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群鏈球菌感染: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什麼是 A 群鏈球菌感染?A 群鏈球菌感染,是指由 A 群鏈球菌感染引起的細菌感染性疾病,感染可引起的疾病主要有急性咽炎、急性扁桃體炎,也可導致肺部感染、面板軟組織感染、猩紅熱,甚至可導致全身性感染。
  • 患 A 群鏈球菌感染的人多嗎?A 群鏈球菌廣泛分佈於自然界,是面板、鼻咽部、陰道等部位的正常存在細菌。所有人群均容易感染,兒童、老年人感染率較高,A 群鏈球菌是導致 5~15 歲學齡兒童咽炎最主要的病原菌。
  • 為什麼會得 A 群鏈球菌感染?本病由 A 群鏈球菌感染引起;兒童、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是危險人群;面板破口、手術創傷是感染的危險因素。
  • A 群鏈球菌感染有什麼分類嗎?A 群鏈球菌感染分三種主要型別:感染性病變、中毒性病變、變態反應性病變。
  • A 群鏈球菌感染有什麼症狀?感染部位及型別不同,表現出的症狀也不同。急性扁桃體炎以發熱、咽痛為主要表現;猩紅熱以發熱、全身瀰漫性鮮紅色皮疹及疹退後脫屑為主要症狀;丹毒表現為面板區域性出現界限清晰的片狀紅疹,面板表面緊張灼熱,有燒灼樣痛。
  • A 群鏈球菌感染如何治療?抗感染治療是主要治療方法,選用敏感抗生素,根據感染型別不同輔助對症治療。
  • A 群鏈球菌感染有什麼危害?如果不及時接受正規治療,A 群鏈球菌感染後會引起機體變態反應,引起多種慢性病變,如風溼性心肌炎數年後可出現心臟瓣膜病變,急性腎小球腎炎部分轉為慢性腎炎影響腎臟功能;而鏈球菌中毒性休克綜合徵則病情危重,進展迅速,死亡率高。經過早期診斷及時抗感染治療後,本病可治癒,治療效果好,併發症也明顯減少。
  • 增強機體抵抗力、避免淋雨受涼可降低感染機率。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發熱、咽痛、皮疹;
  • 面板創口紅、腫、灼熱、疼痛;
  • 區域性面板出現界限清晰的片狀紅疹,皮溫高,有燒灼樣痛或出現水皰;
  • 突發高熱、區域性劇烈疼痛、平時血壓正常者高壓低於 90 毫米汞柱。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氣急、呼吸困難;
  • 肢體冰冷、無尿、意識障礙。

建議就診科室

  • 感染科
  • 急診科

醫生如何診斷 A 群鏈球菌感染?

醫生通過詢問病史、症狀表現、體格檢查而懷疑本病時,可行血清學檢測,並進一步進行相應部位標本培養鑑定病原菌可明確診斷。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血常規:目的是初步判斷是否存在感染。患者白細胞高於參考值上限,中性粒細胞升高為主。
  • 尿常規:可協助判斷是否因感染導致急性腎小球腎炎。
  • 病原學檢查:目的是明確感染了哪種病原體,可取咽部、傷口滲出物、膿液、血液、尿液等標本培養並進行藥敏實驗,檢查出細菌並進行鑑定可明確病原體。
  • 免疫學檢測:用來判斷血培養的陰性患者是否有鏈球菌感染,常檢測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 O 抗體。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是否有受涼、淋雨的情況?面板是否有創口?
  • 是否合併慢性病如糖尿病、慢性扁桃體炎、惡行腫瘤等?
  • 是否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劑?
  • 具體有哪些症狀,如發熱、咽痛、頭痛等症?
  • 是否到別的醫院就診?用何藥治療?是否有改善或加重?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我如何患這個病?
  • 疾病會持續多久?病情如何?是否有生命危險?
  • 該病可以治療嗎?什麼治療方法最有效?
  • 能否徹底治癒?是否會復發?
  • 如何避免再患該病?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術後注意事項:術後注意每日膿液的引流情況,包括引流量和顏色、氣味,若出現異常需要及時反饋給醫生。拔出引流管後傷口處需要定期消毒、更換敷貼,保持創面不沾水,直到痊癒。
  • 注意保暖,避免淋雨,適當休息避免勞累。
  • 用藥注意事項:用藥過程中新出現任何不適(如噁心、嘔吐、頭痛、腹痛、皮疹等症)請及時告知醫生,需根據醫生安排治療。
  • 定期複查:患者在病情好轉的 2 周內需要進行復查,主要複查血常規、抗鏈球菌溶血素 O,根據病情由醫生決定是否複查其它專案,若無異常則定期體檢。
  • 飲食:在使用抗生素期間,應該注意飲食上營養、清淡、容易消化,多吃優質蛋白食物,如雞蛋、豆類、瘦肉等,多吃新鮮乾淨水果、蔬菜。
  • 運動:病情好轉前應當在室內活動。日常患者應加強鍛鍊,選擇慢跑、羽毛球、健身操等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每次運動需大於 30 分鐘,每週運動 3~5 次。

