噯氣症: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噯氣,俗稱打嗝或打飽嗝,是食管或胃中氣體逸出經過咽喉併發出聲響。噯氣很常見,只有在噯氣過多影響正常的日常生活時,考慮為病態,即噯氣症,是功能性胃十二指腸疾病的一種。功能性胃腸病羅馬 IV 標準依據氣體進入的位置和機制的不同分為胃上噯氣及胃噯氣。噯氣常見於胃食管反流及功能性消化不良,也可見於一些器質性疾病如消化性潰瘍、膽結石等。

  • 噯氣症確切病因不詳,羅馬 IV 標準依據氣體進入的位置和機制的不同分為胃上噯氣及胃噯氣。
  • 噯氣是食管或胃中氣體逸出經過咽喉併發出聲響,俗稱打嗝或打飽嗝,是常見的生理現象,只有在噯氣過度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時,視為病理狀態,稱為噯氣症。
  • 目前臨床上通過完善各項客觀檢查,依據羅馬 IV 診斷標準作出診斷。
  • 目前未有確切治療方法,文獻報道認知行為治療、語言治療及一些藥物治療可能有效。
  • 噯氣症患者日常應注意休息,培養良好進餐習慣,食不言語,細嚼慢嚥等,避免飲用含氣飲料,減少空咀嚼及吸吮動作等。
  • 目前無確切預防噯氣症的方法。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 許多器質性疾病,包括消化系統腫瘤可表現出噯氣的症狀,合併其他消化系統症狀的患者應該及早擇期就診,完善檢查,接受診治。
  • 常發生在胃食管反流病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有時也發生在器質性疾病患者中.如膽囊炎、膽結石、消化性潰瘍。
  • 以下疾病可表現出噯氣:
    • 胃食管反流
    • 功能性消化不良
    • 消化性潰瘍: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
    • 慢性炎症: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十二指腸炎
    • 消化系統腫瘤
    • 食管裂孔疝
    • 腸易激綜合徵
    • 膽囊炎
    • 膽結石等

就診科室:

  • 消化內科

醫生如何診斷噯氣症?

  • 醫生將通過仔細的病史詢問,典型的臨床症狀及體徵,完善以下檢查除外器質性疾病,及提供的證據過度氣體吞嚥的客觀證據:
    • 內鏡檢查
    • 食管測壓
    • 多通道阻抗聯合 24 h 食管 pH 監測
  • 目前噯氣症的最新的診斷標準是 2016 年釋出的羅馬 IV 標準:
羅馬 IV 噯氣症診斷標準[3]
必須符合以下所有條件:
  • 令人困擾的起自胃部或食管噯氣(嚴重至影響日常活動)持續時間超過 3 天/周;
  • 過度的胃上噯氣(噯氣起自食管);
  • 過度的胃噯氣(噯氣起自胃);
支援證據:
  • 觀察到頻繁的反覆發作的噯氣支援胃上噯氣診斷;
  • 胃噯氣沒有確定的臨床相關性
  • 腔內阻抗技術可以用於區分胃噯氣及胃上噯氣
診斷前症狀出現至少 6 個月.近 3 個月症狀符合以上標準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關於噯氣:
    • 出現噯氣多長時間?
    • 症狀是否加重還是維持穩定?這種症狀是持續的還是間歇的?
    • 這種噯氣是否影響到您的日常生活
  • 其他伴隨症狀:
    • 有無聲音嘶啞等改變?
    • 有無消化系統其他症狀?如腹痛、反酸、燒心、排便習慣的改變?
    • 是否有全身症狀(如發熱、乏力、體重減輕等)?
  • 既往史:
    • 既往是否惡性疾病病史?
    • 是否有惡性疾病家族史?
    • 精神狀態自評
    • 近期存在生活的變故或受到刺激使自身壓力過大,緊張或焦慮?

噯氣症患者日常應該注意?[3]

  • 注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進食時不要說話,進食速度不宜過快,應細嚼慢嚥,避免狼吞虎嚥。
  • 儘量避免飲用含氣飲料如可樂、蘇打水等。
  • 儘量減少吸吮或是咀嚼等動作,如吸吮糖果或是嚼口香糖等。
  • 情緒自我調節:自我調節,緩解緊張或焦慮的情緒。正確看待噯氣症這個疾病。

噯氣症的治療[1][3]

