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白喉(Diphtheria)是由白喉桿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多見於 15 歲以下的兒童。這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細菌感染性疾病,曾經是導致兒童患病、死亡的重要原因。

預防白喉的關鍵在於接種疫苗,遠離傳染源,提高身體免疫力。在我國,白喉疫苗已經列為一類疫苗,由國家出資採購,面向所有適齡兒童免費接種。

  • 為什麼會得這個病? 主要因為感染白喉桿菌所致。白喉感染者是主要的傳染源,多通過飛沫傳播。未接種白喉疫苗者、生活環境差、前往白喉疫情高發地區旅行或工作的人群,容易受到感染。
  • 有哪些症狀表現?白喉主要表現為咽喉腫痛、扁桃體和頸部淋巴結腫大、發燒、全身乏力。隨著病情進展,感染部位出現成片的厚膜,可阻礙咽喉通道,導致吞嚥或呼吸困難。
  • 怎麼治?白喉患者治療的關鍵在於早期儘快用藥,控制病情進展。由於白喉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因此患者必須住院隔離治療,常規方案為白喉抗毒素和抗生素藥物聯合用藥。同時,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給予對症治療,必要時需將氣管切開救治。
  • 本病有什麼危害?能治好嗎?白喉若未得到及時控制,可導致嚴重併發症,例如心肌炎、腎病、周圍神經損傷、肺部感染、喉梗阻、窒息,甚至生命危險。經過正規治療後,大部分患者可以治癒,但也有不到 5% 的患者,可因心肌炎等併發症導致死亡。
  • 患者日常應注意什麼?密切接觸白喉患者的人,需要接受預防性治療。白喉患者出院後仍需休息靜養,必要時還需補種白喉疫苗。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果所在地區有白喉疫情爆發,或近期接觸過白喉患者,隨後出現疑似白喉症狀,應立即去醫院接受診治[4]

  • 白喉初期症狀與其他咽喉感染,或呼吸道疾病有所相似,需及早確診;
  • 若明確診斷,必須儘快治療,控制病情進展,避免死亡風險。

就診科室

  • 兒科
  • 傳染病科

醫生如何診斷白喉?

醫生通過仔細詢問患者的症狀和既往病史、進行體格檢查、詢問具體病情進展過程,就可以初步作出診斷[1][2]

實驗室檢測和培養:

  • 採用咽拭子獲取患者病變黏膜樣本,進行白喉桿菌的檢測和培養;
  • 如果患者得了面板白喉,可在傷口處用棉籤取樣,進行實驗室檢測。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或患兒家長哪些問題?

  • 症狀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 症狀是如何進展的?
  • 目前的症狀有多嚴重?
  • 是否接種過白喉疫苗?
  • 是否按照規定完成整個接種和強化程式?是否有漏種?
  • 近期是否接觸過白喉患者?
  • 家庭成員中是否還有其他人出現類似症狀(可能程度不那麼嚴重)?

患者或患兒家長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是什麼原因導致目前的症狀?
  • 需要做哪些檢測可以確診?
  • 推薦採用什麼方案進行治療?
  • 治療多久之後症狀可以緩解?
  • 是否具有傳染性?
  • 是否需要在家隔離?需要隔離多久?
  • 是否會造成什麼後遺症?
  • 是否還有可能復發?
  • 今後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 密切接觸白喉患者的人,有必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采取預防措施:
    • 使用相應的抗生素進行預防性治療。
    • 強化接種 1 劑白喉疫苗。
  • 白喉桿菌產生的毒素可造成全身性的器官損傷,因此白喉患者出院後仍需休息靜養,避免勞累,若有必要還需補種白喉疫苗[2]
  • 患者打噴嚏及咳嗽時,用紙巾掩蓋口鼻,並將汙染的紙巾丟棄於垃圾箱內,然後徹底洗手。
  •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保持良好的衛生環境,對於日常使用或接觸的物品,應經常消毒。
  • 如果患者以前沒有接種過白喉疫苗,或沒有完成整個接種和強化程式,可在醫生指導下補種。

白喉患者治療的關鍵在於早期儘快用藥,控制病情進展。由於白喉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因此患者必須住院隔離治療。常規方案為白喉抗毒素和抗生素藥物聯合用藥[1][2]。同時,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對症治療[4]。必要時,進行氣管切開救治[4]

如何治療白喉?