A 群鏈球菌感染治療主要依靠有效抗感染治療,根據病情的狀況需要輔以對症支援治療。

藥物治療

  • 抗菌藥物:目的是殺滅感染人體的鏈球菌,首選青黴素或者第一代頭孢菌素如頭孢拉定、頭孢唑啉。對青黴素過敏的患者可選紅黴素。
  • 抗休克藥物:目的是在抗感染治療的基礎上促進疾病恢復,治療感染引起的相應併發症。如果進展為中毒性休克綜合徵,則需積極抗休克治療,可選氯化鈉注射液或複方氯化鈉注射液。
  • 中和毒素:目的是減輕毒血癥狀。根據病情需要可輸注新鮮血漿,或免疫球蛋白。或早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如甲潑尼龍中和毒素。

手術治療

膿腫切開引流術:目的是去除病灶中感染的細菌,減少毒素吸收,促進感染癒合。

其他治療方法

退熱:高熱患者積極溫水擦浴進行退熱。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侵襲性肺 A 群鏈球菌感染病死率高。反覆的鏈球菌感染可導致慢性疾病的發生,如風溼性心臟瓣膜病等不良後果,影響患者的正常工作與生活。
  • 經過早期診斷及時抗感染治療後,本病可治癒,治療效果好,併發症也明顯減少。

本病由 A 群鏈球菌感染人體,產生毒素導致發病。

A 群鏈球菌感染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本病由 A 群鏈球菌感染人體,產生毒素導致發病。

  • 患者通過吸入含有 A 群鏈球菌的飛沫引起咽岬炎、肺炎、猩紅熱;
  • 患者還可以直接或間接接觸 A 群鏈球菌引起面板、黏膜感染,尤其當面板、黏膜出現損傷時更容易引起感染;
  • 健康人群攜帶 A 群鏈球菌的比例高達 5%~30%,A 群鏈球菌多數分佈於咽部和鼻腔。

哪些人容易患 A 群鏈球菌感染?

  • 有面板破損、手術創傷的人群;
  • 淋雨受涼的人群;
  • 老年、兒童。

A 群鏈球菌感染的症狀根據感染型別的不同,所表現出的症狀也不同。

A 群鏈球菌感染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感染性病變:

