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精神病性特徵的抑鬱症: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伴精神病性特徵的抑鬱症(Psychotic Depression)屬於重性抑鬱症,患者可表現為心情低落,興趣活動減退、精力下降、自責自罪等抑鬱綜合徵,同時具有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患者可在幻覺/妄想等支配下出現自傷自殺,傷人毀物等高危風險,因此需要早期藥物治療及心理干預。

  • 研究顯示,社群重度抑鬱的年患病率為 2%~5%,終身患病率在不同的調查間差異很大(4%~30%);平均起病年齡約為 27 歲;各種不同文化背景下,女性發病率約為男性的 2 倍;與其他障礙的共病率很高,尤其是與焦慮障礙和物質誤用。
  • 伴精神病性特徵的抑鬱症病因複雜,受生物化學、神經內分泌、神經免疫學、睡眠與腦電生理異常、腦影像改變、遺傳學、心理社會因素等多方面的影響。
  • 症狀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抑鬱症狀,例如:心情低落,興趣活動減退,精力下降,快感缺失,食慾及體重下降,自信心下降導致自責自罪,記憶力及注意力下降,反應遲鈍,早醒,消極想法及行為;另一方面是精神病性症狀,例如幻覺或是妄想等。
  • 抗抑鬱藥物聯合抗精神病性的治療方案是治療計劃的重點,同時在患者的認知功能逐漸恢復後,需要介入心理治療。此外,物理治療,例如經顱磁刺激、生物反饋治療等也被研究證實有效。
  • 嚴重的抑鬱情緒及幻覺/妄想,可對患者的認知功能造成嚴重的損害,進而影響日常學習、工作及其他社會活動。

伴精神病性特徵的抑鬱症患者,需要早期藥物治療及心理干預,以防病情加重,導致自傷自殺或傷人毀物等具有嚴重危害的行為,同時早期藥物治療及心理干預,可最大程度地幫助患者恢復學習、工作等社會功能。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 出現嚴重的幻覺/妄想,以致無法進行正常的學習、工作或其他社會活動。
  • 在低落情緒/幻覺/妄想的支配下出現傷害自己,傷害他人,嚴重的打砸毀物,甚至頑固的自殺想法及自殺行為。
  • 幾乎每天或一天中大部分時間都存在心情低落,悶悶不樂,興趣減退,精力不足等不適,並引起患者主觀痛苦感。

建議就診科室

  • 精神心理科

醫生如何診斷伴精神病性特徵的抑鬱症?

伴精神病性特徵的抑鬱症的診斷,主要依靠精神心理科專科醫生的詳細問診而判斷,再結合臨床心理評估量表評定,此外仍需完善實驗室檢查及常規檢查等。

具體相關檢查如下:

  • 臨床心理評估量表評定:如:漢密爾頓抑鬱自評、漢密爾頓焦慮自評、抑鬱自評量表、焦慮自評量表等。
  • 實驗室檢查:血常規、甲功五項、腎功五項、肝功、離子六項、糞便檢查、尿液檢查、心肌酶譜、性激素六項、梅毒螺旋抗體、艾滋病病毒抗體、丙肝抗體、乙肝兩對半等。
  • 常規檢查:常規心電圖、腹部彩超、頭顱計算機斷層掃描(CT)、頭顱磁共振等。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您到醫院來主要是因為哪裡不舒服呢?
  • 您心情不好持續多久了?
  • 每次心情不好大概持續多長時間?
  • 您心情不好的時候一般都會做些什麼呢?
  • 與心情平穩的時候相比,您覺得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或者有哪些方面您覺得變差了嗎?
  • 在整個生病的階段,你是否有過憑空聽見什麼聲音?內容是什麼?
  • 您覺得這些聲音是友善的,還是針對您的呢?
  • 您是否會因此感到痛苦?以上的不適感是否嚴重影響了您的日常生活?

尋找適合自己的解壓放鬆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態,同時規律作息,避免過度勞累或頻繁熬夜,是預防心理疾病的重要方法。

通常,精神病型抑鬱症患者需要住院治療,以得到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的密切監測。這個過程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藥物來穩定情緒,通常需要抗抑鬱藥和抗精神病藥物聯合使用。

藥物治療

  • 常用抗抑鬱藥物:舍曲林、氟西汀片、帕羅西汀片、艾司西酞普蘭片、文拉法辛薄膜衣片、度洛西汀腸溶膠囊等。
  • 常用的抗精神病藥物:利培酮、奧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卡利拉嗪和阿塞那平等。

其他治療方法

  • 物理治療:經顱磁刺激(rTMS)、生物反饋治療等。
  • 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等。
  • 電休克治療

疾病發展和轉歸

伴精神病性特徵的抑鬱症患者經治療後,效果較明顯,通常可以在幾個月內康復,同時也需要不間斷的隨訪。同時,疾病的發展及轉歸與個人症狀息息相關,部分患者損害較輕微,以至於許多與患者打交道的人也意識不到其抑鬱症狀,而另一部分患者的認知功能損害嚴重,可導致完全喪失社會功能。這與個體的依從性,即配合程度相關。

