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礙“好”了,感覺人們迴避我咋辦?

得了精神分裂症已經很不幸了,但更大的不幸可能來自親友的不理解。

  • 有些人對精神分裂症沒有正確認識,進而對患病親人大加指責或冷嘲熱諷。比如,認為某些思維障礙是“異想天開”,認為孤僻、懶散、退縮等陰性症狀是不求上進、無能。
  • 若有攻擊行為,則會讓家庭成員感到惶恐不安又無能為力,從而產生厭煩、敵視情緒。
  • 部分家屬受社會偏見和歧視的影響,產生“病恥感”,認為親人得了精神分裂症是件丟人的事,把一切負擔和不幸全都歸結於親人身上,進而產生不滿、敵視的想法。
  • 有的人自小患病,病情反反覆覆,失去勞動能力,整日待在家裡,可能使得家人對治療失去信心,逐漸表現出厭倦情緒或嫌棄態度,並冷漠以對。

家人的消極或敵對態度,會讓精神康復者產生嚴重心理壓力,從而更加自卑、退縮,不堅持服藥治療,導致疾病復發。病程越長,家人的消極情感表達越強烈,對康復者的影響越大,復發的可能也越大,最終形成惡性迴圈。

給家人的建議

建議家庭成員應瞭解關於精神分裂症的資訊,對患病家人和這個病有一個客觀公正的認識,矯正不正確的態度。

在這方面,精神康復者本人能做的有限,若覺得自己難以忍受家人的態度,可尋求醫生和其他專業人士的幫助,進行家庭心理干預。醫生會給予家庭成員必要的解釋和指導,疏導、宣洩他們淤積的負性情緒和心理壓力,提高自信心以及對治療的信心。

在家庭干預的過程中,家庭成員會不斷積累經驗以及精神衛生知識,分享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瞭解疾病的特點和治療程式,進而逐漸改變自己的觀念,改善悲觀、失望等負面情緒。

家人和精神康復者交流,該注意什麼?
和精神康復者同住,給Ta一個溫暖港灣

給精神康復者的建議

精神康復者本人能做的,就是消除自身的“病恥感”,對自己所患的疾病有正確認識。要知道,精神障礙和感冒、胃潰瘍、糖尿病等一樣,都是由各種致病因子導致的一種客觀疾病狀態。只要經過正確治療,都是可以達到臨床治癒效果的。一個人得了感冒不會覺得羞恥,旁人也不會瞧不起他,那麼,得了精神分裂症也不應該覺得羞恥,也不應該被歧視。

當然,社會上對精神分裂症的偏見還有所存在,您要對各種歧視現象有充分的思想準備,並試著接受這樣一種現實,必要時可以求助專業的心理諮詢。

另外,您要在生活和工作中找到自己適合的位置。

  • 其一,您要認識到,在患病期間,社會功能確有一定程度的損害,即使達到臨床治癒了,也還需要維持治療;而且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難以恢復到病前的最佳狀態。因此,不要盲目樂觀,給自己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奮鬥目標,更不要同別人攀比。
  • 其二,您也不要悲觀失望、自暴自棄。如果出現心理困擾,不能自行排解,請及時向信任的家人傾訴或找醫生諮詢。
  • 其三,您要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主動關心、幫助別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或家務活,用自己的行動來證明自身價值,才能擋住別人的歧視。
精神康復者如何訓練社交功能?

共同作者: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精神科醫生  王偉巖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