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鏡下半月板手術都有哪些併發症?如何預防?

對於半月板損傷的關節鏡手術治療,患者最關心的就是有沒有風險,術後會不會有後遺症。

一般來說,單純半月板的關節鏡手術時間一般較短,創傷小,併發症較少。

但既然是手術,多多少少總會有一些併發症,比如:

止血帶損傷

在膝關節鏡的手術過程中,為了使得關節腔不出血、視野清晰,醫生會使用止血帶。手術耗時過長,止血帶長時間壓迫,可能會引發下肢神經麻痺。

新式的止血帶束帶較寬,減小了面板壓迫的力度,而且半月板手術一般不會耗時太久,所以,單純半月板手術非常少見(近乎罕見)止血帶損傷。

下肢深靜脈血栓

這主要表現為患側下肢的突然腫脹和疼痛,小腿深靜脈血栓者可表現為患側小腿及踝部水腫,還可能會表現為腫脹的肢體肌肉壓痛。此外,患者將腳向背側急劇彎曲時,會牽拉小腿肌肉導致疼痛。

部分患者會有表淺靜脈曲張表現,一旦發現,需要儘快 B 超檢查,必要時還需要到血管介入科治療。

總體來說,因為手術時間較短,單純半月板手術發生這種併發症極少。但患者術後若長期臥床不動,不配合積極的踝泵和肌力練習以及行走,有可能發生這種併發症,嚴重者甚至發生肺栓塞,危及生命。

術後關節腫脹

術後關節腫脹的原因很多,關節積血是一大原因,多見於外側半月板全切術後。因此,這就要求醫生,如果做外側半月板全切手術,術中要注意關節囊有無藕斷絲連的血管,並且注意止血。

其次為炎症反應性積液,多見於合併軟骨損傷的患者。有的時候手術很小,只是半月板部分切除,但是軟骨損傷較重,術後也可能會有較長時間的反應性積液。這需要對症予以消炎止痛、理療等措施。

術後腫脹最常見的是脂肪墊區,也就是膝關節的前下方腫脹,一般是手術入路操作引起的脂肪墊後遺反應,因個人體質不同而反應程度不一,可對症外用藥或超短波理療即可。

術後疼痛

半月板損傷手術治療的目的之一就是緩解關節疼痛,那麼術後疼痛是怎麼回事?

第一種叫做炎症性疼痛。

半月板全切或者部分切除後鄰近關節囊部位可能會有炎症反應,發生概率較低,時間一般持續 3~6 周,術後患者會有關節間隙疼痛。

此時,查體可有關節間隙壓痛。

第二種叫做手術入路反應痛。

半月板手術一般要在膝關節前方作兩個長度不到 1cm 的小切口,關節鏡要經過面板切口進入關節,操作器械也是如此,有的患者術後會有切口的反應性疼痛,切口深方的脂肪墊也可能出現疼痛。此種疼痛持續時間因人而異,有的患者可持續 3~6 月,陰天下雨寒冷天氣尤為明顯;有的患者則無此種症狀。

上述兩種疼痛可對症使用止痛藥或者超聲波理療緩解。

第三種叫做關節囊張力性疼痛。

多見於半月板縫合手術。關鍵在於早期練習負重行走,使得關節囊儘早適應半月板縫合的張力。

第四種疼痛部位位於膝關節前方。

這種疼痛是因術後肌力練習不好導致髕股關節壓力增加引起的症狀,正確練習直抬腿配合正常行走即可緩解。

關節活動受限

常見病因是術後制動、手術時機選擇不當和患者術後康復不當。因技術的進步,醫患理念的更新,目前半月板縫合手術也越來越多。

  • 半月板縫合術後應較早開始活動度練習,不可制動時間過長,最好不要超過 3 周,否則會增加關節活動受限的風險。
  • 剛剛損傷時關節腫脹如果很明顯,最好不要著急手術,應給與消腫止痛,6~7 天后緩解了再考慮手術治療。

如此處理,半月板術後一般不會出現活動受限,但務必杜絕暴力康復。

術後感染

半月板關節鏡術後感染罕見,一般不用預防性抗生素。

  • 一旦有術後發熱,關節紅腫熱痛,即有感染可能,需要及時聯絡手術醫生,切不可在沒有獲得手術醫生的意見下自行找他人診治。
  • 一旦考慮感染,需要在使用抗生素之前穿刺抽取關節液作化驗並作細菌培養和敏感抗生素檢測以便後續指導治療用藥。

確診後首選關節鏡清理治療,對於毒力不強的細菌如表皮葡萄球菌,患者表現為低熱,關節液白細胞不高者也可選擇非手術治療。

從預防角度來說,術前要避免感染性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胃腸道感染等,糖尿病患者血糖要控制接近正常且穩定 1~2 周,避免手術部位面板破損和蚊蟲叮咬,關節腔注射過藥物尤其是激素患者 3 月內不要行關節鏡手術,免疫力低下患者接受手術治療也要慎重。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