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頭綜合徵: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爆炸頭綜合徵(Exploding head syndrome,EHS)以入睡前或午夜半夢半醒狀態時,大腦突然出現如打雷聲、槍擊聲、爆炸聲或機械轟鳴聲等巨響為主要特徵,通常會引起強烈恐懼及劇烈“頭痛”,導致從睡夢中驚醒。

  • 屬少見疾病,目前國內僅有 1 例相關病例報道。女性相較於男性多發,比例約為 1.5∶1,且該病的高發年齡在 54 歲左右。
  • 該病發病機制尚未明確,一般認為極度緊張、高強度壓力、長期嚴重抑鬱等負性情緒是觸發該病的高危因素。研究表明,爆炸頭綜合徵患者的睡眠-覺醒轉換期神經元(即神經細胞)放電存在異常——連線大腦半球的神經元活動異常爆發。
  • 該病臨床表現豐富,診斷特異性較差,共同之處在於患者通常存在大腦內劇烈的異常噪音,夜間入睡前及午夜睡夢中多發,發生位置不固定,可伴有明顯心慌、呼吸困難、肌肉抽搐、恐懼、幻覺等症狀。
  • 目前尚缺乏開放性的臨床研究及實證支援的治療指南,在已發表的個案報道中,氯米帕明等抗抑鬱劑,氟桂利嗪等鈣通道阻滯劑以及支援性心理治療被證實有效。
  • 長期受爆炸性綜合徵影響,患者可出現夜間睡眠無法維持,白天精力不足,心情低落,緊張、焦慮等負性情緒,嚴重者可出現消極想法或行為。
  • 由於患者常以劇烈“頭痛”伴或不伴抽搐首次就診,因此醫生常以特發性頭痛、偏頭痛、癲癇等疾病進行治療,某些存在生活應激事件的患者會被認為是創傷後應激障礙所致的噩夢,因此正確識別該類疾病顯得尤為重要。

患者往往以睡眠中突發大腦爆炸般巨響,伴有“頭痛”、恐懼、呼吸困難、肢體抽搐等不適就醫,因此易被誤診為聽覺異常、特發性頭痛、癲癇發作等疾病,多次就診於耳鼻喉科、神經內科等多個科室,但效果不佳。前文提到,爆炸性頭痛屬於感覺性異態睡眠,是睡眠醫學領域,因此,患者在排除器質性疾病導致的感覺異常後,可就診於睡眠醫學中心或心理睡眠相關科室。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 短期內反覆、多次發作。
  • 造成夜間睡眠節律紊亂。
  • 造成嚴重心慌、呼吸困難、瀕死感、抽搐等不適。
  • 造成日間精力難以維持,出現抑鬱、焦慮等負性情緒,甚至產生消極想法。
  • 影響學習、工作等社會活動。

建議就診科室

  • 睡眠醫學中心
  • 睡眠科
  • 精神科/心理科

醫生如何診斷爆炸頭綜合徵?

國際睡眠障礙分類第三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s-3,ICSD-3)中關於爆炸頭綜合徵的診斷標準:

  • 突然的噪音或者頭部有種爆炸感,發生在醒睡轉換期間或者夜間轉醒後。
  • 發作時感到很大的噪音伴隨恐懼感,不伴隨明顯的頭部疼痛。

具體相關檢查如下:

  • 常規實驗室檢查。
  • 排除檢查:常規心電圖、心臟超聲排除心臟器質性疾病;頭顱磁共振、動態腦電圖排除大腦器質性疾病及癲癇發作。
  • 多導睡眠監測,是目前診斷爆炸頭綜合徵的最有效檢查。
  • 心理測評量表等。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聲音的性質、強度、持續時間及出現頻率?
  • 聲音一般出現在什麼時候,一天中什麼時候最嚴重?
  • 是否伴有明顯的恐懼感、心慌、大汗、呼吸困難、肢體抽搐等其他不適?
  • 發作時是否伴有明顯的頭部疼痛?
  • 既往是否就診過?做過何種檢查?服用過何種藥物,效果如何等?

除藥物治療及心理治療干預外,患者自我情緒調節及良好的作息習慣是預防疾病復發的重要環節。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定期進行有氧運動或瑜伽訓練。
  • 短時間的冥想放鬆、呼吸放鬆。
  • 睡前可進行半小時的溫水浴、聆聽舒緩音樂。
  • 保持睡眠環境穩定,避免突然地強光刺激或劇烈的噪音。

目前對於爆炸頭綜合徵的治療尚無開放性的臨床試驗,亦缺少實證支援的治療指南,但總體治療方案包括兩大類,一是藥物治療,二是心理治療,並且心理治療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藥物治療

