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歧視”要不得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一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我國屬於 HBV 感染地方性流行區。2006 年全國乙肝流行病學調查表明,我國一般人群 HBV 表面抗原(HBV surface antigen,HBsAg)的攜帶率為 7.18%。據此推算,我國現有的慢性 HBV 感染者約 9300 萬人,其中慢性乙肝患者約 2000 萬例[1]

乙肝歧視是指我國社會現存的對健康的乙肝病毒攜帶者(下簡稱攜帶者)的一種歧視現象。在所有歧視中,最嚴重的是就業歧視。調查表明,中國乙肝攜帶者受到的就業歧視是所有就業歧視中(如地域、年齡、戶口、性別、學歷、艾滋病、性取向、農民等等)最嚴重的一種。

為什麼會存在“乙肝歧視”?

大部分乙肝歧視都源於對乙肝病毒傳播方式的誤解,誤以為乙肝會像甲肝那樣通過日常生活接觸傳播。實際上,乙肝病毒主要通過與被感染的人的血和其他體液的接觸傳染,並不會通過日常生活或工作的接觸(如在同一辦公室工作、握手、擁抱、同住一間宿舍、同一餐廳用餐和公共廁所等無血液暴露的接觸)而被傳染。

乙肝主要通過血液、精液和陰道分泌液來傳染,一般病毒通過面板上的小傷口或者粘膜進入體內,危險因素包括:

  • 母嬰傳播:攜帶病毒的母親在生育時傳染給新生兒;
  • 性接觸或共用針頭傳播:不安全的性交、靜脈注射毒品時傳播;
  • 醫源性傳播:在衛生機關日常接觸大量乙肝患者傳播;
  • 輸血或其他醫療、美容途徑傳播:使用未經檢驗乙肝病毒的血製品,看牙醫或進行其它醫學手術、美容手術(刺青、穿孔);
  • 日常共用某些物品傳播:日常生活中容易造成傷口的物件比如刮鬍刀、指甲刀共用等等也可能傳播乙肝病毒。

“乙肝歧視”有哪些負面影響?

乙肝歧視會影響社會的公平公正以及和諧穩定,有以下負面影響:

  • 乙肝歧視最突出的問題為入學和找工作,其次為結婚、生育及資訊保密。
  • 在乙肝攜帶受訪者中,24.3% 的人不願意參加社會活動,16.2% 的人遠離親人和朋友,12.3% 的人停止工作,5.7% 的人不去醫院看病,甚至有人決定不結婚[2]
  • 因為乙肝就業歧視而自殺的人,從高中至博士均有涉及。
  • 被歧視人群存在於任何年齡段(但絕大多數在 45 歲以下),幼兒攜帶者因此不能上幼兒園。
  • 攜帶者學生嚴重擔心升學,畢業生和求職者更加嚴重擔心就業的篩查,甚至國內清華大學的熱門專業畢業生都因攜帶乙肝而無法獲得工作。
  • 由乙肝歧視帶來的更多痛苦還在於攜帶者害怕身份暴露和過激言論,而被社會拋棄在角落裡。

“乙肝歧視”怎麼消除?

從 2007 年開始,政府已經開展一系列立法程序,為保護乙肝病毒攜帶者的權益提供了法律依據,但是全面消除歧視有待大規模的知識宣傳。為消除乙肝歧視,我們應做以下努力:

  • 進行乙肝病毒傳播方式的科普知識宣傳,消除知識缺乏帶來的歧視;
  • 不僅要立法維護乙肝攜帶者的合法權益,還要幫助被歧視者維權。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