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艾滋病成為像高血壓一樣的慢性病
在上世紀80年代,從感染艾滋病毒到臨床6-8年的無症狀期,到發病期之後的2年,病人100%會死亡。那時,艾滋病被人們稱為“超級癌症”,因為它不僅會造成死亡,而且還具有傳染性。
人類在抗艾的過程中發現了艾滋病的病原——新逆轉錄病毒,並且找到了艾滋病發病的主要機制——CD4陽性細胞,但這對艾滋病的治療幫助有限。
直到1996年雞尾酒療法開始被廣泛使用,艾滋病病人的壽命才得到了顯著的延長,治療後20-50年的生存期,已經讓艾滋病變成一種可以治療的慢性內科病。此外,2011年時美國教授做的一個研究表明,對艾滋病感染者進行早期治療可以減少97%的傳染性。
事實證明,從2010年到現在,艾滋病增長的速度已經下降了16%,死亡率也下降了33%。也就是說,即使沒有艾滋病疫苗,早期治療也可以大大減少艾滋病的傳染性。
而且,艾滋病也曾經有過被治癒的記錄,分別是“柏林病人”和“倫敦病人”兩個案例,但因為這兩個病人同時患了艾滋病和血液病,所以他們的特殊性導致了這種案例的難以複製,不過我們還是能從中看到新的希望。
目前來看,艾滋病最大的問題就是認識上的誤區,很多老百姓、醫生都仍然認為艾滋病是超級癌症,艾滋病仍然是不可治的疾病,尤其是認為和病人一起吃飯,握手等接觸也會被傳染,這是錯誤的。真相是艾滋病只有通過三種途徑傳播:沒有保護的高危性行為、母嬰傳播、血液傳播,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其他的途徑。
雖然中國是艾滋病的低流行區域,但是目前性途徑感染已經佔到了HIV新報告人群的97%,因此艾滋病科普工作勢在必行。而中國政府一直都很重視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免費治療政策的實行和抗艾藥物的研發都為遏制我國艾滋病的蔓延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過去10年間,中國的研究者經歷了毒副作用問題、長期治療的療效問題、併發症問題的嚴峻考驗;並在政府的支援下探討著適合中國國情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療防治方案;通過嚴格的科學研究,找到了更適合中國人的治療方案。此外,中國團隊不光是做出了中國人自己的流行病學特點,同時也做了很多原創性的研究。
中國團隊首次在國際上提出的,艾滋病全病程管理或者叫綜合管理的新理念,得到了國內外的高度評價,並且被寫入了中國艾滋病診療指南。李太生認為,中國應該進行大規模多中心的臨床研究,促進基礎研究向臨床成果的轉化,促進政策方面的進一步改進。
目前,艾滋病攻克的難點除了併發症還有免疫重建障礙,其中對於慢性炎症的控制,是一個新挑戰、新熱點。而李太生及其團隊在10年前開始了利用中藥雷公藤的嘗試並受到了國家的批准,有望在今年啟動第一例病人入組試驗。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