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案例:精神分裂症的心理治療怎麼做?

來訪者情況介紹

周豪(化名),男,23 歲,單身,中專畢業後在某化學工程公司做檢測工作。

  • 半年前,他無明顯誘因出現言語行為錯亂,不停叫一個暗戀女生的名字,且說話沒有邏輯性;
  • 行為混亂,會突現跳進河裡去的想法,用手掐自己的脖子,雙手偶爾做一些怪異的動作;
  • 敏感多疑,說有人在自己身體裡裝了監視器,為了跟蹤自己,還有人要對自己和家人不利;
  • 憑空聞聲,稱總是有人在自己耳邊說話。

家人帶其到當地精神科門診(具體檢查情況不詳),醫生診斷他為“精神分裂症”,並對其進行系統的抗精神病藥物治療。

周豪對藥物治療的反應良好,經過半年的治療後,目前處於維持期;他的自知力恢復較好,對自己的症狀已有較好的認識。

由於被病恥感纏繞以及一些人際交往方面的問題,周豪來我院求助臨床心理治療師。

治療過程

首次會談和治療情況

第一次會談時,心理治療師首先對周豪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解,與其建立了安全、信任的治療關係。

治療師使用開放性提問的技術,獲取周豪想要求助的問題。

周豪說:“醫生啊,我這個病是不是因為以前做了什麼髒事才得的呀?這個病這麼可恥,同事們都認為我是個瘋子,不願意與我共事。家裡人也因為我的病而羞於見人,總是刻意避免向外人提起我的病。是我拖累了一家人,我心裡很難受,很憋屈啊!就這樣子,我也不想工作,生活也沒什麼意思……”

治療師詢問了周豪最近的情緒狀況和持續時間,確定他的情緒狀況尚可,並且沒有結束生命的想法。

治療師繼續詢問周豪,對自己精神分裂症的診斷有什麼看法。周豪表示:很怕周圍的人知道自己得了精神分裂症,時時刻刻擔憂害怕,也不敢跟同事朋友談論自己的病,怕被嘲笑。

隨後,治療師使用具體化技術得知,周豪從未聽過這些人對他的看法,而他所擔心的這些僅僅是推測。所謂具體化技術也稱為“澄清技術”,治療師以“何人、何時、何地、有何感覺、有何想法、發生什麼事、如何發生”等問題,協助來訪者更清楚、更具體地描述其問題。

接著,治療師使用解釋技術和認知行為療法進行了心理干預。

  • 首先,治療師幫助周豪認識到,他的想法並不一定是錯的,但是這些想法對他而言並沒有好處;
  • 然後,將精神疾病與嚴重的軀體疾病相比較,使他認識到自己的病並沒有想象得那麼糟糕。和高血壓、糖尿病一樣,精神疾病也是因為軀體(主要是大腦)發生了實實在在的改變所引發的,經過規範化治療,是可以治癒的。而我們都知道,高血壓、糖尿病等軀體疾病都會伴隨一生,需要終身服藥,因此相比起來,精神疾病沒那麼糟糕,也不丟人。
  • 再然後,治療師從心理學角度向他解釋說:正是由於每個人對事物的看法不同,才導致我們的心情不一樣,而且看法和心情會影響到行為。只要看法有所改變,我們的感受和處理問題的方法就會有所不同。
  • 最後,治療師給周豪佈置了家庭作業,內容為找出與自己疾病相關的不合理想法,並且對其進行自我辯論,以形成新的、更加適應的想法。

第二次會談和過程

第二次會談時,周豪表示,已經認真檢查了自己的想法,並將家庭作業表交給治療師。治療師鼓勵他繼續將這項作業做下去,這對他的康復有幫助。

第二次治療的重點轉移到了人際關係的處理方面。

周豪說,他很在意別人如何看待他,對他人的言行非常在意。與人交往時,如果對方表現出不耐煩、不屑、敷衍等消極反應,他就認為自己沒有做好,心情變得低落。

治療師再一次用認知行為治療的方法進行干預,使他認識到:對方的反應不完全由他的言行決定,還受到對方的心情、處境等多方面影響,不能以他人一時的反應,來對自己做出評價。

隨後,治療師引導周豪列出“因得了精神分裂症而害怕相處的人”。周豪表示,自己與家裡人相處沒有問題,目前最害怕相處的是領導和同事,其次是熟人和朋友。

治療師和他共同制定了一個計劃:從相處最簡單的朋友開始,分步進行,最終達到能與領導和同事自由談論自己的病情。

周豪表示,自己很難做到,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與對方交談。治療師進一步指導和鼓勵他:“採用循序漸進的辦法,先談些日常,再逐步談自己的病,讓對方對你的病有一個相當詳細的瞭解,比如有什麼表現、你會有哪些異常體驗、目前的治療情況、對以後治療與生活的安排等。雖然很難,但這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我對你的康復懷有很大希望,相信你有這個信心和勇氣。”

本次治療的最後,治療師使用心理劇的技術對周豪進行人際交往訓練,即:由治療師扮演周豪的熟人,與他進行模擬談話。談話後,周豪感覺自己的擔憂與害怕沒有那麼嚴重了,也有更大的信心與別人進行人際交往。

之後又經過幾次會談,周豪基本達到了求助的目的,並積極地計劃重新開始工作。

共同作者: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精神科醫生  王偉巖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