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扭傷,內側半月板怎麼會斷開?

王大媽最近遇到煩心事。她的膝關節慢慢疼開了,到醫院掛號檢查,又做了核磁共振,說是內側半月板後根斷裂。她跟醫生講,我也沒有受過傷,自己也沒有扭過膝關節,好好的半月板怎麼會自己斷開了?

內側半月板為什麼會自己斷開?

醫生說,您的半月板在斷開之前已經不是好好的了。王大媽說,那不可能,我之前都是好好的,走平路一點事都沒有,就是偶爾有一點上下樓疼,您也說了上下樓痛一般不是半月板的事。

醫生見王大媽有點急,耐心說道,不要著急,您來看您的半月板。

這個圖的左邊是正常的內側半月板后角。右邊是您的半月板。您看看厚度一樣嗎?

王大媽仔細一看,確實是,自己的內側半月板厚了一倍多(白括號),左邊正常的內側半月板后角看上去薄多了(黃括號),看來確實不是一下子這樣的。

醫生講,這個是半月板慢性勞損變性,跟咱們的生活習慣和半月板本身的質量,當然也跟膝關節的構造有關。

哪些生活習慣會造成這樣的半月板損傷呢?比如說長期跪坐,膝關節完全屈曲到最大極限呆著,這樣內側半月板后角就被擠在關節縫的後方,受力很大。長期以往,半月板就慢慢變性變硬,半月板內部會出現一些瘢痕組織,在核磁上是高訊號。瘢痕增多,半月板變性加重後,就會逐漸變厚。

由於關節的間隙比較穩定,增厚的半月板被股骨和脛骨從關節內向關節外推擠。半月板在脛骨上連線受力最大的地方,也就是后角跟脛骨的連線,學名叫做半月板後根(下圖黃箭頭),受力就越來越大。此外,長期蹲著工作、反覆頻繁的蹲起也存在這種問題。

內側半月板在這樣的情況下,增厚到一定程度,后角和脛骨的連線就會慢慢斷裂(上圖白箭頭)。

當然,在此過程中,膝關節有可能會有一些疼痛的表現,因為半月板被擠向關節外,關節周圍的一些韌帶受到突出半月板的壓迫也會有炎症性疼痛。

但也有可能不痛,因為不同人的適應、耐受能力不同。比如王大媽您,就是斷裂後才開始出現疼痛。此外,還有一些人,因為后角的連線已經快斷裂了,此時,做一個蹲起動作或者輕微的扭一下,也會導致突然斷裂,這個時候會感覺關節內響一下,甚至聽到響聲,然後關節內側就感覺疼痛。

您來看看下面這個圖,左邊是正常內側半月板后角跟脛骨的連線(黃箭頭),右邊內側半月板后角跟脛骨的連線已經斷開了(白箭頭的左側出現了空虛)。

內側半月板後根斷裂怎麼辦?

王大媽這下理解了,但是她還很急,那我這個半月板該怎麼辦?要縫回去嗎?現在很痛怎麼辦?

王大媽很擔心,自己的半月板斷裂了,是不是要縫回去?那就得要做手術了。

醫生講,王大媽,您這個問題不要急,先解決疼痛。現在內側半月板後根剛剛斷裂,被擠出來的半月板頂住關節囊,膝關節內側會比較痛。這個時候,膝關節儘量避免伸直,因為伸直的時候,關節囊會更緊張。

王大媽不由自主的伸直試了一下,果然疼痛加重了,嚇得又趕緊彎了回來。

醫生接著說,剛開始這種疼痛,膝關節不動也會有,但是持續時間不會太久,一般是 1~2 周左右,可以適當減少步行,口服一些非甾體消炎止痛藥。等到疼痛緩解了以後,就可以開始練習伸直,逐漸增加行走量,直至正常量行走。

是不是要做手術?

不一定。

因為很多患者這種內側半月板後根斷裂是沒有症狀的。有些人,比如您,剛開始有症狀,但是急性期過了也有可能逐漸就沒有症狀了。

有些人適應期比較短,疼痛或者不舒服 1~2 周就好了。有些人適應期比較長,可能在斷裂後 3~6 月甚至 1 年內都有不太舒服的表現。

但是不管怎樣,有兩點很重要:

  • 一個是要認真練習直抬腿。加強大腿力量練習,以緩解關節軟骨的壓力,否則不僅僅內側痛,時間長了膝關節前方也有可能出現疼痛,上下樓也會有問題。
  • 第二點是要減輕體重。這種斷裂,體重指數超過 30,發病率要上升 3~4 倍。現在即便已經斷裂了,但是為了緩解症狀,為了減小骨性關節炎加重的可能性,也需要控制體重。

如果膝關節內側疼痛症狀超過 3 月,且越來越重,沒有緩解的趨勢,可以考慮手術治療。

手術有兩種:

  • 一種是將病變的半月板切除,以減輕其對關節囊的刺激,緩解疼痛。
  • 一種是將半月板後根重新固定,使得被擠向關節外的半月板重新回到關節內。

手術的目的有兩個,一是想讓半月板復位,重新行使其保護關節軟骨的功能,二是復位的半月板不再刺激關節囊,也應該有緩解疼痛的作用。

王大媽很奇怪,為什麼要切掉半月板呢?這樣看起來,重新固定才對啊,又緩解疼痛又保護軟骨,這才是最好的治療方案。要是切掉了,軟骨就得不到保護了,不能切!

醫生笑了笑,說:您別急,保住半月板固然好,但是有的半月板保了反而可能會出問題。

保半月板會出什麼問題?

前面講過,半月板後根之所以斷裂,不僅僅因為壓力的因素,半月板本身變性增厚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如果半月板變性增厚佔據主要因素,那麼即便縫回去,還會再被擠出來,還會重新經歷一次“斷裂”,因此是否需要縫合,得看半月板的質量。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