過度噯氣的治療比較困難,文獻中所報道的各種治療措施尚缺乏證據支援。

  • 胃上噯氣的治療:
    • 行為認知治療:醫生將在全面完善檢查,除外器質性疾病後診斷噯氣症。然後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胃上噯氣是可以控制的;過度暖氣是一種自我誘導的、後天習得的行為。
    • 對過度噯氣合併功能性消化不良或胃食管反流的患者,醫生將建議您首先治療噯氣以外的症狀。
    • 有研究報道語言治療或許有效:食管發音的機制與胃上噯氣機制類似,可以通過向語言學家學習掌握食管發音規律,觸類旁通,進而終止胃上噯氣的行為。
    • 有研究報道生物反饋和催眠治療可能有效。
    • 若過度噯氣產生是繼發於精神心理異常,則首先醫生將建議您進行精神心理治療。
  • 胃噯氣的治療:
    • 急性或嚴重的胃噯氣發作可能見於智力低下的患者,由於腹內壓的升高,可能會導致器官的扭轉、梗阻及呼吸困難。
    • 此時,醫生可能會通過留置鼻胃管減少胃內氣體及給予鎮靜藥物減少重複的吞氣。
    • 對於慢性胃噯氣患者
    • 語言治療,通過減少說話時氣體吞入,可能有效減輕噯氣發生。
    • 腹式呼吸可能有效。
    • 一些藥物可能有效:如巴氯芬,通過減少 LES 鬆弛頻率及減少吞嚥可能減輕噯氣;二甲矽油等減輕表面張力的藥物可能減少腸道氣體的形成減少噯氣發生。

生理性噯氣的機制[1]

  • 吞氣是一種生理現象,正常人每嚥下 10 ml 液體會同時吞入約 8 至 32 ml 的氣體。當人體攝入的一些食物和含氣飲料時在胃腸道也會產生氣體。在小腸和結腸富含腸內細菌,它們通過對食物發酵分解產生氣體,這些氣體在胃腸道近端時以噯氣的形式排出,而腸道遠端則由肛門排出。
  • 含氣的食物或經腸內細菌發酵產生的氣體在胃內積聚,使近端胃部擴張,引起一過性下食管括約肌鬆弛(TLESR),氣體隨即進入食管;氣體積聚使食管體部快速擴張.引起上食管括約肌(UES)鬆弛,氣體經咽喉排出。這是重要的生理性反射活動,是噯氣的正常排出機制,即胃噯氣,也被稱為氣體的胃食管咽反流。
  • 噯氣多見於立位,在仰臥位時,TLESR 反射降低,噯氣較少發生。

噯氣症的病因和發病機制[1][2]

噯氣症確切病因不詳,可能涉及生理功能紊亂、精神因素及一些暫時無法解釋的因素。

在 2016 年羅馬 IV 診斷標準將噯氣症分為胃上噯氣和胃噯氣兩個亞型,兩者氣體進入的機制不同:

  • 胃上噯氣:
    • 氣體快速進入食管並在 1 s 內快速反向從口排出,並伴隨可聽到的聲音。因為氣體既不來自於胃也不進入胃,而是存在於食管,故稱為胃上噯氣。應用食管測壓技術發現,患者通過 2 種不同的機制使氣體進入食管:
      • 吸入法:吸氣時胸腔負壓增加,UES 鬆弛,空氣被吸入食管;
      • 逼入法:咽部肌肉收縮將氣體逼入食管。
  • 胃噯氣:
    • 氣體的胃食管咽反流(見第 1 點生理性噯氣的機制)。

噯氣症的臨床表現[1][2][3]

  • 過去功能性胃腸病羅馬III標準按能否客觀觀察到或檢測到吞嚥氣體,將噯氣症分為吞氣症和非特異性過度噯氣兩個亞型。
  • 非特異性過度噯氣通常有以下特點:
    • 僅有噯氣而不伴其他胃腸道症狀,多達每分鐘 20 次。噯氣時可發出很大的聲音。
    • 非特異性過度噯氣患者常伴有明顯的焦慮,且在緊張情況下噯氣發作更為頻繁
    • 表現為胃上噯氣模式,沒有初發的或繼發的食管蠕動波。
  • 吞氣症通常有以下特點:
    • 反覆出現令人困擾的噯氣
    • 可客觀地觀察或檢測到吞嚥氣體,通過行動式阻抗-pH 檢測技術提示過度的氣體吞嚥和頻繁胃暖氣的存在,卻無胃上暖氣。
    • 患者常有腸脹氣等症狀,表現為腹脹、腹部不適等,x線平片可見小腸積氣,擴張的小腸襻充滿了大量氣體,未見不到液氣平;
    • 表現為胃噯氣模式。

目前尚未發現確切預防噯氣症的方法。

建議日常應該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3]

  • 養成良好飲食習慣。
  • 避免飲用含氣飲料。
  • 減少吸吮或是咀嚼等動作。
  • 注意情緒調節,及時進行自我調整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