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預後?哪些因素會影響癌症患者預後?

當一個人得了癌症,可能會想要知道自己的病情有多嚴重,以及生存機會有多大。對於疾病如何發展的估計稱為預後(prognosis)。

預後是一個難以理解也難以討論的話題,即便對於臨床醫生來說也是如此。

許多因素都會影響患者的預後

影響預後的一些因素包括:

  • 癌症的型別以及它在人體內的位置。
  • 癌症的分期,即腫瘤的大小,以及它是否擴散到人體的其他部位。
  • 癌症的分級,這是指癌細胞在顯微鏡下的異常表現。癌症分級可以為判斷癌症生長及擴散的速度提供參考。
  • 癌細胞的某些特徵。
  • 患者的年齡,以及在癌症之前的健康狀況。
  • 患者對治療的反應情況。

患者可以選擇是否瞭解癌症預後

當一個人身患癌症時,將面臨許多未知的事情。瞭解癌症病情,並清楚未來可能的發展,可以幫助患者及家屬做出明智的決策。癌症患者可能面臨的一些決策包括:

  • 哪種治療方法最適合患者。
  • 患者是否願意接受治療。
  • 如何更好地照顧自己,以及應對治療帶來的副作用。
  • 如何處理經濟及法律相關的問題。

許多患者可能想了解自己的預後。當患者對癌症瞭解更多時,就更容易應對。患者可以通過詢問臨床醫生來了解生存率,或者自己搜尋來獲取這些資訊。

但還有些患者可能會覺得生存率資料令人困惑和恐懼,並認為這些資料對自己意義不大。

因此,是否要了解癌症的預後,取決於患者自己的選擇。

常用的幾個預後評估指標

研究人員花費多年時間收集的關於同一型別癌症患者的生存統計資料,可供醫生用於評估癌症患者的預後。最常用的統計指標包括:

癌症特異性生存率(cancer-specific survival)

該指標是指特定型別和分期的癌症患者在確診後的一段時間內未死於癌症的人數的百分比。時間可能是 1 年,2 年,5 年等等,例如 1 年生存率、2 年生存率、5 年生存率等。其中最常用的是 5 年生存率。

癌症特異性生存率也被稱為疾病特異性生存率。在大多數情況下,癌症特異性生存率是基於醫療記錄中的死亡原因來進行統計的。

相對生存率(relative survival)

該指標不需要知道患者的死亡原因,它提供了另一種用於評估癌症特異性生存率的方法。相對生存率,是癌症患者在確診後的一段時間記憶體活人數的百分比與未罹患癌症者存活百分比的比值。

總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總生存率是指某種特定型別的癌症患者在確診後一段時間內未死亡人數佔這種型別癌症患者總數的百分比。

無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

無病生存率是指在治療後的一段時間內沒有出現任何癌症跡象的患者佔這種癌症患者總數的百分比。該指標還有其他的名稱,即無復發或無進展生存率。

生存率統計並不能準確預估患者結局

因為統計資料是基於大量樣本的,它們並不能被用來準確預測某位患者的病情。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治療策略以及患者對治療的反應可能存在很大的差異。

另外,要想明確診斷和治療癌症新方法的效果,往往需要數年的時間。因此,臨床醫生用來評估患者預後的統計資料可能是基於以往的治療方法。

不過,如果統計資料表明某種治療方法對癌症有很好的效果,那麼臨床醫生可能會告訴患者其預後很好。如果癌症病情很難控制,那麼醫生可能告訴患者,其預後很差。

無論臨床醫生的判斷是怎樣的,應明確的一點是,預後評估仍然只是一種有一定依據的猜測而已,醫生並不能百分百確定癌症患者到底會有怎樣的結局。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