痙攣型腦癱是怎麼回事

痙攣型腦癱為腦癱中最常見、最典型,主要特徵是伸張反射亢進。

腦性癱瘓(簡稱:腦癱)是兒童中最常見的先天性或圍生期所發生的腦功能障礙綜合徵,症狀一般在2歲前出現,由多種不同原因造成中樞神經系統損害,以非進行性運動障礙為主的一組疾病。

目前公認的腦癱的最主要致病因素是低出生體重、早產。

按照肌緊張、姿勢、運動模式可將腦癱分為:痙攣型、手足徐動型、強直型、共濟失調型、震顫型、肌張力低下型、混合型、無法分型別。

痙攣型腦癱是最常見、最典型的,佔腦癱患兒的60%-70%,特徵是伸張反射亢進,表現為肢體異常痙攣,關節攣縮、變形,起立行走時兩腿呈交叉體位。

痙攣型腦癱又可分為:1)痙攣型雙側癱瘓:患兒智力多正常,下肢重於上肢,雙下肢內收嚴重者可交叉呈剪刀步態,雙足內翻呈馬蹄狀;2)馳緩型雙側癱瘓:多發生於8個月以內,為痙攣型雙側癱瘓的一個特殊過程,表現為肌張力鬆弛,患兒無法維持體位甚至不能豎頸,2歲左右,肌張力逐漸增高;3)痙攣型偏癱:一般上肢重於下肢,右側發病較多,患兒手功能異常,手足背屈無力,行走慢,行走可呈環形步態;4)痙攣型四肢癱:四肢癱瘓幾乎相等,但是上肢的運動障礙一般較重;5)痙攣型截癱:常因脊髓病變所致,僅雙下肢受累,雙側多為對稱受累。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