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癌(非黑色素瘤):面板鱗癌無藥困局被打破,梅克爾細胞癌也有了新武器
2018年,美國上市了1個新藥cemiplimab-rwlc用於面板鱗狀細胞癌,還批准帕博利珠單抗用於另一種罕見的面板癌——梅克爾細胞癌(Merkel cell carcinoma)。
上述兩個藥物都屬於近年來最炙手可熱的PD-1/PD-L1(程式性死亡受體-1/程式性死亡受體配體-1)單抗,它們的效果怎麼樣?適合什麼樣的患者?我們邀請了國內免疫治療的權威專家——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張曉實教授為您分析一下。
哪些患者可以考慮使用新方案?
面板鱗狀細胞癌常發生於長期日晒的面板,可以靠手術切除,但有一小部分患者,手術無法切除,放療和化療基本無效。2018年上市的新藥cemiplimab-rwlc主要針對這部分患者。
而梅克爾細胞癌是一種很罕見的面板癌,侵襲性很強,在早期就會發生擴散和轉移,致死率很高。這類面板癌主要靠手術切除,一旦發生轉移,幾乎無藥可用。2017年,FDA批准了首個梅克爾細胞癌的藥物——avelumab(商品名:Bavencio,也屬於PD-1/PD-L1單抗),2018年,帕博利珠單抗“入場”,增加了這類癌症的治療選擇。
新方案好在哪裡?
FDA為什麼批准這兩個藥呢?
Cemiplimab-rwlc打破了面板鱗狀細胞癌無藥可用的困局,在研究中使47.2%的晚期患者腫瘤縮小或消失[1]。
而帕博利珠單抗在研究中使56%的梅克爾細胞癌患者獲得了緩解,其中24%為完全緩解,療效大致與目前的標準治療(avelumab)相當[2]。
這個方案安全嗎?
這兩個藥物可能導致的不良反應包括免疫介導的肺炎、肝功能受損、腎功能受損等不良反應。由於面板癌常見於老年人,往往合併發生其他疾病,器官功能相對欠佳,一旦藥物出現副作用,可能會難以承受。因此,對於老年人,使用這兩個藥需要警惕不良反應。
還有一部分面板鱗狀細胞癌和梅克爾細胞癌發生於器官移植後。這類患者禁用免疫類藥物,因為用藥後會導致移植器官被排斥,產生災難性後果。
中國患者能用這類新藥嗎?
帕博利珠單抗已經在我國上市,但並沒被批准用於梅克爾細胞癌,cemiplimab-rwlc尚未在我國上市。不過目前這兩個藥物都有臨床試驗在我國開展,患者可以通過參與臨床試驗接受治療。
專家在臨床上也發現,儘管上述2個藥治療面板癌有效率較高,但起效慢,中位起效時間3個月。因此,嘗試聯合化療作為初始治療,可能彌補這個“短板”,取得很好的效果。
延伸閱讀
免疫類藥物對面板鱗狀細胞癌和梅克爾細胞癌效果好,主要是因為這兩種面板癌具有高免疫原性腫瘤的基本特徵:腫瘤突變負荷較高、腫瘤細胞或腫瘤間質細胞表達PD-L1分子和腫瘤浸潤淋巴細胞密度較高。
除上述的3個藥——cemiplimab-rwlc、avelumab和帕博利珠單抗外,其他PD-1/PD-L1抗體也有治療晚期面板鱗癌和梅克爾細胞癌的臨床資料,均顯示出了不錯的療效。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2018年上市新藥的資訊,請點選閱讀
參考文獻
- NIH.LIBTAYO- cemiplimab-rwlc injection[J/OL].https://dailymed.nlm.nih.gov/dailymed/drugInfo.cfm?setid=4347ae1f-d397-4f18-8b70-03897e1c054a.
- NIH.KEYTRUDA- pembrolizumab injection, powder, lyophilized, for solution[J/OL].https://dailymed.nlm.nih.gov/dailymed/drugInfo.cfm?setid=9333c79b-d487-4538-a9f0-71b91a02b287&audience=consumer.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