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一定要手術嗎?

青光眼是全球範圍內排名第二的致盲性眼病。針對青光眼的治療,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最大限度地儲存視功能。

由於眼壓是相對容易控制的主要危險因素,因此目前青光眼治療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藥物或手術,將眼壓控制在不會進一步造成視神經損害的水平,即所謂的目標眼壓。

那麼,得了青光眼,就一定要手術嗎?如果僅通過藥物治療就能達到目標眼壓,是否還需要接受手術治療呢?

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首選手術

對於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不論是急性還是慢性起病,治療原則均為藥物控制眼壓後手術。

需要強調的是,即使經藥物治療眼壓已經下降,治療仍未結束,必須進一步行手術治療。

閉角型青光眼眼壓增高的主要原因是眼內解剖結構異常,如房角粘連、虹膜膨隆,藥物治療可通過減少房水生成等機制來達到短期內降眼壓的效果,但難以改變眼內的解剖結構異常。如不及早行手術治療,隨時有眼壓再次升高、青光眼急性發作的可能。

此外,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處於尚無明顯不適症狀的臨床前期時,如不接受治療,40% ~ 80% 在 5 ~ 10 年內可能急性發作,對視力造成較大損害。

研究表明,對於臨床前期的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的急性發作,長期使用滴眼液仍不一定能夠有效預防。因此,對於有虹膜膨隆、淺前房、窄房角的臨床前期患者,應早期行預防性手術治療,這對病情控制有很大幫助。

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首選藥物

對於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眼壓升高的主要原因是小樑網滲透性降低、濾過功能減弱,因此一般首選藥物治療。若使用 1 ~ 2 種滴眼藥即可使眼壓控制在安全水平,則可先維持藥物治療方案。

需要強調的是,在此期間,患者一定要做到配合治療、正確用藥,並定期複查,以評估藥物治療的效果並調整用藥方案。如果藥物治療不理想,或者患者無法忍受藥物的副作用,或患者無法做到規律用藥及定期複查,則需進行手術治療。

但近年來有學者主張,一旦確診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且已有明顯的視盤、視野改變時,應首選手術治療。此外,降眼壓藥物的療效個體差異較大,也非短期內可知,與其待長期藥物治療失敗後再做手術,不如早期手術治療,後者更有利於儲存患者的視功能。

2014 年中華醫學會發布的《我國原發性青光眼診斷和治療專家共識》也指出,對於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應“根據患者的眼壓、視野和眼底損害程度,結合醫院的條件和醫師的經驗,可選擇藥物、鐳射和濾過性手術給予降低眼壓治療”。

由此可以看出,對青光眼治療方案的選擇,正呈現出由規範化到個體化的趨勢。是否手術,何時手術,應結合具體患者的病情決定,以達到個體化的精準治療。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