  • 抗抑鬱藥物治療,如氯米帕明、度洛西汀腸溶膠囊等。
  • 鈣通道阻滯劑,如氟桂利嗪、硝苯地平緩釋片等。

心理治療

  • 音樂治療。
  • 放鬆訓練。
  • 支援性心理治療。

病因目前尚未明確,來自英國赫爾皇家醫院神經內科的 Pearce 教授首次提出爆炸頭綜合徵的概念,他推測大腦中突發的巨響可能是由於耳蝸,或是大腦中樞神經元放電異常所致,此後的多項病例報道也高度提示該推測的可能性。

爆炸頭綜合徵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入睡時及睡眠-覺醒轉換期,腦幹網狀結構神經元放電爆發

  • 人們在睡眠時會經歷“入睡-醒來-再次入睡-再次醒來”的迴圈過程,醫學上稱之為“睡眠節律”,每次的“入睡-醒來”為一個“睡眠週期”,該過程大約需 90~100 分鐘,一晚上約有 3~5 個週期。
  • 一個週期分為五個階段:入睡期、淺睡期、熟睡期、深睡期和快速動眼期。
  • 前四期睡眠不會出現眼球快速運動,故又稱“非快速動眼期,簡稱 non-REMs”,此時是大腦休息的最佳時機。
  • “快速動眼期,簡稱 REMs”,顧名思義就是出現眼球快速運動,該時期大腦的腦電波快速變化並與覺醒時期的腦電波相似,因此人們很容易在此時醒來,與此同時該時期也是夢境出現的重要時期。

爆炸頭綜合徵多發生在淺睡眠期及快速動眼期,通常患者會說“我剛睡了一會兒就突然聽到一陣巨響”,或是“我正做著夢時突然就聽見一聲巨響”,這是由於腦幹網路結構神經元本應該在此時被抑制放電,使得大腦左右半球的運動神經、視覺神經、聽覺神經等區域神經連線中斷。但抑制放電被延遲,使得上述功能區域神經異常連線,神經元活動爆發導致患者運動增強、視覺增強、聽覺增強等。因此,患者會出現突然地抽搐,聽見劇烈的轟鳴聲或是看到一道類似閃電的亮光等。

間歇性光刺激(IPS)

間歇性光刺激可導致光敏性癲癇患者癲癇發作,這已被醫學證實,2019 年 2 月,專家們首次提出間歇性光刺激可能誘發爆炸性綜合徵。

  •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除是自古沿襲下來的傳統外,更是人體自身的“晝夜節律”。
  • 白天,光通過瞳孔進入眼球,在視網膜上將光訊號轉化為電訊號,電訊號通過視網膜下丘腦束到達視交叉上核使大腦保持覺醒;夜間,太陽落山光照減少使得覺醒難以維持,因此人們進入睡眠時間。
  • 夜間間歇性的光照刺激可能導致晝夜節律破壞,誘發爆發性綜合徵,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部分患者在感受到巨響前可先“看到”類閃電的光。

焦慮、壓抑等負性情緒

嚴重精神壓力,長期緊張、焦慮等負性情緒,或者強烈的生活應激事件等,是誘發爆炸頭綜合徵的高危因素。患者大腦突然感受到的巨響會使其產生新一輪緊張及恐懼,長此以往,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

哪些人容易患爆炸頭綜合徵?

爆炸頭綜合徵的流行病學調查尚未完善,已報道的相關病例研究提示:

  • 女性發病機率高於男性,比例約為 1.5∶1。
  • 多於中年發病,50~55 歲是發病高峰,兒童期發病亦有相關報道。
  • 存在長期精神高壓、緊張、焦慮、抑鬱等負性情緒者為高危人群。
  • 存在強烈的生活應激事件者多發。
  • 伴有長期睡眠節律紊亂者多發。

爆炸頭綜合徵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患者在覺醒-睡眠時期,即半夢半醒狀態下或夜間醒來時,突然感到頭部劇烈的噪音或爆炸感。發作時,在感受到劇烈噪音的同時,也伴隨明顯的恐懼感,通常不伴有明顯頭部疼痛。

上文提到多數患者以“劇烈頭痛”為主要就診原因,看似與臨床表現相矛盾,事實上,醫生通過細緻詢問後發現,頭部疼痛感其實是患者對突然的爆炸感、恐懼感或震驚感的一種錯誤認知。與此同時,患者可伴有:

  • 心跳加快或心前區不適感。
  • 呼吸困難或窒息感。
  • 肌肉無法放鬆、觸電感或四肢抽搐。
  • 閃光感或其他視覺異常(如幻視,憑空看見現實不存在的事物)。
  • 強烈的恐懼感或瀕死感等。
  • 有些患者甚至可感受到一股電流從腳底竄至頭部,然後爆炸等。

該病發作頻率及病程並不固定,既往研究中,患者可由終身發作 1 次到每晚發作數次不等,發作間歇可完全緩解或部分緩解。

保持輕鬆、愉悅的心態,尋找適合自己的解壓方式以及規律作息時間,對噪音及燈光比較敏感的人可考慮佩戴眼罩及防噪音耳塞,減少夜間睡眠時周圍環境的干擾。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