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手術術後病理報告怎麼“讀”?
手術後,通常在 1 周左右可以拿到病理報告,偶爾有部分特殊病理型別的患者,可能需要 2 周左右才能拿到報告。
一份完整的術後病理報告可能會有很多內容,作為患者,重點看什麼?
病理報告主要分四大部分:
病理型別
這是病理報告最重要的內容,也是第一個要看的部分。
首先看良惡性。常見的良性腫瘤有結節性甲狀腺腫、濾泡性腺瘤、橋本氏甲狀腺炎等。手術切除後,基本不需要再做其他輔助治療。
惡性腫瘤一般都會有一個“癌”字,看到是癌之後,還要明確具體病理型別,因為不同病理型別,後續治療和結局完全不同。
乳頭狀癌是最常見的甲狀腺惡性腫瘤,佔 90% 以上,手術治療效果很好,術後需要終生服用甲狀腺素片[1];
濾泡狀癌同樣需要終生服藥;另外可能需要補充切除全部甲狀腺,然後做碘-131 治療;
髓樣癌相對容易復發,隨訪時需要抽血查“降鈣素”這個指標,來監測病情變化;
低分化和未分化癌,容易復發,結局很差,可能需要做輔助放化療。
此外還有可能出現淋巴瘤等少見病理型別。雖然不是“癌”,但也屬於惡性腫瘤,後續需要化療。
可見,瞭解甲狀腺腫瘤的具體病理型別,對於今後治療、隨訪都很有幫助。
腫瘤相關情況
包括腫瘤數目、大小、位置、有沒有侵犯周圍組織、有沒有侵犯到血管和(或)神經、有沒有合併其他甲狀腺疾病等。
淋巴結轉移情況
包括淋巴結位置(分割槽)、數目、大小、有沒有包膜侵犯等。常寫成 a/b,表示總共清掃了 b 個淋巴結,其中 a 個發現有腫瘤轉移。
“a”和“b”決定著腫瘤的分期。但對於甲狀腺癌,分期通常並不關鍵,主要還是拿給外科醫生看,評估手術是否徹底、復發風險多高、是不是需要做碘-131 治療等,要由醫生根據具體情況,綜合考慮是否需要下一步治療。
作為患者,您不必對此過於糾結,也不要看到淋巴結轉移而過於擔憂,聽醫生的就好。
免疫組化
CK19、Gal-3、TPO....這些都是什麼意思?
這部分其實是病理科醫生用於診斷甲狀腺癌病理型別的依據,作為患者,您完全可以不必理會,因為結論就是報告上寫明的病理型別。
總結
一般患者拿到病理報告後,首先看是良性還是惡性,然後瞭解病理型別。 病理報告的其他內容,不必過於深究,等到複診的時候,帶給主刀醫生看一下,由他來決定就好。
延伸閱讀:
什麼是免疫組化檢查?
很多情況下,病理切片憑藉普通染色,只能得出初步結果,並不能對組織細胞作出精確分型和準確判斷組織來源,這時就需要進行免疫組化檢查。
它的原理是:任何細胞都能分泌特定蛋白質作為“身份標識”,當用已知抗體(相當於“誘餌”)處理組織細胞時,與特定蛋白質(即抗原)結合,並通過顯色劑顯示出來,醫生就能據此判斷組織來源或細胞型別。
共同撰寫: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曹一鳴醫生
參考文獻
- Davies L, Welch HG.Current thyroid cancer trends in the United States[J].JAMA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14,140:317–322.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