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震傷: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爆震傷是以爆炸衝擊波為主的,多種致病因素共同引起的機體損傷,常伴爆炸、燃燒產生的高熱以及化學物質所致的燒傷。

  • 國家安監局統計顯示,近 10 年較前期發病率呈下降趨勢。
  • 爆震傷主要由生產生活中的意外事故造成,常見於化工廠、礦山、燃油爆炸、炸藥爆炸、天然氣爆炸、爆竹工廠爆炸等。
  • 傳統爆震傷可分為以下 4 種類型,即以衝擊波為主要致傷原因的一類爆震傷,以破片、彈道傷為主要致傷原因的二類爆震傷,以鈍挫傷為主要致傷原因的三類爆震傷和以燒傷為主要致傷原因的四類爆震傷。
  • 根據受累器官的不同,主要症狀也不同。
    • 肺爆震傷: 2 小時內胸痛、胸悶或憋氣感、咳嗽、咯血及呼吸困難,嚴重者迅速發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部分傷者可出現典型的“呼吸暫停、心動過緩、低血壓”等肺衝擊傷三聯徵。
    •  腹部衝擊傷:腹腔內出血和腹膜炎。腹腔內出血以實質臟器破裂,如肝、脾破裂和血管傷為主;腹膜炎由胃腸空腔臟器破裂,內容物流入腹腔所致。
    • 耳爆震傷: 表現為聽力喪失、耳鳴、耳痛、眩暈、外耳道出血等。
    • 眼爆震傷:眼有燒灼感、畏光、視力模糊等,嚴重者可發生暫時性或永久性失明。
    • 嚴重的心臟衝擊傷:可導致急性左心衰竭,表現為突發性端坐呼吸。
  • 治療原則:請醫生儘快完善創傷評估,輸血輸液以維持平穩的生命體徵以及內環境。病情嚴重者需呼吸機輔助呼吸,區域性傷口及時清創處理,根據受傷部位的不同,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 爆震傷臨床以肺部損傷最常見,可導致肺挫傷、呼吸困難等症狀,嚴重者可導致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徵。腹部爆震傷可導致肝脾實質器官破裂以及胃腸空腔臟器穿孔。眼耳爆震傷可導致眼耳部分損傷、穿孔。爆震傷還可合併熱燒傷及化學燒傷,嚴重時危及生命。
  • 由於該類傷常由於生產生活意外引發,預防重於治療,首先各生產部門應嚴格遵循各項生產規章制度,做好安全生產及防護工作;其次,安全監督部門應加強安全知識培訓,監督落實安全措施到位。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或撥打 120?

  • 位於爆炸現場及周邊,同時出現呼吸、腹部及聽力系統、眼及軀體四肢功能障礙等症狀。
  • 出現胸痛、胸悶、心悸、氣促,咯血或血痰、呼吸困難,端坐呼吸、發紺、咳泡沫樣或粉紅色痰,大汗淋漓等。
  • 出現腹痛,噁心嘔吐、血尿、血便,乏力、全身溼冷等。
  • 出現失血性休克,如面板溼冷、大汗等。
  • 出現聽力喪失、耳鳴、眩暈、外耳道出血。
  • 出現畏光、眼燒灼感、視力模糊,視力減退甚至失明。

建議就診科室

先入急診外科就診,根據受傷嚴重程度,輕者對症處理,留觀輸液;病情危重者需開啟創傷救治綠色通道,高階生命支援。

醫生如何診斷爆震傷?

