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鏈球菌群感染: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B 鏈球菌群感染是指人體被 B 鏈球菌群感染的疾病,B 鏈球菌群屬於革蘭氏陽性球菌(指的是用革蘭氏染色法結果呈陽性的圓形球菌),也被稱為無乳鏈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 其主要致病因素是 B 鏈球菌群的感染。根據 B 鏈球菌群表面抗原的不同,可被分為 10 種類型[1][2]
  • B 鏈球菌群在妊娠期女性的定植率(定植指的是細菌進入體內,但還未發生增殖分化)在 11%~35%,其中在南亞和東亞地區定植率較低,大約為 11%~12.5%,在加勒比地區定植率最高可達 34.7%,目前多數人認為是 B 鏈球菌群通過不同途徑發生其他部位感染,比如妊娠期女性是通過血液引起感染[1][2]
  • B 鏈球菌群感染在健康成人中較少發生,主要見於妊娠期及產後的女性和新生兒,以及由於各種疾病導致免疫力低下的成人,比如 HIV 感染、服用免疫抑制劑患者、惡性腫瘤患者等[1][2]
  • 攜帶定植菌的妊娠期女性可以引發生殖系統 B 鏈球菌群感染。在全球新生兒 B 鏈球菌群感染率為 0.49/1000,在亞洲地區感染率約為 0.30/1000。新生兒 B 鏈球菌群感染分為早發性和遲發性,早發性主要在出生後 7 天內發病,而早產兒在出生後 6~12 小時發病;遲發性主要是在出生後第 7~90 天發病[1][2]
  • 妊娠期女性被 B 鏈球菌群感染是產後發生感染的主要原因。當妊娠期女性被 B 鏈球菌群感染,會引起胎膜早破和宮內感染,所以也是早期和晚期流產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兒發生 B 鏈球菌群感染的主要傳播途徑是宮內感染、產道感染和出生後母嬰傳播。新生兒發生 B 鏈球菌群感染時,會引起新生兒敗血症、肺炎和腦膜炎等併發症的發生,所以 B 鏈球菌群感染是新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 B 鏈球菌群感染常用的藥物有青黴素類藥物和頭孢類藥物,如果對上述藥物均過敏,可以選用紅黴素或者阿奇黴素。青黴素類藥物和頭孢類藥物因為副作用較少,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均可應用,但在應用過程中要嚴格觀察患者的變化,如果出現藥物過敏時,應該及時治療。
  • 妊娠期女性的 B 鏈球菌群感染是目前高度關注的疾病,主要預防方法有生產時預防性應用抗生素治療或疫苗注射,但是兩種方法各有利弊。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當妊娠期女性、產婦或新生兒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熱,尤其達到高熱狀態,應該及時就診。

對於產婦,就醫情況主要取決於其體溫變化。一般在充分飲水的情況下,產後女性體溫可以維持在正常範圍內(35~37.1℃),如果略高於正常範圍(不超過 38℃),可以在家觀察,並注意水分的補充[3]

如果妊娠期女性或產婦出現下列情況應該及時就診:

  • 產婦在生產後出現發熱,體溫持續升高並大於 38.5℃ 的情況;
  • 妊娠期女性出現發熱,引起體溫持續升高超過 38.5℃,或者出現持續寒顫的情況。

對於正常餵養的新生兒,一般在出生後 90 天內不會出現發熱的狀況,而且新生兒在清醒的時候,大多數都喜歡吸吮乳頭,並對外界的刺激有良好的迴應。而當新生兒出現發熱的情況,比如體溫超過正常範圍,高於 37.1℃,首先要檢查是否被衣物包裹過多或水分攝入過少等情況並採取相應措施,如果新生兒體溫很快降至正常範圍,可以在家繼續觀察。

當新生兒出現下列情況應該及時就診:

  • 體溫持續升高至 38.5℃ 以上;
  • 體溫雖未達到 38.5℃ 但出現精神狀態差,對外界刺激無迴應,甚至出現拒絕哺乳的情況;
  • 尤其當新生兒的母親已被診斷為 B 鏈球菌群感染,當新生兒出現體溫升高或者精神狀態改變時,應該立即就醫。

就診科室

妊娠期女性或者產後超過 28 天的產婦應該就診於感染科,產後 28 天內的女性應該就診產科或者感染科。

醫生如何診斷 B 鏈球菌群感染?

