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大腦有什麼變化?
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大腦在發育過程中就開始出現病變,胚胎期出現細胞結構的紊亂,患者在兒童期的時候可能會學走路和學說話比正常的兒童要晚,不願意跟其他小朋友玩耍,喜歡一個人獨處等這些表現。
到青春期後或者剛成年的時候,大腦的病變越來越明顯,這種病變分佈範圍非常廣泛,如顳葉內側結構異常(包括腦室的擴大、杏仁核、海馬、海馬旁回和顳上回);額葉結構的異常(包括前額葉灰質變薄、體積減少等);頂葉和下丘腦結構異常以及腦白質神經纖維的異常等。
有時候在外界環境不良的刺激下(有些患者沒有明顯的不良刺激),患者開始出現精神分裂症早期的症狀。但這些結構異常都不是精神分裂患者的特徵性改變,也不是所有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都會有這樣的改變。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大腦除了結構的改變,還有神經遞質的改變。基於多年來在精神分裂症神經生化基礎方面的研究發現,目前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假說。
多巴胺假說
多巴胺假說是目前最被廣泛接受的精神分裂的病因假說。抗精神病藥物對多巴胺 (DA) 神經遞質的作用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的症狀支援這一假說。
多巴胺神經遞質有兩條傳遞通路:中腦邊緣系統通路和中腦皮質通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多巴胺能過度活動可導致精神病陽性症狀的出現。
氨基酸類神經遞質假說
氨基酸類神經遞質假說是較為常見的病因假說之一,中樞穀氨酸功能不足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致病原因之一。
NMDA 受體(N-甲基-D-天冬氨酸受體)抗體拮抗劑(如氯胺酮)可誘發精神分裂症的陽性和陰性症狀,而抗精神病藥物可減弱氯胺酮的作用效果。
5-羥色胺 (5-HT) 假說
5-羥色胺 (5-HT) 假說認為,5-HT2A 受體可能與情感、行為控制及調節 DA 釋放有關。5-HT2A 受體等位基因的多型性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一個次要的危險因素。
屍體檢查和腦功能影像研究發現,精神分裂症患者額葉皮質 5-HT2A 受體表達下降,這進一步支援 5-HT 的病理生理作用。氯氮平對難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優越療效被認為是由於它具有多巴胺能和 5-HT 的雙重拮抗作用。
α1-腎上腺能過度活動
一些抗精神病藥物具有明確的腎上腺素能拮抗作用,在急性精神病性症狀的患者,他們的腦脊液中去甲腎上腺素的水平增高,應用抗精神病藥物的慢性治療可導致去甲腎上腺素的釋放率下降。
γ-氨基丁酸 (GABA) 活性下降
GABA 抑制的喪失會導致其他神經遞質系統的過度活動(如 DA、5-HT、NA)。有證據支援精神分裂症患者海馬的 GABA 能神經元缺失。應用苯二氮卓類藥物會對增強抗精神病藥物的治療效果,是通過促進 GABA 活動性發揮作用。
小結
雖然存在這麼多的假說,但它們在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學中的作用仍然不清楚,也很難說哪些是疾病引起的大腦適應性或者非適應性反應的部分,包括藥物的作用結果。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