  • 急性咽峽炎、急性扁桃體炎症狀:兒童常見,冬春季節多發。最主要症狀是發熱、咽痛、頭痛,扁桃體腫大、吞嚥困難,咽部有異物感。
  • 猩紅熱症狀:
    • 早期症狀:常見症狀是畏寒、發熱,伴頭痛、咽痛、食慾下降,疲乏感明顯。
    • 皮疹:是猩紅熱最典型的症狀,多數患者在出現症狀後的 1~2 天出現全身皮膚髮紅,並散佈著針尖大小、密集而均勻的點狀紅疹。用手壓紅疹時紅疹消退,鬆開手紅疹又會出現。同時患者可感到瘙癢。
    • 口周“蒼白圈”:患者雖然面部潮紅,但口鼻周圍略顯蒼白,形成口周環形一圈的“蒼白圈”。
    • “草莓舌”:患者還可能出現“草莓舌”,就是舌面有白色的舌苔,同時舌乳頭紅腫突出白苔上,舌頭像草莓一樣。
    • 脫皮:皮疹消退後 1 周內開始脫皮,軀幹的脫皮呈糠狀,手掌足底皮厚處則表現為大片狀脫皮,指甲端皸裂樣脫皮是典型的症狀,一般脫皮可持續 2~4 周。
  • 丹毒症狀:小腿、顏面部較多見。最典型的表現為面板出現界限清晰的片狀紅疹,顏色鮮紅,稍隆起。用手壓紅疹會褪色,同時面板表面有緊繃感。面板表面溫度高,患者有燒灼樣疼痛。部分患者皮疹表面出現光亮的水皰,同時多伴高熱、畏寒、頭痛。
  • 鏈球菌性肺炎症狀:常見症狀是畏寒、發熱、咳嗽、咳痰,痰液為黃色黏痰,有時會感覺胸痛。
  • 鏈球菌性敗血症症狀:常見症狀高熱、食慾下降、疲乏、全身痠痛。病情進展快的患者會迅速出現氣促、呼吸困難、小便量少、四肢冰冷等休克表現。
  • 面板及軟組織感染症狀:面板破損後感染會出現傷口區域性紅、腫、灼熱、疼痛,甚至形成內有黃色或黃綠色膿液的皰。
  • 中耳炎症狀:主要表現為耳內疼痛、耳道流膿。
  • 鼻竇炎症狀:主要表現為流黃綠色鼻涕、鼻塞、頭痛、嗅覺減退。

中毒性病變:主要是鏈球菌中毒性休克綜合徵,主要表現為區域性肢體劇烈疼痛、高熱、低血壓(患者感覺頭暈、眼前發黑、四肢發軟、冒冷汗、心慌)、全身痠痛。當病情快速進展時,患者會迅速出現尿少、氣促、呼吸困難、四肢溼冷的表現,同時可伴有全身紅斑、皮疹、脫屑。

變態反應性病變:

  • 急性腎小球腎炎症狀:患者在起病前 1~3 周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發病時會出現血尿(小便顏色像洗肉水樣呈淡紅色)、尿液中出現泡沫,晨起時眼皮會出現水腫。
  • 風溼熱症狀:一般發生在咽岬炎之後。
    • 關節炎表現:關節出現紅、腫、灼熱、疼痛和活動受限(感覺關節活動到某個位置會有不適感,甚至無法做出某些特定動作)。膝、踝、肘、腕等關節常見。關節疼痛在潮溼或寒冷時會加重。
    • 心臟炎表現:患者會感覺心慌、胸悶、疲乏。

A 群鏈球菌感染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 化膿性併發症:扁桃體周膿腫、中耳炎、鼻竇炎、肺炎、腦膿腫;
  • 變態反應性併發症:風溼性心臟病、風溼性關節炎、急性腎小球腎炎;
  • 中毒性併發症:中毒性心肌炎、鏈球菌中毒性休克綜合徵。

鏈球菌分佈廣泛,面板、鼻咽部、腸道等處均正常帶菌,預防的關鍵是增強抵抗力避免感染。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 避免面板破損,若面板已有破損及手術創傷,則注意定期消毒、換藥,保持面板破損處乾燥不沾水。
  • 儘量避免淋雨受涼,淋雨後儘快更換乾淨衣物。
  • 老年、兒童患者有呼吸道感染情況及時休息,減少因勞累加重病情的情況,儘早治療。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