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上皮性卵巢癌?

提到“上皮性卵巢癌”,可能很多人沒聽過,但其實這是一種最常見的卵巢惡性腫瘤型別。它始於卵巢外部,因起源於構成卵巢表面的細胞而得名,這些細胞被稱為上皮細胞。隨著癌症的進展,上皮性卵巢癌還會擴散到其他器官。

上皮性卵巢癌的目標人群

任何女性都可能成為上皮性卵巢癌的目標人群。醫生們雖然不知道卵巢癌具體是怎麼引起的,但哪些風險因素更容易讓女性“中招”,他們倒是有所瞭解。

比如年齡到了五六十歲的女性,以及家族中有卵巢癌、乳腺癌、結腸癌、直腸癌或子宮癌的病史,上皮性卵巢癌的發病風險均會高於普通人群。此外,如果有遺傳性乳腺癌卵巢癌綜合徵或林奇綜合徵的癌症家族史,可以通過相關基因檢測判斷家族中的女性是否處於高風險。

而且,這種病還與雌激素有很大關係。例如在 12 歲前月經初潮或在 52 歲後絕經的女性會是高風險人群;還有接受過雌激素替代治療,尤其是長期大劑量服用雌激素的女性;還有未曾生育過的女性,比一般女性更容易“中招”。此外,吸菸和過於肥胖的女性也要當心。

卵巢癌的症狀

通常,卵巢癌在進展至晚期前沒有任何的症狀。一般如果有症狀,也是出現浮腫、腹部或盆腔部位疼痛、進食困難、未多吃但有飽腹感、尿頻等比較常見的表現,這並不意味著一定患有卵巢癌,許多其他的病症也可能會導致這些問題。

不過,如果你之前從未出現過這些症狀,現在卻頻繁出現,那麼就應該引起注意,及時就診。如果是卵巢癌,儘早地發現是不幸中的萬幸。

卵巢癌的症狀有哪些?

卵巢癌的診斷

目前,還沒有針對卵巢癌特別敏感的篩查方法。一般,首先醫生會做盆腔檢查,嘗試去感覺卵巢周圍是否有異常。接下來,還可能做一系列的其他檢查,比如超聲檢查,這個檢查將聲波從一個或多個器官上反彈回來,形成可供醫生研究的影象。還有血液檢查也很重要,醫生會檢查血液中能夠證明癌症發生的物質。

但是,上述單項檢查並不能夠確診卵巢癌。還有很多時候會用到 X 射線檢查,比如 CT 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中,計算機會合並多張 X 射線影象,以便醫療團隊進行參考。

為了進一步確診,醫生有時候會考慮通過手術取出卵巢組織的微小樣本,並進行組織活檢。一旦發現出現癌變情況,醫生可能會立即進行切除手術。

卵巢癌的分期

目前,醫生將卵巢癌分為四期,每期對應不同的癌症發展情況,不同分期使用羅馬數字表示,包括:

  • I 期:癌症出現在單側或雙側卵巢。
  • II 期:癌症已經超出卵巢進入下腹部的其他部位,如子宮。
  • III 期:癌症已經擴散到腹部的更遠處,如達到小腸部位。
  • IV 期:癌症已經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如達到肺部。
上皮性卵巢癌的分期

卵巢癌的治療

在上皮性卵巢癌的治療中,醫生可能會使用不止一種方法。比如我們常常會想到的手術,通過手術切除卵巢和與之相連的生殖器官(例如子宮),目標是儘可能多地切除癌症組織。

如果癌症還沒有擴散,外科醫生可能只會切除單側卵巢,生殖系統的其餘部位則會保持完好,這樣只要患者還沒有進入更年期,就仍可以生育。

如果癌症已擴散或手術不能切除所有的癌症組織,醫生可能會建議通過靜脈或腹部向體內注入化療藥物來殺滅剩餘的癌細胞。此外,醫生一般不會使用 X 射線或其他輻射來消滅卵巢癌的癌細胞,可能會使用這種方法來控制疼痛或治療癌症復發。

癌症治療會出現一些副作用,比如噁心、嘔吐、感染、口腔潰瘍、手術傷口產生的問題、食慾不振、容易出血或出現瘀傷、脫髮。如果出現這樣的問題,請及時與醫生溝通以獲取幫助。與此同時,在治療過程中,醫療團隊、家人、朋友和社群都非常重要,可以提供患者所需的關於健康、情緒和日常需求的支援。

此外,姑息治療也是治療癌症的另一個重要部分,它並不總是等同於臨終關懷。醫生仍然會對患者進行治療,同時也會處理患者的疼痛、情緒壓力和其他可能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以及與癌症相關的問題,支援癌症治療。

目前有一些臨床試驗,主要是為了測試新療法或新藥物,瞭解其療效及副作用。這些試驗針對的患者人群各不相同,有的針對尚未開始治療的患者,而有的則需要已接受治療,但癌症沒有好轉或者癌症復發的人群。這時候,患者可以通過跟醫生溝通,看看是否有適合自身的臨床試驗可以參加。

上皮性卵巢癌的治療概述
上皮性卵巢癌不同分期的治療方法

降低患卵巢癌的風險

雖然目前還沒有找到卵巢癌的病因,但研究人員發現瞭如何降低女性患卵巢癌的風險,例如長期服用避孕藥,曾經母乳餵養過一個或多個孩子,以及在 26 歲前生過第一個孩子,均可以降低患癌風險

對於一些高風險女性,在患病之前可以通過手術切除卵巢及輸卵管來進行預防,如帶有 BRCA(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乳腺癌易感基因)基因突變的女性。此外,近年研究發現,部分上皮性卵巢癌可能起源於輸卵管上皮,因此,切除子宮及輸卵管但保留卵巢也可以降低患病的風險。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