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上這些面板病,都是“腳氣”嗎?(下)

足癬俗稱“腳氣”,是一種面板癬菌感染所導致的淺部真菌病,它是最常見的面板病之一,在人群中的發病率高達25%左右,為我們所熟知。

但是,發生在足部的面板病都是“腳氣”嗎?所有發生在足部的面板病中,有一些雖然看上去與腳氣的皮疹形態相似,但並不是腳氣。下面就來簡要梳理一下。

三、需要與丘疹鱗屑型足癬鑑別的疾病

剝脫性角質鬆解症

剝脫性角質鬆解症的病因還不明確。這種疾病病成人多見,好發時間是春夏、或秋冬換季前後,常每年復發。

它的皮疹通常對稱,一般長在手掌,少數人足底也有,指趾側面也可以波及。當剝脫性角質鬆解症只長在足底時,需要與丘疹鱗屑型足癬鑑別。它的皮疹不伴有任何炎症,初期為米粒大小的白點,逐漸變大,整個過程不會變成水皰,就是一層“死皮”,這層“死皮”逐漸擴大,呈“領圈樣”、伴脫屑,或經撕剝後成薄紙樣脫皮,經2~3周自然脫落,剝脫的表皮下面板幾乎完全正常,疾病痊癒。

整個過程症狀不明顯,患者一般不會覺得瘙癢,偶而有輕度疼痛或乾燥不適感。

四、需要與角化過度型足癬鑑別的疾病

掌跖角化症

掌跖角化症與遺傳有關,患者的家人往往有相同疾病。

這個病常常在出生時、或出生後不久發病,臨床上比較常見的是 3~12 個月發病,2 歲時已經可以明顯察覺。

掌跖角化症可以手掌腳掌同時發生、或者只單獨發生在手掌或腳掌。皮疹也是對稱分佈,症狀輕的可以只有手掌、腳掌面板輕度增厚、粗糙。症狀重的手掌、腳掌粗糙增厚明顯,範圍大,但是與正常面板有清楚的分界線,病變面板和正常面板之間有一條狹窄的面板變紅區域。

病變部位常常因增厚、失去彈性而裂口,甚至像樹皮一樣。因面板開裂引起疼痛,患者手足不敢活動,寒冷乾燥時症狀更加明顯。掌跖角化症有時可以出現疼痛性水皰,指(趾)甲增厚、變形。

五、因嚴重程度和病程分期不同、而與不同型別足癬臨床表現相似的疾病

溼疹

溼疹是一種與過敏因素相關的疾病。皮疹一般對稱,除了足部以外,往往全身各處均可有類似皮疹。在用肥皂洗、熱水洗燙、飲酒、進食刺激性飲食(如辛辣食物)後常加重。

溼疹的皮疹有多種,可能米粒大小的疙瘩、水皰、破潰流水、結痂等情況同時存在。

溼疹一般比較癢,容易反覆發作,多次發作後可以逐漸轉變為肥厚、粗糙的慢性溼疹,慢性溼疹有時因為乾燥寒冷而開裂,這時候,就需要與角化過度型足癬相鑑別了。

足部接觸性皮炎

接觸性皮炎是面板接觸某些外源性物質引起炎症反應。它的皮疹形態一般和接觸部位一致,邊界清楚。接觸性皮炎因為接觸物的種類、濃度、時間長短和個體反應性不同,皮疹的表現和嚴重程度也不同。輕的可能只有皮膚髮紅、輕度水腫、針尖大小密密麻麻的丘疹,再重一點的話,面板紅斑腫脹更明顯、接觸部位可能起小疙瘩、水皰、甚至大皰(直徑1釐米以上的水皰),水皰破裂後破潰流水、結痂,更嚴重時可出現面板壞死。

接觸部位可能有刺癢、灼熱、脹痛。

急性期的接觸性皮炎與浸漬糜爛型足癬有類似的皮疹,亞急性期更接近水皰鱗屑性足癬,慢性期則可能需要與角化過度型足癬相鑑別。

在去除接觸物、並經過適當處理後,接觸性皮炎往往很快消退,在非急性期進行過敏原斑貼試驗有助於明確診斷。

此外,發生在足部的一些更少見的面板病如梅毒疹、膿皰性細菌疹、紅癬等,也需要與“腳氣”鑑別。梅毒疹可在掌跖出現鱗屑性紅斑,通過臨床表現、血液檢測梅毒螺旋體抗體相關生物學指標陽性可以診斷。膿皰性細菌疹往往用抗生素治療有效。紅癬根據臨床表現、微生物相關檢驗結果可以鑑別診斷。

足癬雖然常見,但從上面的介紹可以看出,它可能與很多面板病相混淆,需要專業醫生的觀察和檢查,才能區分。因此,懷疑自己得了足癬,應及時就醫。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袁雲雁醫生參與本文撰寫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