如果醫生通過症狀,初步診斷為疑似白喉,一般不會等待實驗室確診結果即開始用藥治療。儘可能在早期控制病情,避免發生呼吸道梗阻或全身性中毒症狀[1][2]

  • 一般治療[4]
    • 住院隔離;
    • 補充液體、補充維生素;
    • 臥床休息至少 3 周,重症患者至少 4~6 周。
  • 藥物治療[2]
    • 白喉抗毒素:使用前需進行皮試,僅能中和血流迴圈中的白喉毒素;
    • 抗生素藥物:使用青黴素前需進行皮試,也可採用紅黴素治療,殺滅白喉桿菌。
  • 對症治療:幫助患者控制病情,根據患者不同症狀進行相應治療[4]
    • 發燒:使用非處方退燒藥或激素。
    • 缺氧:對患者進行氧療,緩解缺氧情況。
    • 煩躁不安:使用鎮靜劑。
    • 中毒症狀嚴重:腎上腺皮質激素。
  • 氣管切開:若呼吸道梗阻無法緩解或仍有加重趨勢,醫生會進行氣管切開救治[4]

疾病的發展與後期影響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隨著病情進展,患者可能發生中毒性心肌炎、周圍神經麻痺、中毒性腎病等併發症。可能出現心律不齊、肝臟腫大、肌肉麻痺等症狀,給患者正常生活、工作帶來不便,對壽命有一定影響,甚至可能導致死亡。
  • 經過正規治療後,大部分患者可以治癒。但也有不到 5% 的患者,可因心肌炎等併發症導致死亡。

白喉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是因為感染白喉桿菌所致,病菌通常粘附於咽喉、鼻腔的黏膜表面進行繁殖,導致白喉。白喉桿菌的傳染源是白喉感染者,無論是否出現症狀,均有長達 6 周的傳染性[2]

常見的感染途徑包括[1]

  • 飛沫傳播:是白喉桿菌最主要的傳播途徑,感染者在打噴嚏或咳嗽時,噴出的飛沫會汙染周圍的空氣,若被他人吸入呼吸道,就有可能造成感染。
  • 接觸傳播:與患者共用日用品,或觸控被病菌汙染的玩具、毛巾、被褥後,再接觸自己的口、鼻,均可能受到感染。
  • 血液或體液傳播:接觸患者的傷口,或傷口接觸到病菌,均可能發生感染。

白喉感染的致病機制[4]

  • 根據感染部位,白喉可分為咽、喉、鼻和面板白喉,其中絕大多數患者是咽白喉,喉、鼻白喉往往是咽白喉蔓延所致。
  • 白喉桿菌在感染區域性可形成大片灰白色、可以擦去的一層膜,醫學上叫做“假膜”,並伴有組織炎症和腫脹,可能會造成患者呼吸或吞嚥困難。
  • 白喉桿菌分泌的毒素進入血流後,患者可出現全身性中毒症狀。

白喉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與白喉發病相關的危險因素包括[2]

  • 未接種白喉疫苗。
  • 未能按照國家推薦的接種程式,完成整個疫苗接種和強化過程。
  • 居住環境擁擠不堪,衛生條件非常差,人員流動性大。
  • 前往白喉疫情高發地區旅行或工作。

白喉有哪些症狀?

白喉的潛伏期為 2~5 天,通常起病緩慢,逐漸出現咽喉或呼吸道的症狀[2]

  • 最典型的特徵是,在感染區域性覆蓋有灰白色、可以擦去的厚膜,醫學上稱為“假膜”。
  • 咽喉腫痛,聲音嘶啞。
  • 扁桃體腫大。
  • 呼吸困難或呼吸急促。
  • 頸部淋巴結腫大,部分重症患者頸部腫大如“牛頸”;
  • 流鼻涕(可能帶血)。
  • 發燒、寒顫。
  • 全身乏力,精神萎靡不振。

有少數患者還可能在面板或黏膜出現白喉感染[2]

  • 面板或黏膜感染部位出現典型的疼痛、紅腫症狀。
  • 區域性的潰瘍處也可形成假膜。

不過,在某些白喉成人患者中,可能沒有或只是出現輕微的症狀,但仍然具有傳染性[1]

白喉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白喉若未得到及時控制,可導致非常嚴重的併發症,甚至在接受治療後仍有致命危險[1][2]

  • 呼吸道阻塞;
  • 心肌炎;
  • 周圍神經損傷;
  • 中毒性腎病;
  • 肺部感染,呼吸衰竭;
  • 中毒性休克。
  • 完成疫苗的接種和強化程式[3]
    • 3 月齡幼兒開始接種 3 劑百、白、破(百日咳、白喉、破傷風)三聯疫苗;
    • 1.5~2 歲時強化接種 1 劑百、白、破三聯疫苗;
    • 6 歲以上強化接種 1 劑白、破二聯疫苗。
  • 遠離傳染源[2]
    • 避免前往白喉疫情高發地區。
    • 避免與白喉患者密切接觸。
  • 健康飲食,積極鍛鍊,提高機體免疫力[2]
    • 飲食中應包含足量的蔬菜、水果和全穀物。
    • 積極鍛鍊,增強體質。
    • 勤洗手,接觸扶手、門把等公共設施後,不要直接觸控口、鼻和眼。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