判斷 B 鏈球菌群感染主要是通過病原學來診斷感染細菌的型別,以及確診感染條件的符合。醫生首先要對患者的生命體徵做出初步判斷,比如體溫、脈搏(心率)、血壓和氧飽和度是否大致正常,或者已危及生命。

當生命體徵達到危及生命的程度時,要及時對症處理。其次要根據有無發熱,是否符合感染條件的情況,進行初步的篩查,對於高度懷疑 B 鏈球菌群感染要進行特殊檢查,比如尿 B 鏈球菌群抗原檢測和/或血培養以及藥物敏感試驗。

具體檢查如下:

  • 血常規檢查,可以發現白細胞和/或中性粒細胞升高,嚴重的感染也會出現白細胞明顯下降的情況;
  • 感染指標檢查,通過靜脈血檢查降鈣素(PCT)、白介素-6(IL-6)和 C 反應蛋白(CRP)等指標,這類指標升高提示有感染的可能,尤其新生兒對 C 反應蛋白具有敏感性;
  • 影像學檢查,主要通過胸部 CT、顱腦 CT 或者磁共振(MRI)以及腹部超聲檢查來判斷胸部、顱腦和腹部的感染情況;
  • B 鏈球菌群抗原檢測,也被稱為 B 鏈球菌群乳膠凝集試驗,主要是用來檢測腦脊液 (CSF)、血清、尿液或血培養物中的 B 鏈球菌群抗原,這是目前常用的檢測方法,可以作為初步篩查的依據,具有檢測時間短的特點,但其敏感性和特異性不高;
  • 血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是確診 B 鏈球菌群感染的金標準,不僅可確診疾病,還可以對後期抗生素的選擇治療提供有利的證據,但耗時長,而且陽性率偏低。目前常規血培養為雙側雙瓶檢測方法(用雙培養瓶進行雙側抽血),具體要求是:抽血時要求患者體溫超過 38.5℃,且雙側上肢均需抽血進行培養,該方法對於檢測技術要求較高;
  • 病原學基因測序屬於正在探索的技術,由於抗原檢測和血培養都存在不足,目前臨床上正在探索病原學基因測序的辦法,該法敏感性高,但特異性差,且混雜因素較多。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有無發熱症狀?什麼時候開始發熱?
  • 有無其他疾病史?是否在吃什麼藥物?是否對什麼藥物過敏?
  • 除了發熱,還有其他症狀嗎,如咳嗽、頭痛等?
  • 孩子的哺乳情況怎麼樣?平時精神狀態怎麼樣?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是否是感染性的疾病?
  • 是怎麼引起感染的?細菌從哪來的?是什麼細菌?
  • 應該怎麼治?能痊癒嗎?

B 鏈球菌群感染主要症狀是發熱,所以日常生活中,應該保證足夠的飲水量,根據體溫可以適當進行溫水擦浴等物理降溫。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保證充足的飲水量。
  • 產後發熱超過 38.5℃,不建議哺乳;體溫低於 38.5℃,進行哺乳時要嚴密觀察新生兒狀態。
  • 物理降溫不建議應用酒精擦浴,提倡應用溫水擦浴進行降溫治療。

對於明確存在 B 鏈球菌群感染的患者需要應用抗生素治療。常用的抗生素藥物主要是青黴素類或者頭孢類藥物,具有副作用較少的特點。當抗生素在應用時,應嚴密觀察患者情況,如果發生藥物過敏反應,及時進行治療。

對於懷疑 B 鏈球菌群感染的患者,符合感染的主要表現,且在病原學檢驗中已經確診,可以不必等待血培養和藥物敏感試驗的結果,經驗性的應用青黴素類或者頭孢類藥物進行治療。藥物敏感試驗完成後,根據結果選擇合適的抗生素。在抗生素治療後,如果患者出現連續三天體溫正常,可以考慮停止抗生素的使用。

藥物治療

  • 青黴素類藥物,B 鏈球菌群對於青黴素類藥物敏感性較高,所以一般選擇青黴素類藥物,當選用青黴素類藥物時,應一天多次給藥;
  • 頭孢類藥物,B 鏈球菌群對頭孢類藥物也有較高的敏感性,所以也可選用頭孢類藥物,當應用頭孢類藥物除頭孢曲松外時,應該一天多次給藥;
  • 大環內脂類藥物,比如紅黴素或者阿奇黴素,常用於對青黴素和頭孢類藥物均過敏的患者。

B 鏈球菌群感染的患者在進行及時治療後,預後較好,少數患者因治療不及時而出現肺炎、腦膜炎等併發症,當併發症治癒後,可能留有或多或少的後遺症。

B 鏈球菌感染主要是受到 B 鏈球菌感染導致。

目前多數人認為是 B 鏈球菌群可通過不同的途徑進行感染,比如進入血液導致妊娠期女性感染、通過臍帶引起胎兒感染以及由宮內感染、產道感染或出生後母嬰傳播引起新生兒感染。

