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帶您瞭解角膜潰瘍

角膜潰瘍是覆蓋在虹膜(眼睛的有色部分)上的透明薄膜(即角膜)出現開放性傷口。

角膜潰瘍的病因

  • 大多數角膜潰瘍由感染導致。
    • 配戴隱形眼鏡的人群,經常會出現細菌感染導致角膜潰瘍。
    • 病毒感染也是角膜潰瘍的潛在原因,例如單純皰疹病毒(導致脣皰疹的病毒)或者水痘病毒(導致水痘和帶狀皰疹的病毒)。
    • 真菌感染是導致角膜潰瘍的不太常見的原因,可能出現在樹枝等有機物碰傷後。出現這類感染的患者可能使用了類固醇滴眼液,或者很可能配戴了未妥善消毒的隱形眼鏡。
  • 角膜微小撕裂也可能導致角膜潰瘍。這些撕裂可能源自直接外傷、擦傷或者小顆粒,例如沙子、玻璃或小鐵片。這類損傷會破壞角膜,使細菌更容易侵入,導致嚴重潰瘍。
  • 導致乾眼的疾病可能使眼睛無分泌淚液、抵禦病菌的能力,產生潰瘍。
  • 影響眼瞼和防止眼睛完全閉合的疾病(例如貝耳麻痺)會使角膜乾燥,更容易出現潰瘍。
  • 化學品灼傷或其他腐蝕性(破壞性)溶液飛濺的液體可能損傷角膜。
  • 配戴隱形眼鏡者出現角膜潰瘍的風險較高。事實上,長時間(隔夜)配戴軟性隱形眼鏡會使角膜潰瘍的風險增加 10 倍。長時間配戴隱形眼鏡是指連續配戴數日、晚上不摘掉。隱形眼鏡可能對角膜造成多種損傷。
    • 隱形眼鏡的邊緣可能擦傷角膜表面,使角膜更容易受到細菌感染。
    • 粘在隱形眼鏡底下的微小灰塵顆粒可能擦傷角膜。
    • 細菌可能在隱形眼鏡上或者在清洗液中,因此粘在隱形眼鏡下面。如果隱形眼鏡留在眼睛裡面較長時間,這些細菌可能成倍增加,導致角膜損傷。
    • 長時間配戴隱形眼鏡還可能阻止角膜獲得氧氣,使角膜更容易感染。

角膜潰瘍的症狀

  • 眼紅;
  • 嚴重疼痛;
  • 眼睛有異物感;
  • 流淚;
  • 眼睛流膿或者黏稠的分泌物;
  • 視物模糊;
  • 遇強光感到疼痛;
  • 眼瞼腫脹;
  • 如果潰瘍非常大,則肉眼可見角膜上的白色圓點。

何時就醫?

  • 視力變化;
  • 嚴重疼痛;
  • 眼睛有異物感;
  • 眼睛排出明顯的分泌物;
  • 眼睛曾經擦傷、暴露於化學物質或者飛入顆粒。

如何檢查?

由於角膜潰瘍是非常嚴重的問題,所以患者應該到眼科就診。

  • 眼科醫生使用特殊的眼睛顯微鏡,即裂隙燈,能夠判斷是否出現潰瘍。為了更容易看到潰瘍,醫生會在患者眼睛裡滴入含染料熒光素的滴眼液。
  • 如果眼科醫生認為潰瘍由感染導致,會取一些潰瘍樣本,送去實驗室鑑別。

在家如何處理角膜潰瘍?

  • 如果配戴隱形眼鏡,請立即摘除。
  • 冷敷患病的眼睛。
  • 不要用手指碰觸或揉眼睛。
  • 經常洗手,用乾淨的毛巾擦乾,避免感染傳播。
  • 服用非處方止痛藥,例如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

如何治療角膜潰瘍?

如果患者配戴隱形眼鏡,眼科醫生會要求摘掉眼鏡。如果醫生認為出現細菌感染,通常不會給眼睛覆蓋眼罩。眼罩形成的溫暖、黑暗的環境有助於細菌生長。

藥物治療

  • 因為角膜潰瘍經常發生細菌感染,所以醫生通常會處方抗菌滴眼液。如果感染面積非常大,患者可能需要每小時滴一滴。
  • 眼科醫生會開處方止痛藥來控制疼痛,還可能使用保持瞳孔擴大的專用滴眼液來控制疼痛。

手術

如果藥物無法控制潰瘍或者潰瘍可能導致角膜穿孔,可能需要緊急手術治療,即角膜移植。

隨訪

如果不需要住院,醫生會開一些滴眼液和止痛藥,患者在家定期服藥即可。患者需要每天前往眼科醫生處檢查,直至醫生告訴患者無需再檢查。

如果出現視力惡化、疼痛或分泌物等症狀,應該立即就診。

如何預防?

如果眼睛出現任何症狀,需要立即前往眼科就診。即使看似微小的角膜損傷也可能導致潰瘍,產生破壞性的後果。

  • 在可能接觸小顆粒時,配戴護目鏡有助於防止小顆粒進入眼睛。
  • 如果出現乾眼或者眼瞼無法完全閉合,請使用人工淚液保持眼睛潤滑。
  • 如果配戴隱形眼鏡,必須非常仔細地清洗和配戴。
    • 在觸碰隱形眼鏡前必須洗手。禁止使用唾液潤滑隱形眼鏡,因為口中所含的細菌可能損傷角膜。
    • 每天晚上摘掉隱形眼鏡,仔細清洗。禁止使用自來水沖洗隱形眼鏡。
    • 禁止配戴隱形眼鏡睡覺。
    • 隱形眼鏡應該置於消毒液中隔夜儲存。
    • 如果眼睛感覺刺激,請摘掉隱形眼鏡,直至眼睛感覺好轉再重新配戴。
    • 定期清洗隱形眼鏡盒。
    • 按照醫生規定的時間,丟棄和替換隱形眼鏡。

結局

角膜潰瘍是真正的急症。如果不接受治療,潰瘍可能擴散至眼球的其他部位,患者可能在極短的時間內部分甚至完全失明。角膜還可能出現穿孔,患者可能留疤、出現白內障或青光眼。經過妥善治療,角膜潰瘍通常可在 2~3 周內改善。如果以前角膜潰瘍的疤痕影響視力,可能需要通過角膜移植來恢復正常視力。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