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況可能導致病情突然惡化?

與心肌病的鬥爭是“持久戰”,日常生活中的某些“風吹草動”都可能導致病情突然發作或惡化。應注意避免。

感染。

上呼吸道或肺部感染時,可加重心肺負擔,誘發心臟病。醫學研究發現,流感或其他呼吸道感染確診三天後,發生心臟病的機率升高5倍。主要原因是感染可導致炎症反應,引起心臟病發作、心肌炎、或腦卒中(中風)等。

醫生建議:重在預防,通過充足休息、合理膳食、適當鍛鍊來增加機體抵抗力,可在秋季注射應季流感疫苗。

精神刺激和不良心境。

大悲、大喜、煩躁、恐懼或憤怒等劇烈的情緒變化,都會使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血壓升高,誘發心臟病發作。 壞情緒是心臟的“大敵”,而抑鬱首當其衝。因為抑鬱通常和焦慮相伴,導致夜間睡眠質量很差,心臟得不到休息,使得血壓、心率都會升高,不利於心臟健康。

醫生建議:心臟病高危患者最好能主動避免引發焦慮或憤怒的活動,接受一些解壓訓練,以控制憤怒和焦慮反應。建議採取合理的策略來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包括:列出能引發憤怒感的問題,意識到身體在發怒期間所表現出來的預警跡象,掌握管理憤怒的技術,如分散注意力和放鬆等。此外,有了困難多和家人朋友溝通,學會傾訴,釋放壓力。

便祕且用力解大便。

解幹大便的突發動作,讓人從靜態中突然發力,瞬間內血壓迅速升高,心臟承受的壓力也會隨之劇增。此外,血壓不穩時,血管斑塊的活動性就會增加,容易脫落。

醫生建議:習慣久坐者、高血壓患者以及有心臟病史者及老年人,都應該避免突然發力。平時多吃蔬菜,避免大便乾結,必要時用點開塞露等通便藥物。

飲食不當尤其是暴飲暴食。

人在過量進餐後,胃腸道需要大量的血液消化食物,導致流入心腦血管的血液大大減少。對於血管本來就有供血不足的人,一頓飽餐容易誘發心梗、腦梗。研究發現存在心臟病風險因素的人,在暴飲暴食一頓後的兩個小時裡,心臟病發作的可能性會高出四倍。

醫生建議:養成好的進餐習慣非常重要,平時吃飯最好吃七八成飽、或是少食多餐,並且營養要均衡。

大量飲酒,飲濃茶與濃咖啡等。

酒精和咖啡能讓人心率加快、血壓升高,扣動心臟病發作的“扳機”。

醫生建議:心臟不好的人儘量少飲酒和咖啡,以不引起心臟不舒服為宜。此外,酗酒者如果能戒掉酒癮,其心臟功能通常有顯著改善。

吸菸或被動吸菸。

吸菸使心率加快、血壓升高,並增加血管內皮損傷和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導致心臟病發作。吸菸的人發生心肌梗死的風險是常人的3倍。戒菸1年後,患心臟疾病(例如心肌梗死)的風險將會減少一半;戒菸 15 年後,各種風險降低到與不抽菸的人相當。

劇烈運動。

不適當的過度運動,會使血壓升高,心率加快,還可能引起心房顫動等,引發心臟病。

醫生建議:心肌病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選擇科學的、適合自己的運動強度、持續時間、頻次和專案。

久坐不動。

現在出現越來越多的"宅男宅女"和辦公室"久坐族",久坐會導致人體內新陳代謝的改變,影響脂肪代謝,減弱酶的活性,使血液中脂肪及甘油三酯含量上升,血黏度升高,血流緩慢,容易形成血栓,增加患心臟病風險。

睡覺打鼾。

研究表明,一部分“睡覺打鼾”的人,其實患有一種“學名”叫“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徵”的疾病,睡眠中會出現呼吸暫停和缺氧,這是心血管系統疾病的一個危險因素。

醫生建議:及時到耳鼻喉科或睡眠專科就診,需行睡眠呼吸監測,明確診斷,必要時需要帶無創呼吸機睡眠。

綜上所述:遺傳性的心肌病是無法預防的,但通過改善生活方式、或及時糾正一些可控的危險因素,能緩解心肌病的病情,減少突然惡化。這包括健康、均衡的飲食,規律的體育鍛煉,積極樂觀的心態,充足的休息,還包括控制“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另外,按醫囑規律服藥,按時門診隨訪也是必要的。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