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毛狂: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拔毛狂,指患者自己反覆地拔除自己的毛髮,不能控制自己拔除毛髮的行為的一種疾病。
  • 本病好發於學齡前兒童和青春期少年,女性居多。
  • 拔毛狂的病因類似於神經官能症,是一種精神性面板病,即精神緊張、焦慮、抑鬱等情況下,患者通過拔除自己的毛髮來尋求心理安慰。本病的危險因素包括學業壓力過大、與父母相處的缺失或父母教育過於嚴厲。
  • 拔毛狂的主要症狀表現為不明原因的毛髮脫落,常發生在頭髮、眉毛、睫毛等。
  • 拔毛狂的主要治療方法是心理諮詢和抗抑鬱、焦慮藥物。治療的關鍵點和難點在於正確疏導患者的緊張情緒,鼓勵患者將注意力集中在日常生活中。
  • 拔毛狂可造成區域性脫髮,造成注意力不集中。
  • 拔毛狂應針對危險因素進行預防,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反覆拔除自身的某部位體毛,無法自制。
  • 拔除毛髮過多、過於頻繁,造成區域性脫髮。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該病不涉及生命危險,一般無需要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的情況。

建議就診科室

  • 面板科
  • 精神科

醫生如何診斷拔毛狂?

當醫生懷疑是拔毛狂時,將通過患者的症狀表現來確診。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症狀表現:患者反覆、不能自制地強行拔除自己的體毛。
  • 面板鏡檢查:有特徵性表現。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你是否喜歡經常去觸控、摩擦頭皮?
  • 你是否經常有怪異的舉動或者異於常人的想法?
  • 你自己能夠控制自己想要拔除體毛的衝動嗎?
  • 你一般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最容易有拔毛的想法?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我這種行為是正常的嗎?
  • 我的行為能通過哪些方式得到控制?
  • 這種行為對我身體上的傷害大嗎?
  • 應該如何治療?有哪些治療方法?
  • 家屬應該注意什麼?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用藥注意事項:患者需注意不良反應,若出現噁心、嘔吐頭痛、失眠、皮疹等症狀,應暫時停藥,並在主治醫生處隨訪,嚴重者需到消化內科等專科就診。
  • 日常活動:多參加集體活動,轉移注意力。
  • 飲食:患者日常要注意多吃優質蛋白食物,如雞蛋、豆類、瘦肉等。限制動物內臟、油炸、燒烤以及油膩食物。

拔毛狂這種疾病與精神心理因素有密切的關係。因此,它的治療也主要是心理、精神方面的治療。輕者予以心理諮詢,嚴重者需服用藥物。

藥物治療

  • 三環類抗抑鬱藥物:作用是針對某些合併抑鬱症、且拔毛症狀較重的患者,治療患者的抑鬱症,同時可改善患者的拔毛症狀。代表藥物是阿米替林、多塞平等。
  • 五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作用是對一些合併孤獨症、焦慮症的患者,治療他們的原發疾病,從而改善患者的拔毛症狀。代表藥物是氟西汀等。

其他治療方法

  • 心理諮詢:消除患者精神上的緊張感,鼓勵患者專注於學習、生活,多參加集體活動。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患者的拔毛症狀無法得到控制,可能會造成區域性脫髮,影響外貌;另外,患者做事時的專注力會下降。
  • 經過正規治療後,大部分患者預後良好,不會對生活質量造成重大影響。

拔毛狂的形成與患者生長髮育過程中的家庭教育、相處因素有關,是一種心理因素造成的疾病。

拔毛狂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父母對孩子過於嚴厲,甚至對孩子有敵對情緒。
  • 孩子學業壓力過大。
  • 父母性情急躁。
  • 父母不履行對孩子應盡的職責,與孩子接觸少。

哪些人容易患拔毛狂?

有如下可改變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拔毛狂:

  • 童年時期家庭生活存在缺陷者:如與父母接觸少,父母對其過於嚴格等。

有如下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拔毛狂:

  • 兒童:該病在兒童當中的患病率遠高於成人。
  • 女性:在男女兩性的患病率比較中,女性的患病率高於男性。

不明原因的片狀毛髮脫落是拔毛狂最常見的症狀。

拔毛狂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拔毛狂的常見症狀包括:

  • 片狀毛髮脫落:頭髮、眉毛、睫毛等毛髮不明原因脫落,中間常存在殘留的毛髮。形狀不規則。
  • 反覆拔除毛髮:患者反覆地使用手或鑷子等工具拔除身上的毛髮,通常同一個患者拔除毛髮的部位相對較為固定,如額部的頭髮、眉毛、陰毛等。有的患者也表現為使用剪刀將自己的體毛剪斷。

拔毛狂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少部分患者將自己拔除的體毛吃下去,導致消化道毛石形成、腸梗阻、黃疸等疾病。
  • 咬甲癖。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對於可改變的危險因素,預防方式如下:

  • 在兒童的成長階段,父母應給予孩子足夠的關心和鼓勵。

對於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於疾病的預防或防止疾病復發:

  •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放鬆的心態。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