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患者,科學“動起來”
心力衰竭是慢性病,長久不動的患者都會出現食慾不振、消瘦,同時肌肉逐漸萎縮,為保證肌肉力量、促進心衰康復,鼓勵心衰患者在病情穩定後儘早活動,心衰患者運動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運動的規律性
一般主張每週運動 4~5 小時。可以平均分配時間,即每日運動 20~30 分鐘左右。宜在飯後 2~3 小時、或飯前1小時進行。天氣炎熱時,可選在早晨或晚間進行。冬天宜在有太陽時進行,總之應選擇不太寒冷、也不太熱的溫度運動。
運動注意節奏,緩慢開始
運動要緩慢進入狀態,開始前要先活動手腳、做深呼吸,做好“熱身”,運動終止時採取緩慢方式過渡到平穩狀態。
運動強度不宜過大
心力衰竭患者活動應從小量開始,慢慢增加,切忌過量。一開始應在家人或醫護人員的陪同和監護下做些室內活動,能耐受後再移至室外。從甩手、甩腿、散步、慢走等低強度的運動方式,逐步增加,病情穩定者可選擇太極拳、老年體操等運動。
推薦做有氧運動
有氧運動是指人體在氧氣充分供應的情況下進行的體育鍛煉,也就是說,在運動過程中人體吸入的氧氣與需求相等,達到生理上的平衡狀態。一般中、低強度及30分鐘以內的運動多屬於有氧狀態,此種情況下僅有微汗。
運動中若出現氣短、心慌及出汗多、心前區疼痛、頭痛、噁心、面色蒼白等症狀時,表示心臟無法承受此運動,應立即停止,並要充分休息,觀察症狀是否緩解。若不能緩解,則應及時就醫。勿做爆發性的運動或活動,如:突然眺躍、轉體、提重物、抱小孩、啟酒瓶蓋、拋東西等。
急性期或是病情較重的心衰患者以休息為主,但也需適當活動
處於急性期、或病情較重的心衰患者,不宜於劇烈活動,短期內以休息為主,直到度過急性期、或病情緩解。但這並不意味著完全臥床不動,有能力的時候,可以在床邊站一站、或適當圍著床緩慢走幾步。
長期臥床的心衰患者,需要給予規律的四肢按摩或被動運動,以防止肌肉廢用性萎縮,並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和肺部感染。
心衰改善後應儘早適當下床活動。但如果在靜息狀態下,每分鐘脈搏超過 100 次、或少於 60 次,一般不適合參加運動或活動,應諮詢醫生意見。
綜上所述,心衰患者運動應遵循安全、適當、緩慢、規律、堅持的原則。在充分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在醫生指導和密切監測下,科學有效地進行運動,對心功能和生活質量的改善,有著重要作用。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劉彤、張妍醫生參與本文撰寫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