B 鏈球菌群感染時的主要症狀是發熱,妊娠期女性和產婦均會出現發熱,而新生兒除發熱外,還會出現呼吸困難的症狀。

妊娠期女性 B 鏈球菌群感染常見的症狀

  • 發熱,常表現為產後發熱,體溫會在短時間內超過 38℃,甚至達到 40℃;
  • 寒顫,由於感染的 B 鏈球菌群會持續刺激細胞,常表現為身體感到發冷而引起顫抖不停,寒顫後體溫驟升,往往超過 39℃;
  • 心動過速,主要由體溫升高引起心跳加速且發生心慌。

B 鏈球菌群感染的妊娠期女性在大量抗生素的治療下會減少併發症的發生,但是如果治療不及時會出現嚴重的併發症,主要由 B 鏈球菌群進入血液導致菌血症(血液中存在細菌)引起。

妊娠期女性 B 鏈球菌群感染常見的併發症

  • B 鏈球菌群肺炎,表現為發熱、咳嗽、咳痰,且發熱會達到高熱狀態,嚴重者甚至有呼吸困難的情況。
  • B 鏈球菌群腦膜炎,以劇烈頭痛和嘔吐為典型表現。頭痛呈持續性加重,嘔吐嚴重時會發生噴射狀,還會出現嗜睡、抽搐等症狀,當病情進一步加重時,則出現昏迷、頻繁抽搐、四肢肌肉鬆弛、癱瘓等症狀。B 群鏈球菌腦膜炎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治療,會在數小時至數天內發生永久性腦損傷甚至死亡的可能。
  • B 鏈球菌群肝膿腫,特徵性的表現為肝區持續性疼痛,並伴隨深呼吸及體位的移動而加劇疼痛。由於膿腫所在部位不同,會產生相應的呼吸系統及腹部症狀,常伴有腹瀉。

胎兒 B 鏈球菌群感染常見的症狀

胎兒出現 B 鏈球菌群感染的情況較少,一旦發生如果不進行及時治療,嚴重者會出現胎死宮內的情況。B 鏈球菌群感染的胎兒主要表現為胎動減少,所以對於不明原因的胎動減少要及時就診。

新生兒 B 鏈球菌群感染常見的症狀

新生兒 B 鏈球菌群感染分為早發性和遲發性,是引起新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新生兒早發性 B 鏈球菌群感染的主要症狀

早發性 B 鏈球菌群感染一般指的是出生後 7 天內發病,常見於出生後 6 小時以內發病,尤其是早產兒。

  • 發熱,可達 38.5℃,有時超過 39℃ 甚至達到 40℃ 以上;
  • 低體溫,即體溫 <35℃,多見於感染嚴重的早發性新生兒;
  • 呼吸困難,常見於早產兒,常表現為長時間的面板及口脣呈紫紺(青紫色)狀態。

新生兒遲發性 B 鏈球菌群感染的主要症狀

新生兒遲發性 B 鏈球菌群感染是指新生兒在出生後 7~90 天內發生 B 鏈球菌群感染,主要發生於出生後 10 天左右的新生兒。

  • 發熱,可達 38.5℃,嚴重時會超過 39℃ 甚至達到 40℃ 以上;
  • 低體溫,即體溫 <35℃,多見於感染嚴重的遲發性新生兒;
  • 精神差,反應低下,表現為少哭少動、拒乳或吮乳減少、嘔吐等情況,也會出現黃疸(面板呈黃色)、肝大、腹脹等症狀,嚴重者甚至發生休克。

B 鏈球菌群感染的新生兒在大量抗生素的治療下會減少併發症的發生,但如果不進行及時和規範的治療,會引起嚴重的併發症,主要是 B 鏈球菌群進入血液導致菌血症。

新生兒 B 鏈球菌群感染常見的併發症

  • 新生兒敗血症和膿毒血癥,主要是 B 鏈球菌群進入血液引起,最突出的症狀為發熱,嚴重者會出現低體溫的症狀。
  • 新生兒腦膜炎,主要表現為發熱、體溫升高,有時也會發生低體溫的情況,一般還伴隨少哭少動、拒乳或吮乳減少、嘔吐等精神差及反應低下的表現,也會出現黃疸、肝大、腹脹等症狀,嚴重者甚至發生休克。腦膜炎治療後可能存在後遺症[1],因此對於 B 鏈球菌群感染引起的腦膜炎新生兒要嚴密觀察生命體徵。

由於 B 鏈球菌群感染是導致新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故預防新生兒發生 B 鏈球菌群的感染已引起廣泛的關注。目前公認有兩種預防辦法:

  • 對於明確有 B 鏈球菌群感染的妊娠期女性,無論選擇順產或者剖腹產,建議給予預防性抗生素治療;
  • 或者對於妊娠期女性給予相關疫苗注射[3]

兩種辦法各有利弊,預防性應用抗生素治療,面臨著細菌產生耐藥性的風險;而疫苗注射存在無法完全覆蓋所有的 B 型鏈球菌血清分型。因此關於新生兒 B 鏈球菌群感染的預防仍然是目前研究的熱點。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