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有了新的靶向藥bosutinib

2017年12月19日,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擴充套件了靶向藥博舒替尼(Bosutinib,商品名Bosulif,由輝瑞公司生產)的適應證。這是一個口服藥,此次被批准用於治療那些新診斷的慢性期(CP)費城染色體陽性(Ph+)的慢性粒細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1]

博舒替尼為二代TKI藥物,於2012年首次批准用於既往TKI耐藥後的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的治療。獲准用於治療對先前治療藥物耐藥或不耐受的慢性期、加速期或急變期的費城染色體陽性的慢性粒細胞白血病人患者。同時用於治療初診的費城染色體陽性(Ph+)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處於慢性期患者。相較於傳統伊馬替尼來說,博舒替尼有更高的緩解率,目前已成為Ph染色體陽性的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一線藥物。

什麼是Ph+的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是指在外周血和骨髓中,造血細胞出現了異常,不受控制地生產出了大量的粒細胞。慢性髓系白血病可分為慢性期、加速期和急變期。慢性期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特徵為外周血或骨髓中原始細胞<10%。慢性期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經3~5年,甚至小於1年會發展成為加速期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加速期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經半年~1年會轉入急變期慢性粒細胞白血病。也有約1/4的患者可由慢性期直接進展至急變期而無加速期。

在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中,超過90%存在Ph染色體突變。這是由於9號染色體上的ABL酪氨酸激酶基因與位於22號染色體上的BCR基因融合,產生的一種異常染色體——原癌基因BCR ABL嵌合。這個基因與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發病直接相關。

什麼是博舒替尼?

博舒替尼是一種強效的蛋白激酶Src(sarcoma)和BCR ABL雙重抑制劑。Src會造成腫瘤周圍組織的磷酸化,促進腫瘤的生長和轉移。而BCR ABL融合基因能夠啟用酪氨酸激酶,移植癌細胞死亡。博舒替尼既能抑制多種人腫瘤細胞中Src蛋白的自主磷酸化,也能抑制Src和BCR ABL底物的磷酸化過程,以此發揮抗腫瘤作用。

療效證據:47.2%的患者獲得主要分子生物學緩解

博舒替尼的獲批主要基於一項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試驗(BFORE研究),研究納入487例新診斷的慢性期Ph+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隨機接受400 mg的博舒替尼或400 mg的伊馬替尼,均為每天1次。研究結果顯示,與伊馬替尼相比,12個月時博舒替尼治療的完全遺傳學緩解(Complete cytogenic response,CCyR)和主要分子生物學緩解(major molecular response ,MMR)均顯著更優(CCyR:77.2% vs 66.4%,MMR:47.2% vs 36.9%)[1]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治療後獲得完全遺傳學緩解(指的是無法再檢測到Ph+)的比例很高,但完全遺傳學緩解並不能反映出體內低水平殘留病灶的情況。因此,在評估伊馬替尼等靶向藥療效時,通常使用,主要分子生物學緩解作為臨床終點。主要分子生物學緩解的定義為≤國際標準0.1% BCR ABL(相當於較基線下降≥3 log),是一個評估分子緩解的指標。主要分子生物學緩解通常通過實時PCR(RQ-PCR)等檢測,其能反映出BCR-ABL轉錄水平。BCR-ABL轉錄水平低,患者的復發風險小,無病生存(DFS)的時間更長。

不良反應:與之前治療中的不良反應類似

博舒替尼的常見不良反應主要包括腹瀉、腹痛、噁心、嘔吐、血小板減少症、皮疹、貧血、發熱、疲勞。

在治療新診斷的慢性期Ph+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時,博舒替尼的毒性與其他治療中過類似,主要表現為胃腸道毒性、骨髓移植、水腫、腎毒性。

此外,妊娠期及正在哺乳的女性不能使用該藥。

如何使用博舒替尼?

根據獲批的產品說明書,博舒替尼的推薦用法及用量如下:

  • 對於新診斷的慢性期Ph+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推薦給藥劑量為每日口服400 mg。
  • 對於未達到血液學、細胞遺傳學或分子緩解,也沒有超過3級不良反應的患者,可以每天增加100 mg,直至每天最高劑量達600 mg。

目前博舒替尼尚未在我國上市,但納入我國患者的III期臨床試驗(CTR20132967)已完成,相信很快就能獲批上市,為Ph+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提供伊馬替尼之外的其他治療選擇。

參考文獻

  1.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 grants accelerated approval to bosutinib for treatment of newly-diagnosed PH+ CML[DB/OL].https://www.fda.gov/Drugs/InformationOnDrugs/ApprovedDrugs/ucm589856.htm,2017-12-19/2018-11-20.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