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衛健委:鼠疫已無新增病例!但這 9 個最火謠言背後,真相只有一個

這兩天,一條“北京確診 2 例由內蒙古輸入的鼠疫患者”的訊息,刷爆網路和微信群。

據新京報報道,11 月 3 日,北京朝陽醫院急診科接診了兩例患者,其樣本經中國疾控中心檢測,於 11 月 12 日中午確診為肺鼠疫病例。11 月 15 日凌晨,北京市衛健委釋出最新公告稱,全市無新增鼠疫病例,也未接到密切接觸者出現發熱等相關異常情況的報告。

雖然只有 2 個病例,但發生在首善之都北京,還是讓很多人心生恐慌。一時間,大家對這個遙遠又神祕的傳染病極為關注,談之色變。

為啥大家如此關心這個病?原因很簡單,歷史上鼠疫曾經帶走過成千萬上億人的生命,在我國法定傳染病“兵器譜”上,它高居榜首,俗稱“1 號病”,也是和霍亂並列的唯二甲類傳染病之一。

馬克·吐溫曾經說過,當真相還在穿鞋時,謠言就已經跑遍半個地球了。

謠言往往比真相跑得快,這次也不例外。“鼠疫來了”的傳聞一出,人人自危。

其實,如果能夠有科學的解釋,謠言自然不攻自破。

今天,騰訊醫典蒐集了這兩天網民最關心的 9 大鼠疫相關傳聞,將那些不靠譜的恐慌謠言扼殺掉。

謠言 1:鼠疫也會發熱寒戰,和瘧疾是一類病嗎?

真相:鼠疫和瘧疾都急性發熱,但原因完全不同。

鼠疫,14 世紀時曾經被稱為“黑死病”,曾在歐洲造成約 5000 萬人死亡,是一種由鼠疫耶爾森菌引起的傳染病,通過跳蚤在動物之間傳播[1],偶爾在人間傳播。我國的法定傳染病分為甲、乙、丙三類,甲類級別最高,包括鼠疫和霍亂兩種,鼠疫起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傳染性強、傳播迅速[2],起病 1~7 天就會出現症狀。

自 1990 年代以來,鼠疫廣泛流行的國家主要是剛果、馬達加斯加和祕魯。

(2016 年鼠疫自然疫源地全球分佈)

而瘧疾,也是一種急性發熱疾病,是由寄生蟲(瘧原蟲)引起的威脅生命的疾病,通過受感染的雌蚊叮咬傳至人類,但通常在感染叮咬 10~15 天出現症狀,最初(發熱、頭痛和寒戰)可能較輕,不易發現,但如果不在 24 小時內治療,惡性瘧也可能非常嚴重,並且往往致命[3]。截至 2017 年,全世界約一半人口面臨瘧疾風險,還有 2.19 億瘧疾病例。

鼠疫可以通過媒介動物(鼠蚤等)傳播,也可通過接觸肺鼠疫病例或呼吸道傳播傳播;瘧疾主要是通過蚊媒傳播。但儘管鼠疫是甲類傳染病,瘧疾是乙類傳染病,如果不及早發現治療,都一樣非常危險。

謠言 2:只要得了鼠疫,就必死無疑了?

真相:鼠疫雖然“凶猛”,但可有效控制和治療。

“比豬瘟可怕多了!”“染上基本就是個死”……前面說到,鼠疫是一種古老的細菌性傳染病,由鼠疫耶爾森菌引起,一聽到這麼神祕,突然就心驚膽寒起來。

事實上,臨床上鼠疫病例已經可以通過規範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病人如果能早期就診,並得到規範有效治療,治癒率非常高。可疑接觸者也可通過預防性服藥而避免發病[4]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不加治療的鼠疫病死率極高,及早診斷和治療對於存活和減少併發症至關重要,比如最凶險的肺鼠疫,可能在發病 18~24 小時內致命。

因此,如果在醫療機構及時診斷,規範使用抗生素和支援性療法有效治療,完全是可以治癒的[1]。但各型鼠疫患者如果不及時治療均會引起死亡,尤其是敗血型鼠疫,病死率幾乎為 100%。

謠言 3. 所有老鼠都可能傳染鼠疫?

真相:不是自然疫源地的老鼠,一般不傳染鼠疫。

自然界很多動物都可以感染鼠疫,這些染疫動物都可以成為人間鼠疫的傳染源,尤其以齧齒動物(鼠類、旱獺等)為常見。

野生食肉類動物(狐狸、狼、猞猁、鼬等)、野生偶蹄類動物(黃羊、岩羊、馬鹿等)、家畜(犬、貓、藏系綿羊等)也可感染鼠疫,在人們接觸、獵捕或剝食這些染疫動物時將鼠疫傳染給人類。

北京不是自然疫源地,自然環境和鼠類中不存在鼠疫耶爾森菌。老鼠中也不帶有鼠疫耶爾森菌,所以一般不會通過接觸老鼠等動物而感染患病。

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馮子健這樣介紹鼠疫傳播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為鼠—蚤—人,即跳蚤叮咬病鼠後再叮咬人,或剝取染疫旱獺皮或剝食其它染疫動物,此類傳播方式常引起腺鼠疫或敗血型鼠疫;

另一種方式為人傳人,即健康者接觸患有肺鼠疫的病人後,經呼吸道吸入感染,此種方式感染的主要為肺鼠疫,也是鼠疫中較為凶險的一種,此次疫情中的兩名患者即為肺鼠疫[5]

謠言 4. 南方某些地方有吃老鼠習慣,會更容易得鼠疫?

