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案例:精神分裂症在童年期有前兆嗎?

小吳今年 20 歲,2 個月前沒有任何原因,出現自言自語、獨自發笑、表情呆滯、不理家人、不敢出門等表現。他聲稱,樓上樓下的鄰居都在說他壞話;又稱自己曾殺過人,警察正在通緝他,國家領導人也非常關注他。

家人帶他到精神專科醫院就診,診斷為精神分裂症。小吳媽媽難以接受,和醫生理論:“我家孩子從小學習成績優異,這次也沒有什麼徵兆,沒受過什麼刺激,為什麼突然就成了精神分裂症,是不是誤診了?”

醫生耐心地解釋說:

精神分裂症是一種慢性精神疾病,多在青壯年期緩慢或亞急性起病,首次發作前往往有較長的潛伏期或前驅期(prodromal phase),也就是一系列不易察覺的表現,包括感知、思維、言語和行為等方面。這些徵兆主要有:

  • 情緒的症狀(焦慮、坐立不安、煩躁等,或抑鬱、快感缺乏、自罪、自殺意念等);
  • 意志的變化(變得冷漠、興趣缺乏、疲勞、不再勝任正常的學習工作等);
  • 認知的變化(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等);
  • 身體症狀(睡眠障礙、體重下降、飲食差等);
  • 弱陽性精神病性症狀(幻覺、妄想、思維紊亂等);
  • 行為改變(社交退縮、怪異、衝動、攻擊行為等)。

這些不尋常的行為方式和態度,變化比較緩慢,而且患者的社會功能基本保持正常,可以對部分症狀進行合理化解釋,所以通常不被認為是生病了。

對於成人精神分裂症而言,回溯病史時可能發現,其前驅期症狀可追溯到幾個月甚至數十年前,也就是說從童年期開始,在不同年齡段都可能出現。總結來看,成人精神分裂症在童年期不一定有前兆,也不一定在童年期起病。所以從小表現好,也不能說明就不會得精神分裂。

但是,精神分裂症並非一定會在青壯年發病,在兒童期也可能出現,且由於心理年齡特徵的影響,兒童患者的前驅期症狀與成人的表現不太一樣,行為的異常改變更明顯。主要表現有:

  • 常見睡眠障礙、頭痛、精神萎靡、孤僻退縮、活動減少、與親人疏遠、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下降、言語減少或緘默不語;
  • 有的表現為情緒低落、憂鬱;
  • 有時精神緊張不安、膽小恐懼、敏感多疑或無故發脾氣;
  • 有時以衝動破壞行為或強迫觀念和行為為主要表現;
  • 幻覺、妄想等症狀也較常見,以視幻覺和聽幻覺比較多,幻覺內容多離奇古怪或令人恐懼。

然而,目前沒有確切證據顯示,凡有上述症狀,都會發展成精神分裂症,或所有精神分裂症發病前都會出現這種症狀。如果症狀日益嚴重、無改善,影響正常生活、社會、學習功能,就要及時到醫院接受診斷和治療。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