根據爆炸的強度及方向,結合患者所處爆炸現場的具體位置,當出現呼吸、消化、心、腦、眼及神經等相應系統損傷的臨床症狀時,需考慮爆震傷的診斷,醫生會建議完善相應受累系統相關生化及影像學檢查,以進一步明確診斷。

  • 肺部爆震傷:出現呼吸困難、紫紺,病情嚴重者,血氣分析提示低氧血癥,肺部 X 光片或 CT 檢查可見肺斑片狀高密度影。
  • 腹部爆震傷:肝脾破裂出血時,血常規提示血紅蛋白明顯下降,腹部 B 超及 CT 提示肝脾破裂及腹腔遊離液體;胃腸穿孔時,表現為腹部劇烈疼痛,體檢全腹壓痛、反跳痛,腸鳴音消失,腹部立位平片或 CT 可見膈下游離氣體。
  • 耳衝擊傷:可行內鏡檢查,明確是否有鼓膜穿孔、外耳道損傷。聽力測試及純音聽閾檢測明確聽力下降及具體原因,必要時 CT 檢查,明確是否存在中耳積液、顳骨骨折。
  • 心臟爆震傷:患者心率快,心肌酶、肌鈣蛋白升高提示心肌損傷。嚴重者心臟彩超提示射血分數下降。
  • 眼衝擊傷:驗光視力下降,可能需進行眼底檢查。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爆炸物性質?傷員與爆炸中心的距離以及方向?
  • 所處環境是否存在潛在的毒性物質暴露?
  • 爆炸環境開放?密閉?還是在水下?
  • 爆炸時頭、耳相對於爆炸點的位置?是否具備外部防護裝置?
  • 是否存在呼吸困難、腹痛、心悸乏力、聽力下降、視力下降等?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需要做哪些檢查以確診?
  • 推薦採用什麼方案治療?
  • 需要治療多長時間?
  • 能治癒嗎?會復發嗎?
  • 有併發症和後遺症嗎?
  • 治療期間應注意哪些事項?
  • 日常生產、生活中,使用完燃氣時,切記關緊閥門,嚴防燃氣洩漏。
  • 定期對燃氣管道進行檢測,觀察是否存在洩漏現象,定期更換老舊管道、器具。
  • 儘量遠離易燃易爆物品。
  • 避免在礦業及易燃易爆化工廠附近遊玩。

治療原則:損傷控制、預防制感染、器官功能支援、維持生命體徵穩定。

損傷控制

肝脾腎破裂出血、失血性休克,血流動力學不穩定者,需輸血,同時進行損傷控制(介入或開放)手術;胃腸穿孔者,酌情行穿孔修補或造口術;肢體外傷出血及骨折者,行清創止血,同時外固定;眼外傷者,第一時間清創、引流,穿透嚴重者必要時摘除眼球。

預防控制感染

肺部嚴重挫傷、咯血者,腹部空腔臟器穿孔者,眼耳明顯穿透傷者,以及四肢開放性損傷者,需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器官功能支援、維持生命體徵穩定

  • 呼吸困難者,醫生可能會給予無創呼吸機輔助呼吸,或者經鼻高流量吸氧,病情嚴重者需要行氣管插管以輔助呼吸。
  • 血流動力學不穩定者,在輸血、擴容的前提下,同時採取積極措施迅速終止出血,必要時可適當使用血管活性藥物,充分保證心、腦、肝、腎等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

疾病發展及轉歸

如治療不及時,根據受傷部位及嚴重程度的不同,表現出不同的轉歸。輕者會出現病情加重,肺部感染、腸粘連、反覆腹痛、聽力下降、視力下降等。重者可能出現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徵、嚴重腹腔感染、失明、膿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礙(衰竭)等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

但經積極治療後,輕中度爆震傷患者可痊癒,病情嚴重者可出現不同程度併發症,病情特別嚴重者,雖經積極治療,仍存在生命危險。

爆震傷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爆震( 燒) 傷主要由生產生活中的意外事故造成,常見於化工廠、爆竹工廠、礦井、採石場,炸藥爆炸、燃油爆炸失火合併天然氣爆燃,以及極少數人為恐怖傷害事件等。

  • 礦山、採石場等需要爆破的工作場所使用爆炸藥物不當;
  • 化工廠以及爆竹工廠未嚴格遵循危險物品管理條例及遵守安全生產流程;
  • 燃油及天然氣爆炸:燃油(氣)運輸、輸送及使用過程中,使用不當發生意外爆炸;
  • 極少數人為恐怖傷害事件。

哪些人容易發生爆震傷?