真相:實際上鼠疫耶爾森菌對外界抵抗力弱,煮熟吃不會得鼠疫。

鼠疫在北京一出現,全國各地群眾都很關心,比如廣西等南方省份,有吃老鼠肉的飲食習慣,是不是會容易感染鼠疫呢?

答案當然是“不”。這是因為,引起鼠疫的鼠疫耶爾森菌,其實對外界抵抗力很弱,對乾燥、熱和一般消毒劑均敏感,陽光直射、100℃ 1 分鐘都可致細菌死亡,但在膿液和痰液中可存活 10~20 天[2]

實際上,歷史上南方省份鼠疫多為腺鼠疫,其主要屬主是黃胸鼠,通過印鼠客蚤傳播,傳播和感染一般與區域鼠密度增高有關。

所以,如果以前有吃過鼠肉,大可不必擔心,況且潛伏期只有 1~7 天,這麼久沒有發病,鼠疫也不會再“翻舊賬”再去找上你。但必須提醒的是,接觸老鼠、旱獺等媒介動物,必須做好個人防護,比如戴口罩和手套,防止跳蚤叮咬等。

謠言 5.鼠疫通過空氣傳播,發熱咳嗽可能感染鼠疫了?

真相:發熱咳嗽是很多感染性疾病的症狀,在沒有明確的染疫動物接觸、鼠疫病例接觸等流行病學史的情況下,感染鼠疫的可能性不高。

但如果有接觸鼠疫病人和老鼠、旱獺等可能染疫動物時,若出現急起高熱、淋巴結腫大等症狀,應及時就診,並告知醫生流行病史。一般情況下,鼠疫有三種感染途徑,感染鼠疫桿菌可表現為腺鼠疫、肺鼠疫、繼髮型鼠疫(敗血症鼠疫)等型別,只有肺鼠疫才表現為發熱咳嗽等症狀。

第一,在自然疫源地,病媒生物傳播是最主要的傳播方式,跳蚤是傳播鼠疫的主要媒介,寄生在染疫動物的跳蚤感染鼠疫菌後再叮咬人,即可造成人的感染。但除鼠疫疫源地外,城市居民通過接觸鼠類等媒介動物感染鼠疫的風險極低。

第二,接觸傳播是指人在宰殺、剝皮及食肉時接觸染疫動物,或接觸鼠疫病人的排洩物、分泌物時,病菌通過面板表面傷口或粘膜進入體內而造成感染。

第三,肺鼠疫病人在呼吸、咳嗽時釋放出的病菌形成飛沫短時間懸浮於空氣中,才可造成感染。

目前來看,2 例內蒙古肺鼠疫病例到北京醫療機構就診,在採取嚴格的隔離措施的情況下,進一步擴散的可能性小。而且鼠疫菌不能在空氣中長時間存活,一般接觸感染的機會極小。

謠言 6:最近有快遞從內蒙發過來,有沒有事?

真相:引起鼠疫的細菌很脆弱,快遞是帶不過來滴……

再說三遍:沒事!沒事!沒事!為什麼沒事?

答案往上翻,見第 4 條真相咯!

謠言 7:鼠疫通過飛沫傳播,戴口罩就萬無一失嗎?

真相:要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口罩也要勤洗勤換。

和很多呼吸性傳染病預防方式一樣,鼠疫的防護,無須採取特殊的個人防護措施,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如勤洗手,儘量避免去人群擁擠場所,去醫療機構或個人出現發熱、咳嗽等相關症狀時要及時佩戴口罩等就足夠了[2]

但是,需要提醒的是,有些同學一個口罩戴一個月,每天早晚高峰擠地鐵回家,也不洗、也不晒……同學,如果不得鼠疫,也有可能得其他的傳染病啊!

所以,口罩雖好,能阻止通過飛沫傳播的鼠疫耶爾森菌,但一定要及時更換口罩,否則可保不齊你會被其他的呼吸道傳染病盯上。

謠言 8:貓抓老鼠,會把鼠疫傳染給貓奴們嗎?

真相:貓不會傳染鼠疫,貓奴們可以安心啦!

飯可以不吃,貓不可以不擼!鼠疫一來,驚嚇到不少寵貓的貓奴,貓吃老鼠是天性,可因為擼貓感染鼠疫,那可得不償失大了。

其實,就像馮子健主任前面說的,鼠疫主要只有兩種傳播途徑,一種是鼠—蚤—人,即跳蚤叮咬病鼠後再叮咬人,傳播腺鼠疫和敗血型鼠疫;另一種是肺鼠疫,通過呼吸道傳播。這次兩位內蒙古患者感染的肺鼠疫屬於呼吸道傳播,和貓沒有關係。

謠言 9:一週沒確診,鼠疫患者很長時間才發現?

真相:感染鼠疫耶爾森菌,潛伏期 1~7 天。

前面已經介紹,感染鼠疫的人通常在 1~7 天潛伏期後,出現急性發燒以及其他非特異性全身症狀,例如突然發燒、寒戰、頭痛和身體疼痛、虛弱、嘔吐和噁心[1]。因此,即使是密切接觸了鼠疫患者,居家隔離觀察 9 天,或者通過醫學個例觀察,其間沒有出現發熱、咳嗽、淋巴結腫大等任一症狀,就表示沒有感染鼠疫。

如果剛從疫區回來,心裡實在還是擔心,不妨去醫院採用預防性服抗生素措施,如果還是沒有出現,就不用嚇自己了!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