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可以引發深靜脈血栓形成

感染在我們生活中非常常見,幾乎人盡皆知,感染後會“發炎”,區域性可能出現紅、腫、熱、痛等症狀。在大大小小的感染中,我們的機體也自然有應對的防禦機制。一旦發生,機體的免疫系統會迅速啟動保衛機制。

其實,感染不僅會引起區域性被感染器官的炎症,而且也和血栓的形成有著密切的聯絡。

急性感染增加靜脈血栓危險

我們已經知道,急性感染可增加心血管事件危險,那麼,急性感染是否也可增加靜脈血栓危險呢?

為此,英國的科學家們對 1987~2004 年間,全國範圍內就診於全科醫師處的患者資料進行了分析,從中檢出在急性呼吸道或泌尿道感染後、初次發生深靜脈血栓形成的 7278 例患者,和初次發生肺栓塞的 3755 例患者。分析顯示,急性泌尿道感染可使深靜脈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危險分別增加 1.10 倍和 1.11 倍,尤以感染後的前兩週為最高,此後危險逐漸下降,一年後降至基礎水平。急性呼吸道感染後,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也有相似增加。

感染為什麼增加靜脈血栓風險

感染所致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增加有幾個原因,涉及血管內皮、各類血液細胞啟用、血液的高凝狀態等因素。

感染後,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或者病毒等通過各種途徑侵入體內,病原體及其代謝產物、毒素等使細胞大量分泌促血液凝固的物質,最終促進血栓形成。

機體自身有促進凝血和抗凝兩套作用機制,正常情況下二者處於動態平衡。感染的一系列作用使得這一“天平”向促凝一邊傾斜,機體的血液處於一種容易凝固的狀態,因此容易形成血栓。

如何防患於未然

感染真的這麼可怕嗎?發生了感染就一定會得深靜脈血栓嗎?當然不是。

人體每天會遇到各種大大小小的感染,但並不是都出現了可怕的血栓。首先,我們的機體也有一套抗凝的機制,對於小的微血栓,機體可以通過自身的抗凝系統把它溶解掉。

其次,感染的單一因素並不一定會導致血栓,往往是合併了其他促進血栓形成因素的時候,才導致血栓。

對於有下肢深靜脈血栓或者肺栓塞病史的、有遺傳性血栓形成等易患因素的人,對於感染要特別警惕。特別是當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創傷、比較嚴重的腹瀉、要進行拔牙這樣的有創操作、要進行手術時,要知道存在血栓形成的風險,必要時提早就診於血栓性疾病的專科門診,防患於未然。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趙雋涵醫生參與本文撰寫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