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色絲孢黴病: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暗色絲孢黴病,是一組由暗色孢科真菌引起,以組織中有暗色菌絲為特徵的面板、皮下組織或系統性感染。
  • 本病暫無準確的流行病學資料,多見於熱帶,在我國山東、東北和湛江等地有散發病例。
  • 暗色絲孢黴病的主要病因為暗色絲孢黴菌感染。本病的危險因素包括抵抗能力低下,戶外工作者和長期接觸爛木、腐葉及腐爛水果的工作者。
  • 暗色絲孢黴病可分為面板淺表型暗色絲孢黴病、皮下組織型暗色絲孢黴病和系統性暗色絲孢黴病。
  • 面板淺潰瘍、瘀斑、褐黑色斑或疣狀增生是暗色絲孢黴病的主要症狀;部分病例還可表現為皮下和肌肉的膿腫或囊腫。
  • 暗色絲孢黴病主要治療方式為應用抗真菌藥;治療關鍵點是長期足量用藥;治療難點是大多暗色真菌對抗真菌藥不敏感,療效欠佳。
  • 系統性暗色絲孢黴病預後不佳,患者常死亡。
  • 暗色絲孢黴病應針對危險因素進行預防,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面板淺潰瘍、瘀斑、褐黑色斑或疣狀增生;
  • 皮下和肌肉的膿腫或囊腫;
  • 淋巴結腫大、畏寒、寒戰、噁心、嘔吐等全身症狀。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上述症狀加重;
  • 出現頭痛、噁心、抽搐等神經表現;
  • 視力下降,出現角膜潰瘍。

建議就診科室

  • 面板科
  • 感染科

醫生如何診斷暗色絲孢黴病?

當醫生懷疑是暗色絲孢黴病時,將通常真菌學檢查和組織病理檢查等檢查來確診。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真菌學檢查:通過是否有孢子形成,確診是否為真菌感染,取膿液或組織液培養或塗片,能夠發現棕色和黑褐色菌絲與酵母樣孢子。
  • 組織病理檢查:通過真菌感染的病理切片改變,確診是否為真菌感染,取病理組織進行染色能夠發現菌絲以及周圍的炎性細胞或多核鉅細胞浸潤。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是做什麼工作的?是否長期從事護林工作或者經常接觸腐敗的植物或水果?
  • 平時身體健康狀況如何?
  • 這次發病是否在外院看過?診斷是什麼?怎樣治療的?治療效果如何?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目前考慮診斷是什麼?
  • 有哪些治療方式,治療效果如何?
  • 治療花費高嗎?治療的持續時間大概需要多久?是否會發生相關併發症?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術後護理注意事項:如果患者做了手術,術後注意切口是否有滲血、流膿和異味,若敷料打溼,應及時更換,每日消毒。
  • 用藥注意事項:患者需注意不良反應,若出現噁心、嘔吐、瞼結膜或皮膚髮黃等症狀,應及時就醫。
  • 定期複查:用藥期間每個月需要到醫院複查 1 次,主要複查肝腎功和血電解質等專案。
  • 飲食:無論是否手術,患者都應增強自身抵抗力,多進食高蛋白食物,如雞蛋和瘦肉,以及含維生素的食物,如綠葉蔬菜和蘋果、香蕉等。
  • 運動:建議慢跑或快走,大約半小時每次,每天一次,增強自身抵抗力。
  • 其他: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做好面板清潔、戒菸。

暗色絲孢黴病目前的治療措施為對於區域性病灶的對症處理聯合全身應用抗生素的抗真菌感染。

藥物治療

  • 外用抗真菌劑:如 0.05% 氯化汞、6% 水楊酸、12% 苯甲酸、3% 硫磺、2% 甲醛溶液、咪康唑、克黴唑霜以及含酮康唑和二硫化硒的藥液 ,區域性應用抗真菌感染。
  • 口服或輸注抗真菌藥:伊曲康唑、氟胞嘧啶、氟康唑和兩性黴素 B 等,對於伴有血液和淋巴播散的病例,需系統用藥抗真菌感染。

手術治療

  • 區域性病灶切除術:切除侷限性的面板或皮下損害。適用於能完整切除病灶的部位。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暗色絲孢黴病可發展為系統性暗色絲孢黴病,預後差,常因血液系統感染導致全身性真菌血症導致死亡。
  • 經過正規治療後,大部分患者能抑制疾病的進展,控制症狀。控制身體的潰瘍形成、疼痛和瘙癢等相關症狀,降低該病對於生活和工作的影響。

暗色絲孢黴病的主要病因是暗色絲孢黴感染,危險因素包括體弱多病者,戶外工作者如護林工人,以及接觸腐葉及腐爛水果的工作者,如環衛工人和水果經銷商等。

暗色絲孢黴病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暗色絲孢黴感染:最常見的病因,體弱多病者、常接觸暗色絲孢黴菌的人更容易被感染。

哪些人容易患暗色絲孢黴病?

  • 護林工人:護林工人經常接觸腐敗的樹木和樹葉,而暗色絲孢黴作為腐生菌,可存在於這些腐敗的植物裡面。
  • 環衛工人和水果經銷商:同上述病因,由於接觸機會更多,所以感染的風險更高。
  • 體弱多病者:當自身免疫力低下時,人體失去對這些細菌的抵抗力,容易被感染。
  • 如艾滋病患者,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糖皮質激素、廣譜抗生素等。

面板淺潰瘍、瘀斑、褐黑色斑或疣狀增生等症狀是面板淺表型暗色絲孢黴病最常見的症狀。皮下和肌肉的膿腫或囊腫等症狀是皮下組織型暗色絲孢黴病最典型的症狀。隨著病情發展,可出現真菌的血液和淋巴結擴散,表現為淋巴結腫大、發熱、畏寒、寒戰和噁心嘔吐等。

暗色絲孢黴病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暗色絲孢黴病的常見症狀包括:

  • 面板淺潰瘍、瘀斑、褐黑色斑或疣狀增生:最常見症狀之一。
  • 皮下可觸及“包塊”:即膿腫或囊腫,是皮下組織型暗色絲孢黴病最典型症狀。
  • 淋巴結腫大、畏寒、寒戰:真菌血液和淋巴結播散時,導致的全身的血液系統和淋巴系統的防禦反應。
  • 噁心、嘔吐:真菌入侵消化系統時,胃腸道受刺激表現出的反應。

暗色絲孢黴病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 角膜潰瘍
  • 竇道形成
  • 鼻竇感染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對於可改變的危險因素,預防方式如下:

  • 護林工人:護林工人在工作時做好自身防護,如戴口罩和及時處理體表的傷口,減少真菌進入人體的機會。
  • 環衛工人和水果經銷商:具體的預防措施如上所述。
  • 體弱多病者:增強自身抵抗力,加強鍛鍊,不進行感染風險較高的職業,如護林工作或環衛工作等。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