B族鏈球菌感染對胎兒有什麼影響?怎麼辦?

B 族鏈球菌(GBS)是引起羊膜腔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也是引起早期新生兒肺炎、敗血症的主要致病菌之一。由於圍產兒(懷孕滿 28 周至產後一週的胎兒或新生兒)感染死亡率高,因此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和關注。

GBS 存在於胃腸道,陰道內的GBS也來源於胃腸道,通過會陰傳播至陰道和宮頸,經產道上行就會感染胎兒,造成宮內感染。生育年齡女性陰道內攜帶 GBS 十分常見,以我國北京地區為例,孕婦 GBS 帶菌率為 8%~15%[1][2]

GBS 感染是造成早產重要的原因之一

GBS 造成宮內感染後,細菌及其代謝產物刺激羊膜及蛻膜細胞產生前列腺素,引發宮縮,導致早產。GBS 感染還可通過炎症細胞的吞噬作用,及細菌產生的蛋白水解酶的直接侵襲,使胎膜區域性張力降低,從而導致胎膜早破。破膜後細菌可上行至宮腔,造成胎兒發生宮內感染,胎膜早破會誘發和加重感染,這也是早產率高的原因。

不過,早產往往與孕晚期及分娩時感染 GBS 有關,而與孕早、中期的 GBS 攜帶無明顯關係。

GBS 陽性孕婦,即使未發生胎膜早破,分娩時細菌也會由陰道逆行至羊水,引起新生兒感染。

國內文獻報道,GBS 陽性的產婦,其新生兒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發生率為 11.0% 和 8.3%,高於 GBS 陰性產婦的 9.7% 和 6.1%。GBS 陽性新生兒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發生率為 20.0% 和 10.0%,也高於陰性新生兒的 14.9% 和 5.0%[3]

懷孕晚期,孕婦需進行 GBS 篩查

懷孕晚期 GBS 攜帶者,其胎兒或新生兒 GBS 感染率是陰性者的 25 倍[4]。在分娩前對所有孕婦行陰道、直腸 GBS 培養,對陽性者進行預防性治療,是預防圍產兒 GBS 感染的主要方法。預防性治療藥物有:青黴素(首選)、氨苄青黴素、頭孢菌素、紅黴素和林可黴素。

GBS陽性孕婦和其新生兒的處理

分娩時孕媽無羊膜腔感染症狀(發熱、脈搏增快等症狀),新生兒也無異常的徵象,並且孕周不小於 35 周,分娩時產前應用抗生素已超過 4 小時,則對新生兒觀察 48 小時,無異常可出院。但出院後若出現異常需隨時就診。

如懷疑孕媽有絨毛膜羊膜炎,醫生會對新生兒進行全面的檢查,包括血細胞分析、血 GBS 培養、胸片,還可能要行腰穿檢查。如這些檢查均無異常,觀察 48 小時以上可出院,如有異常醫生會給予規範治療。

臨床確診有羊膜腔感染的孕婦,在應用抗生素治療感染的同時需儘快結束妊娠。在不知何種細菌感染的情況下,醫生會選用對 GBS 敏感的廣譜抗生素治療。給予足夠的抗生素治療後,短時間內不能陰道分娩時,需行剖宮產。

新生兒一出生,需立即行咽、耳、鼻、臍血等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並會轉入新生兒科觀察和治療。羊膜腔 GBS 感染孕婦的新生兒,通常應用青黴素或氨苄青黴素作為首選藥物,當培養結果出來和症狀明顯時,醫生會再決定其用量和療程。

綜上,孕婦 GBS 陽性會感染胎兒或新生兒,增加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嚴重感染時可能導致災難性後果,所以要做好妊娠期的預防和控制,有高危因素者(如患有陰道炎)需進行篩査,進行及時規範化治療,可改善不良妊娠結局。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