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如何診斷蛔蟲病?

蛔蟲病是消化內科比較常見的一種腸道寄生蟲病,該疾病的流行範圍廣泛,在世界各地均可見到。雖然近些年來,隨著衛生工作的開展和改善,我國蛔蟲感染率有所下降,但是在多數農村感染率仍可高達 60%~90%[1]。蛔蟲病影響孩子的身體成長,應該及時進行診治。

如果孩子平時沒有良好的衛生習慣,比如飯前便後不洗手、愛啃指甲、在泥地上玩耍等,並且出現乏力、厭食、噁心、腹瀉、體重下降、肚臍周圍疼痛、咳嗽或哮喘樣發作、肺部炎症加重等表現,或者在孩子的糞便中發現蟲狀物,這時就要懷疑是蛔蟲病所致,應積極帶孩子就醫。醫生會根據病史,結合相應的檢查做出最終判斷。

懷疑蛔蟲病,一般要做哪些檢查?

在醫院醫生一般通過以下檢查來確診:

  • 糞便檢查:糞便塗片法或鹽水浮聚法(鹽水比重比較大,可使蟲卵浮於液體表面,便於觀察),比較容易查到蟲卵。由於蛔蟲產卵量大,採用直接塗片法,查一張塗片的檢出率為 80% 左右,查 3 張塗片可達 95%。需注意的是,從攝入蟲卵直到感染後至少 40 天,蟲卵才可能出現在糞便中。如果只感染了雄蟲,則不會有蟲卵。
  • 血常規:檢查血液中嗜酸性粒細胞與白細胞計數,有助於診斷,當幼蟲移行併發感染時,血液嗜酸性粒細胞與白細胞計數會增多。成蟲感染期糞便中可發現蟲卵或成蟲,血清學檢查無用[1]
  • 影像學檢查:主要包括 B 超、CT、MRI(磁共振)、X 射線等,這些檢查都可幫助診斷蛔蟲病。如果感染大量蛔蟲,或蛔蟲移動到肺部,均可通過 X 光發現;B 超可在胰臟或肝臟中發現蛔蟲;而 CT 和 MRI 可以幫助醫生檢測阻塞肝臟或胰腺導管的蛔蟲。

對糞便中查不到蟲卵,而臨床表現疑似蛔蟲病的患者,可以用驅蟲治療性診斷(用藥物進行驅蟲試驗,觀察患者是否好轉),根據患者排出蟲體的形態進行鑑別。

疑似肺蛔蟲病或蛔蟲幼蟲引起的過敏性肺炎的患者,可以檢查痰中是否有蛔蟲幼蟲而確診。

就診過程中要注意什麼?

  • 就診科室:消化內科或感染科(傳染科)。
  • 診前注意:帶好就診卡或社保卡。一般情況下,如果感染時間不長、病情較輕或不復雜的患者,初次就診,只需掛普通門診即可,這樣能減少就醫等候時間。
  • 描述情況:如果懷疑自己得了蛔蟲病,應該主動向醫生描述自己的生活環境、個人衛生習慣等;如果懷疑孩子得蛔蟲病,要向醫生說明孩子的症狀表現,比如有無腹痛、厭食、挑食、體重下降等,有助於醫生的判斷。
  • 做好記錄:集中注意力傾聽醫生的囑咐,比如用藥方法、生活注意事項、飲食衛生及複查時間等,必要時做好記錄。

確診蛔蟲病後,是否需要隔離?

確診是蛔蟲病後,是不需要進行隔離的。應該及時接受診治,服用驅蟲藥物。蛔蟲病雖然有一定的傳染性,但並不會直接通過人傳人,而是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只要保持良好的飲食衛生和個人衛生習慣,就可有效防治蛔蟲病的傳播,比如不隨地大便,蔬菜水果徹底清洗,不喝生水,飯前便後用肥皂徹底清洗雙手,避免用手餵食等。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