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精神分裂症,心理治療用處大嗎?
目前還沒有任何一種治療手段,對精神分裂症的療效是確切的。抗精神病藥仍是主要方法,但藥物也不是能夠打消各種幻覺、妄想的“靈丹妙藥”。大約 40% 患者拒絕藥物治療,隨著時間增加,這一數字上升到 70%;即便在願意接受藥物治療的病人中,也有 50% 左右殘留各種症狀[1]。而心理治療是在恢復一定自知力後進行的輔助康復手段。
心理治療對精神分裂症有用嗎?
藥物解決了“病”的問題,但恢復其“人”的功能,一定程度上還得藉助心理治療。大量研究表明,心理治療對精神分裂症的認知能力、社會功能、疾病管理能力等方面有益。
中國的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建議,在發病時應採用藥物為主的治療,在鞏固期配合心理治療,對其陽性症狀進行干預,可減少疾病的慢性化。
心理治療中,最重要的是通過溫暖與關懷的態度,以及求治者和治療師之間的情感交流,建立基本的信任,提供一種“從未有過的安全關係”[2],進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自知力恢復,改善社會適應能力,使其能正確應對生活中的不良情緒及事件,從而促使全面康復、並降低其復發的風險。
心理治療有哪些辦法?
- 支援性心理治療:支援性心理治療可提供友善、鼓勵、實用的建議,減輕痛苦、宣洩壓抑、穩定情緒、提高治療信心、消除孤獨與無助,還能滿足患者被關愛、被尊重和被接納的心理需要。醫生會和求治者一起討論當下的狀況和顧慮,設身處地為對方考慮,並提供心理支援。例如:你患了這個糟糕的疾病,我很難過,但這不是你的錯。我們一起看看有什麼辦法,能幫你生活得更好一些。
- 認知行為療法(CBT):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認知問題,如多疑、被害妄想等。改變不良認知有利於促進恢復和減少復發。認知行為治療能提高自知力,減少精神病性症狀,消除病恥感和自我歧視,減少負性情緒的發生。
- 集體心理治療:組織精神康復者一起進行心理治療,醫生會制定一系列活動或作業,分享自己的心得、治療過程或想說的話,在互助互動中提高認知和改善情緒。
- 家庭心理治療: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在全國 12 地區的調查顯示,家庭照顧對預後的影響最大。家庭治療是一種全家人都參與進來的療法,治療師對家庭成員進行心理干預,改善成員間的不良人際關係,促進全家良好互動。
- 心理健康教育:包括介紹精神分裂症的資訊,瞭解這個疾病及其易復發的特點,理解為控制症狀而治療的必要性。
什麼時候可以進行心理治療?
在藥物治療的幫助下,當病情趨於平穩、臨床症狀基本消失時,就可配合進行心理治療。心理治療的原則和藥物治療一樣,也是針對症狀來治療。不同的精神症狀或/和不同的治療時期,心理治療是否介入、用哪種治療方法、能起到多大用處,都是不一樣的。本文,我們按精神分裂症的三個時期來介紹。
急性期:督促求治者主動參與治療
這一時期,幻覺、妄想、言行紊亂、陰性症狀等表現明顯,自知力明顯損害,患者不承認自己“有病”。絕大多數人處於強制住院狀態,以藥物治療為主,不符合心理治療的原則。原因是,在精神分裂症的發病基礎中,心理因素並不是最主要的。而患者的主動求治意願不強,思維、情感、行為、理解能力、自控力都下降,心理治療幫不上太大的忙。
但也有少部分急性期患者保持一定的自知力,可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適當進行心理治療,以期督促求治者積極配合治療。
支援性心理治療是此時常用的治療技術,另外還可試用認知行為治療或心理健康教育,來促進求治者保持部分自知力。
鞏固期:提高對疾病的認知,儲存部分社會功能
經抗精神病藥物系統治療後,大部分精神病性症狀已得到控制,妄想逐漸鬆動、淡化,自知力逐漸恢復,患者通常已經出院,以原劑量維持治療。此時,部分人出現心理治療的求治需求。他們希望全面瞭解自己的疾病、認識精神症狀、瞭解治療和預後等。
此期的治療策略是,配合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增加認知治療的力度。醫生會根據求助者的認知損害情況,系統制定認知治療計劃,並輔以家庭治療、娛療、心理健康教育等手段,幫著學習社交技能,爭取儲存部分社會功能。
維持期:社會功能恢復和預防復發
此期,絕大多數人的精神症狀消失,但社會能力不同程度受損,尤其是多次復發者的勞動能力明顯受損。
維持期心理治療策略是:配合抗精神病藥物的長期維持治療,使用家庭治療、工療、心理健康教育等多種康復手段來延緩社會功能衰退,爭取保持部分勞動能力。可求助一些專門從事精神康復者就業、教育、社會活動等干預治療的機構。各地的精神衛生中心、正規心理諮詢機構、大的社群或療養院等,都可能開展相關專案。
作為家人,我能在患病親人的心理康復上做些什麼?
- 鼓勵他們尋求治療、堅持治療;
- 理解他們的某些信念或幻覺對他們自己來說是真的;
- 告訴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看待事情的方式以及權利;
- 保持對他們的尊重、支援和友善,但千萬不要容忍他們的危險性或不合適的行為;
- 檢視詢問居住地附近有無互助性團體和專業的心理治療。
想了解心理治療的具體流程,可閱讀下面的案例:
共同作者: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精神科醫生 王偉巖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