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靜脈血栓形成遺傳嗎?

什麼是遺傳性易栓症

有一類遺傳性疾病容易導致深靜脈血栓形成,它的名稱叫遺傳性易栓症。顧名思義,它是由於基因異常引起的抗凝蛋白、凝血因子、纖溶蛋白遺傳性缺陷,導致容易形成血栓。部分具體的疾病名稱如下。

遺傳性易栓症

天然抗凝蛋白異常

  • 遺傳性抗凝血酶(AT)缺陷
  • 遺傳性蛋白C(PC)缺陷
  • 遺傳性蛋白S(PS)缺陷
  • 遺傳性肝素輔因子II缺乏

凝血因子缺乏

  • 活化蛋白C抵抗
  • 凝血因子V Leiden突變
  • 凝血酶原G20210A突變
  • 異常纖維蛋白原血癥
  • 凝血因子XII缺陷症

纖溶蛋白缺乏

  • 異常纖溶酶原血癥
  • 組織纖溶酶原啟用劑(tPA)缺乏
  • 纖溶酶原活化抑制物-1(PAI-1)增加

代謝異常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
  • 富組氨酸糖蛋白增多症
  • 高脂蛋白a血癥

血小板糖蛋白基因多型性

遺傳性易栓症是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發生血栓的風險較普通人高。不同的基因異常帶來的具體風險也不同,比如遺傳性抗凝血酶 (AT) 缺陷,血栓風險比普通人高 8~10倍;凝血因子 V 基因 Leiden 突變是遺傳性易栓症中最常見的型別,攜帶這種基因突變的患者,血栓風險有的較正常人可高 80 倍。具體風險如下。

遺傳性易栓症和相對危險度(%):

  • AT缺陷症:8~10
  • PC缺陷症:7~10
  • PS缺陷症:8~10
  • F V Leiden突變:3~7
  • 凝血酶原G20210A突變:3
  • F VIII升高:2~11
  • F IX升高:2~3
  • F XI 升高:2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2.5~2.6
  • 抗心磷脂抗體:1.6~3.2
  • 狼瘡抗凝物:11

遺傳性易栓症中,不同種類疾病的發生率不同:遺傳性蛋白 C 缺陷的發生率為0.2%~0.3%;I 型抗凝血酶缺陷的發生率為 0.02%;凝血因子 V 基因 Leiden 突變的發生率因人種、地域的不同而存在差異,歐洲高加索人最高,發生率約為 4.4%,而東南亞、澳大利亞、非洲以及拉丁美洲的發生率卻不足萬分之一;凝血酶原 G20210A 突變的發生率在北歐人群為 2%,在南歐人群發病率更高。

遺傳性易栓症有哪些特點

下列人群要重點排查是否存在易栓症。

  1. 特發性或複發性靜脈血栓栓塞患者;
  2. 新生兒發生了內臟血栓、暴發性紫斑、面板出血性壞死者;
  3. 複發性流產 >3 次的婦女,應排查抗磷脂綜合徵;
  4. 圍產期或口服避孕藥、雌性激素替代療法後,發生血栓形成者;
  5. 有靜脈血栓栓塞家族史者,尤其是一線親屬較年輕時就發生了靜脈血栓栓塞;
  6. 罕見部位的靜脈血栓栓塞,如腦、肝、腸繫膜或腎靜脈血栓者;
  7. 年齡較小 (<40歲) 時發生靜脈血栓栓塞者;
  8. 服用華法林抗凝治療時,發生血栓形成或面板壞死者;
  9. 發病時年齡較輕的患者 (<50歲)。

這些人群患遺傳性易栓症的可能性較大,建議接受遺傳性易栓症的篩查。

懷疑遺傳性易栓症的患者,可能需要接受哪些檢查

國內遺傳性易栓症的主要危險因素是抗凝血酶、蛋白 C 和蛋白 S 缺乏,除常規的凝血相關實驗外,可檢測這 3 種抗凝蛋白活性。

可以檢測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確有無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

可以檢測血中的各類凝血因子幫助診斷。

因子 V 基因 Leiden 突變和凝血酶原 20210A 突變等,發生率較低,一般不列為常規檢查或篩查專案。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杜瑤醫生參與本文撰寫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