伴精神病性特徵的抑鬱症病因複雜,受生物化學、神經內分泌、神經免疫學、睡眠與腦電生理異常、腦影像改變、遺傳學、心理社會因素等多方面的影響。

伴精神病性特徵的抑鬱症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生物化學:5-羥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腎上腺素(NE)功能活動降低。
  • 神經內分泌: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素軸(HPA)、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HPT)、下丘腦-垂體-生長素軸(HPGH)的功能異常。
  • 神經免疫學:細胞因子水平升高,例如:白細胞介素、腫瘤壞死因子(TNF)、干擾素等。
  • 睡眠與腦電生理異常:快速眼動睡眠潛伏期縮短,非快速眼動睡眠消失,快速眼球運動(REM)睡眠密度增高。腦電圖(EEG)提示右側大腦半球α波相對降低,右半球的啟用程度升高。
  • 腦影像改變:海馬、額葉皮質、杏仁核、腹側紋狀體等腦區萎縮;大腦前額葉背側皮質、額葉近眶部皮質、下丘腦、小腦及尾狀核、海馬、杏仁核等邊緣系統部位的代謝或腦血流異常。
  • 遺傳學:具有神經、精神疾病家族史的患者患病風險高。
  • 心理社會因素:生活事件與環境應激事件、童年經歷創傷、人格障礙。

哪些人容易患伴精神病性特徵的抑鬱症?

  • 酒精及藥物物質依賴者;
  • 有神經精神疾病家族史者;
  • 童年時期遭受過虐待者;
  • 長期處於高壓或經歷創傷事件者;
  • 具有偏執性人格、邊緣性人格等人格型別者;
  • 先天大腦發育缺陷者等。

伴精神病性特徵的抑鬱症屬於重性抑鬱症,它除了包含抑鬱症的基本症狀,例如:心情低落、興趣缺失、精力不足等症狀外,同時還應包括以陽性為主的精神病性症狀,例如:幻覺、妄想等症狀。幻覺及妄想的內容,可以與引起抑鬱情緒的原因相關或者不相關。但縱觀整個發病過程,患者的症狀主要以低落情緒為主,精神病性症狀會隨著心情的改善而逐漸消失。

伴精神病性特徵的抑鬱症的常見症狀包括:

抑鬱症狀

  • 至少兩週內大部分時間滿足以下至少 1 項:
    • 心境抑鬱,既可以是主觀的報告(例如:感到悲傷、空虛、無望、高興不起來等),也可以是他人的觀察(例如:愁眉苦臉,哭泣等)。
  • 至少兩週內大部分時間滿足以下至少 2 項:
    • 幾乎每天或每天的大部分時間,對於所有或幾乎所有的活動興趣或樂趣都明顯減少。
    • 在未節食的情況下,體重明顯減輕,或體重增加(例如,一個月內體重變化超過原體重的 5%),或幾乎每天食慾都減退或增加。
    • 幾乎每天都失眠或睡眠過多。
    • 幾乎每天都精神運動性激越或遲滯(由他人觀察所見,而不僅僅是主觀體驗到的坐立不安或遲鈍)。
    • 幾乎每天都疲勞或精力不足。
    • 幾乎每天都感到自己毫無價值,或過分的、不適當的感到內疚(可以達到妄想的程度),(並不僅僅是因為患病而自責或內疚)。
    • 幾乎每天都存在思考或注意力集中的能力減退或猶豫不決。
    • 反覆出現死亡的想法(而不僅僅是恐懼死亡),反覆出現沒有特定計劃的自殺觀念,或有某種自殺企圖,或有某種實施自殺的特定計劃。
    • 這些症狀引起有臨床意義的痛苦,或導致社交、職業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損害。

精神病性症狀

病程中曾較長時間出現以下至少 1 項:

  • 幻覺:多以幻聽為主,例如:憑空聽見熟悉的人/陌生人在議論自己,批評自己,或者憑空聽見嗡嗡聲/機械運轉的聲音等。
  • 妄想:多以關係妄想、被害妄想為主,例如:覺得有自己被人跟蹤,被監視,有人慾下毒害自己等。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幻覺和妄想的內容又可細分為:

  • 伴心境協調性精神病性特徵:妄想和幻覺的內容均與個體不完美、內疚、疾病、死亡、虛無主義或應受懲罰的重性抑鬱的主題相符。
  • 伴心境不協調性精神病性特徵:妄想和幻覺的內容均不涉及個體不完美、內疚、疾病、死亡、虛無主義或應受懲罰的重性抑鬱的主題,或其內容是心境協調和心境不協調的混合體。

伴精神病性特徵的抑鬱症病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患者在長期遭受低落情緒及幻覺/妄想所帶來的痛苦之下,可能會出現以下情況:

  • 睡眠紊亂:可能出現入睡困難(躺在床上翻來覆去,遲遲無法入睡,大腦被憑空聽見的聲音所幹擾),眠淺易醒,早醒等。
  • 內分泌紊亂:尤其是性激素的改變。
  • 自傷、自殺行為:缺乏早期干預時可能會以“刀片劃傷自己”,“菸頭燙傷自己”等自殘方式釋放壓力,嚴重者會出現自殺行為。
  • 攻擊他人,毀壞財物:在幻聽/妄想的支配下,患者可能會出現傷人毀物的報復行為。

已明確診斷患者需儘早接受專業醫療干預,在疾病的穩定期,規律、長期的服藥,定期複診是預防疾病復發的重中之重。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