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顫吃藥的“誤區”與“雷區”

絕大多數房顫患者需要藥物治療,而且是個長期的過程,真正接受介入手段或外科手術治療的比例並不大。即便接受了手術,相當比例的患者仍需要繼續藥物治療。那麼,關於“吃藥”,你有多少認識“誤區”?又踩中了多少“雷區”?

最大的“雷區”:不用藥

嚴格講,這個不屬於用藥“雷區”,但是屬於用藥基本理念的問題,如何強力糾正都不過分。

相當比例的陣發性房顫患者平時沒有症狀,而病史較長的持續性房顫也可能沒有症狀,但是潛在的風險卻非常大,尤其是心衰和中風。但是,由於“風險”不痛不癢、看不見也摸不著,一切治療都是預防性的,這就導致患者往往不重視治療。

有調研資料表明,房顫人群中接受抗凝治療的比率,在歐洲達到 60%~70%,而在我國只有 10% 左右。可以說,我國房顫用藥的最大“雷區”恰恰是不用藥、拒絕用藥,這是導致我國成為房顫卒中“大國”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為患者,一定不要怕麻煩,要到醫院接受綜合評估,嚴格遵照醫囑規範用藥,才能減少將來得心衰和中風的風險。

不敢吃抗凝藥

房顫患者左心房淤血風險大,尤其左心耳血栓形成風險更大,導致發生中風的風險大大增加,適當服用抗凝藥是降低這一風險的“利器”。但是,抗凝藥是把“雙刃劍”,吃多了會出血。

記住,不是吃抗凝藥會出血,而是過量吃會增加出血風險。

所以,對於抗凝藥,尤其華法林的口服,一定需要規範使用,並遵照醫囑監測凝血功能,只要凝血指標(INR)在合理的範圍,就可以放心服用,不用擔心腦出血。

現在,除了華法林,還有一些新型口服抗凝藥可以選擇,優點是服用方便、不需要監測凝血功能,缺點是價格比較貴。

多吃抗凝藥,才能防中風

抗凝藥“不敢吃”,當然不對;“多吃”,同樣是個危險的“雷區”。有些患者看到電視、報紙上醫學專家講房顫卒中的危害,也瞭解到華法林能預防中風,就以為華法林是好藥,要多吃,這也是錯誤和危險的。華法林長期超量服用會顯著增加出血、甚至致死性嚴重出血的風險。

老年人記性差、“信廣告”,誤服藥物五花八門

房顫容易發生在老年人,除此之外,房顫患者中出現無症狀腦栓塞的比例也比較高,而無症狀腦栓塞又導致血管性痴呆的發生風險升高。可以作為佐證的是,有些醫學研究表明,口服華法林的房顫患者,血管性痴呆發生率明顯低於不吃抗凝藥的人,這也證明了房顫人群血管性痴呆的風險和血栓關係較大。

誤服藥物可能是痴呆的一個表現,卻常常被忽視。房顫患者可能需要服用好幾種藥物,如果合併了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吃的藥就更多了。老年人吃錯藥的情況很常見,比如把華法林當成了倍他樂克,一天吃兩至三片,這種誤服藥物風險極大,隨時可能併發腦出血等嚴重的併發症。

誤服藥物還有一個雷區就是洋地黃中毒,在房顫合併心衰、或者為了控制房顫症狀,地高辛(洋地黃類藥物的一種)屬於常用藥,這個藥物口服超量也會中毒,症狀也是五花八門。真實案例如出一轍,患者把地高辛當成另外一種藥物,一日三次,每次一片,半月下來,看東西顏色變綠,醫生一核對用藥情況,發現果然是洋地黃中毒。由於洋地黃藥物屬於房顫常用藥之一,所以要特別警惕中毒的可能。如果服藥期間出現頻發早搏,或者發現自己原本不規則的心跳突然變的規則,都需要立刻去醫院就診。

如果家裡有老人得了房顫,做兒女的要擔負起提醒和監督老人正確服藥的責任,還可以藉助一些工具或記錄,確保不要出現誤服藥物的情況。一旦發現,要立刻向醫生諮詢。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