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消融”,就能預防“中風”嗎?
房顫患者做了射頻消融手術,能不能預防發生中風?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明白兩件事:
- 房顫為什麼會引起中風?
- 射頻消融是怎麼回事?
房顫為什麼會引起中風?
正常情況下,心房和心室的跳動是規律而有力的,房顫時心房出現顫抖樣的異常搏動,而有節奏、有力量的收縮運動就消失了。心房收縮力減弱,將血液輸送到心室的能力大打折扣,血液瘀滯在左心房的死腔——左心耳裡,容易凝結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脫落掉到心室、並隨著血液迴圈到達腦部,堵塞了血管,就會引起腦梗死,也就是俗稱的中風。
房顫射頻消融的作用是什麼?
正常心臟的規律跳動有賴於“中央司令部”——竇房結規律地發號施令,逐級下傳從心房到心室。發生房顫時,心房的某個部位出現“地方暴亂”,暫時或持續取代了竇房結的功能,導致心臟出現無規律跳動。
射頻消融技術就是通過靜脈將消融導管放到心房 “作亂”的位置,通過放電產熱,把這部分心臟組織“燒死”。當然,這種“破壞”對心臟正常功能的影響是非常微小、可以忽略不計的。
射頻消融能預防中風嗎?
通過回答上述兩個問題,我們大概能得出一個答案:如果射頻消融能完全終止房顫,那麼就可以預防房顫引起的中風!
而實際情況卻是,通過射頻消融治療房顫是世界範圍的難題。目前手術成功率從 30%~90% 不等,這與患者自身的實際情況息息相關,包括年齡、房顫病程長短、房顫是持續性還是陣發性、左心房大小、身體狀況和有沒有其他基礎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甲亢等。
另外,射頻消融成功後也並不是“一勞永逸”。由於射頻消融是通過產熱破壞“作亂”組織,就好像面板破損後會結痂一樣,被破壞的心房部位也會出現毀損,更容易形成血栓。因此,射頻消融後的抗凝治療可能比術前更嚴格。陣發性房顫術後至少抗凝 3 個月,持續性房顫術後至少抗凝 6 個月,而且停藥的前提是房顫不再復發。對於風險很高的患者,例如左心房過大、正常心律狀態下心房仍然收縮不良,即便房顫終止,醫生也可能建議延長抗凝時間,甚至終身抗凝以預防中風。
一般評價房顫射頻消融是否成功以術後 3 個月為界,3 個月內出現的各種心律失常被認為是手術急性期反應,隨時間推移會逐漸減少消失。3 個月後,如果再次出現房顫,則代表病情復發,需要再次治療,其中就包括口服抗凝藥物預防中風。
綜上所述,射頻消融是房顫的治療手段之一,其成功率有待進一步提高。射頻消融不成功時,需要繼續嚴格口服抗凝藥物預防中風。即便手術成功,術後 3~6 個月仍不能放鬆抗凝治療,甚至要更加嚴格。同時還要定期隨診,包括記錄脈搏、做 24 小時動態心電圖等,以便及時發現房顫復發。一旦復發,需要立即恢復服用抗凝藥物。對於左心房過大或者正常心臟節律下左房收縮較差的,需延長術後抗凝時間、甚至終身抗凝。
江蘇省人民醫院心內科耿樂醫生參與本文撰寫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