  • 礦山、採石場等場所的工作人員及附近居民;
  • 化工廠以及爆竹工廠的工作人員及附近居民;
  • 長期從事燃油及天然氣運輸、輸送、管理的人員及使用者。

爆震傷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主要症狀為肺部挫傷、呼吸困難,嚴重者引起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徵;肝脾胃腸挫傷或穿孔;眼及耳挫傷,鼓膜穿孔;以及合併有肢體骨骼、組織的多發傷和理化因素所致的混合傷。

  • 肺部損傷:較輕者僅有短暫胸痛、胸悶或憋氣感;較重者可出現咳嗽、咯血或血痰;更嚴重者甚至可出現明顯呼吸困難、發紺、躁動不安、抽搐以至窒息等。口鼻部會流出大量血性泡沫樣或血性液體,傷後 2 小時 內可有呼吸困難或不適,但傷後數小時至 24 小時 內可能迅速發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部分傷者傷後可能出現典型的“呼吸暫停、心動過緩、低血壓”等肺衝擊傷三聯徵,肺爆炸衝擊傷常合併氣胸、血氣胸和多發性肋骨骨折等疾病,並出現相應症狀和體徵。
  • 腹部衝擊傷:若實質臟器破裂出血,如肝、脾破裂和腎臟挫裂傷,出血量大且迅速者可能出血、休克甚至死亡;若空腔臟器(胃腸)破裂致瀰漫性腹膜炎,大多數傷者有噁心嘔吐,可發生血尿、血便等,查體有壓痛、反跳痛、腹肌強直等腹膜刺激徵,嚴重者可出現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
  • 耳衝擊傷:出現聽力喪失、耳鳴、眩暈、外耳道出血等。大多數耳衝擊傷出現耳鳴,常出現單側中耳損傷,表現為眩暈,持續時間較短,數分鐘至數小時不等;內耳損傷則一般為雙側。內耳損傷少見。部分傷者出現噁心嘔吐或前庭功能障礙。創傷性鼓膜穿孔表現為耳鳴、耳痛、聽力下降或消失、血樣或水樣分泌物等。爆震傷也可引起圓窗和卵圓窗破裂而出現感音神經性耳聾。合併顳骨骨折時,外耳道可出血,並伴耳鳴、腦脊液耳漏。
  • 心臟爆震傷:輕者可表現為胸悶、心悸,心率增快等,嚴重者可出現急性左心衰竭,表現為突發性端坐呼吸、發紺、咳泡沫樣或粉紅色痰,大汗淋漓,兩肺佈滿乾性和溼性囉音等;部分病情嚴重者可當場猝死。
  • 眼爆炸衝擊傷:主要表現為視力減退或喪失,輕者僅出現畏光、燒灼感、視力模糊,嚴重者發生一過性失明甚至永久性失明。
  • 肢體組織多發傷和理化因素所致混合傷:主要為二類爆震傷,如爆炸引起碎片、殘骸導致相應肢體部位受傷,以及熱力、化學物燒傷等。

爆震傷可能引起哪些併發症?

  • 肺部感染:肺部挫傷、出血者,可繼發肺部感染。
  • 腹腔、泌尿系感染:肝脾腎破裂出血者,可能繼發腹腔及泌尿系感染。
  • 中耳炎:中耳積液者,常出現中耳炎。
  • 器官功能不全:嚴重爆震傷,尤其出現大出血繼發失血性休克者,常繼發急性腎、呼吸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礙,嚴重者可出現呼吸、腎功能衰竭、凝血病。
  • 規範工業、建築業行業標準,防止發生爆炸意外。
  • 規範民用易燃易爆危險品的生產及使用,相關生產企業應有應急預案措施。
  • 使用民用易燃易爆品時,嚴格按照流程操作,避免發生爆炸。
  • 防止汽車汽油機意外爆震,做好汽車日常檢測,發現問題及時採取適當措施排除,汽車使用者應使用汽車製造廠規定牌號的汽油。
  • 發現爆炸前,儘早躲避,如來不及躲避,立即就地或在附近凹地處臥倒。這樣,處在扇形衝擊波以外的死角區,可減輕或免遭衝擊波的損傷。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