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ett食管: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Barrett 食管(BE)是指食管下段的復層鱗狀上皮被單層柱狀上皮替代的一種病理現象,可同時伴有或沒有腸化生(胃上皮細胞中出現了類似腸上皮的細胞)現象。同時有腸化生者屬於食管腺癌的癌前病變,沒有出現腸化生者是否會發生癌變,仍沒有定論。

  • Barrett 食管主要見於白種人,西方國家患病率估計在 1~2%,近年來黑人和亞洲人的發病率逐漸上升。多發生於中老年,平均患病年齡 55 歲,男性居多,男女比例 2~4:1。
  • Barrett 食管的發病機制目前有兩種學說。獲得性學說認為,各種原因引起胃食管反流,導致食管鱗狀上皮受損,柱狀上皮發揮修復作用取代鱗狀上皮。Barrett 食管的危險因素包括長期胃食管反流症狀大於 5 年、年齡大於 50 歲、男性、抽菸、腹型肥胖、食管裂空疝等。
  • 按化生的柱狀上皮長度分類,可分為長段 Barrett 食管、短段 Barrett 食管;按 Barrett 食管的內鏡下形態分為環周型、舌型、島型;以及布拉格 C&M 分類法。
  • Barrett 食管主要表現為反酸、燒心、胸部疼痛、上腹痛、吞嚥困難等,近 40% 的 Barrett 食管患者並無症狀。
  • 治療原則是控制胃食管反流,目的是改善症狀和修復食管損傷。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內鏡治療、手術治療。
  • Barrett 食管是食管癌的癌前病變之一,與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發生密切相關,研究表明有 10%~15% 的胃食管反流病會進展為 Barrett 食管,而 2%~5% Barrett 食管會進展為食管腺癌(EAC),其風險是普通人群的 30~40 倍。
  • Barrett 食管有發展為食管腺癌的危險性,因此應提高對疾病的認識、及早發現,合理治療,重在跟蹤複查。

Barrett 食管是一個緩慢發展的疾病,當出現症狀時提示食管黏膜受損,確診需通過內鏡檢查及病理活檢。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Barrett 食管本身並不產生症狀,具備家族史或危險因素的人群,需要留意自己的消化道相關症狀,定期體檢,必要時定期複查內鏡。當出現反酸、燒心、胸部疼痛、上腹痛、吞嚥困難時,應至消化科門診就醫,預防併發症的發生。

就診科室

消化內科

醫生如何診斷 Barrett 食管?

Barrett 食管的確診主要根據內鏡檢查和病理學檢查。鏡下可見柱狀上皮化生時,稱“內鏡下可疑 Barrett 食管”;病理檢查出有柱狀細胞時,則可診斷為 Barrett 食管。

  • 內鏡診斷:典型的 Barrett 食管在胃食管交界上方出現橘紅色的,伴有柵欄樣血管表現的柱狀上皮區。
  • 病理學診斷:
    • 食管下段化生柱狀上皮的組織分型:胃底型、賁門型、腸化生型。
    • Barrett 食管伴有異型增生:輕度異型增生、重度異型增生。
  • 輔助檢查:
    • 放射線檢查:鋇餐可見食管潰瘍、狹窄、食管裂空疝及鋇劑反流。
    • 食管 pH 監測:Barrett 食管患者的症狀指數增高。
    • 放射性核素掃描:此檢查對診斷 Barrett 食管的胃上皮型有重要意義,腸上皮型呈陰性。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有沒有反酸、疼痛、燒心的症狀?什麼時候出現的?症狀有沒有加重?
  • 有沒有吞嚥困難?出現症狀的頻率怎麼樣?
  • 以前是否做過內鏡檢查,有無食管裂孔疝,有無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 在什麼情況下症狀會改善或加重?
  • 飲食有無偏好?是否抽菸?
  • 作息是否規律?最近工作壓力大嗎?
  • 有沒有直系親屬患 Barrett 食管?
  • 近期有沒有做過什麼治療或服用了哪些藥物?

患者可能詢問醫生哪些問題?

  • 我為什麼會患 Barrett 食管,嚴重嗎,有惡變的可能嗎?能治好嗎?
  • 我要做哪些檢查?檢查過程痛苦嗎?
  • 目前有什麼治療方法?我應該選擇哪種方法?
  • 需要住院嗎?治療費用大概多少,醫保可以報銷嗎?
  • 哪些方法可以改善目前症狀?
  • 這個病會傳染或遺傳嗎?我的家人需要接受篩查嗎?

改善生活方式,可以減輕 Barrett 食管的症狀,延緩疾病的進展及併發症的出現。Barrett 食管患者需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 戒菸、戒酒。
  • 餐後不要馬上躺下,避免平臥,睡覺時可適當抬高床頭或選左側臥位。
  • 如有慢性咳嗽、便祕,應及早治療。

  • 嚴格依照醫生指引按時按量服藥;如果服藥期間有不良反應或其他不適,應該及時去醫院就診、複查。
  • 少食多餐,避免進食服用巧克力、咖啡、高脂食物及抗膽鹼能藥物等,可引起反流或降低食管壓力的食物和藥物。
  • 適當鍛鍊、保持健康體重。
  • 保持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

監測和隨訪

BE有發展為食管腺癌的危險性,因此應加強對BE患者的定期隨訪。目的是早期發現異型增生和早期癌。內鏡檢查的間隔時間應根據異型增生的程度而定。

  • 對不伴異型增生者應每 2 年複查 1 次。如兩次複查後,未檢出異型增生和早期癌,可將複查間隔放寬為 3 年。
  • 對伴輕度異型增生者,第一年應每 6 個月複查1次內鏡,若異型增生無進展,可每年複查 1 次。
  • 對重度異型增生的 Barrett 食管。有兩個選擇:
    • 建議內鏡或手術治療;
    • 密切監測隨訪。每 3 個月複查 1 次胃鏡。直至檢出黏膜內癌。

Barrett 食管治療原則包括:治療基礎病-胃食管反流病,減輕症狀,逆轉柱狀上皮化生,降低 Barrett 食管癌變風險。目前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藥物及手術,還沒有能夠使 Barrett 食管化生完全逆轉的。

一般治療

  • 餐後不要立即躺下,避免平臥。適當散步,平時睡覺時抬高床頭或選左側臥位(胃內容物積聚於胃底不易進入食管)。
  • 治療慢性咳嗽、便祕,少食多餐,避免進食可引起反流或降低食管壓力的食物和藥物,如巧克力、咖啡、高脂食物及抗膽鹼能藥物等。

藥物治療

  • 質子泵抑制劑(PPI)是治療反流症狀的首選藥物,如奧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貝拉唑等。但目前無充分證據表明質子泵抑制劑能完全逆轉柱狀上皮化生或預防癌變。質子泵抑制劑的應用應規範劑量、足療程使用,否則會影響治療效果,致使疾病反覆復發。
  • 促動力藥、黏膜保護劑、平滑肌瞬時鬆弛抑制劑等藥物,對控制症狀和治療食管反流也有一定療效。

內鏡治療

  • 適用於伴有重度異型增生和癌變侷限於黏膜層的 Barrett 食管患者。常用的內鏡治療方法有氬離子凝固術、鐳射治療、射頻消融、光動力治療、內鏡下黏膜切除術和冷凍消融等。
  • 對於不伴有異型增生的 Barrett 食管癌變率低,不提倡手術治療;伴有輕度異型增生的 Barrett 食管癌變率也比較低,可先行內鏡跟蹤檢查,如果發展為重度異型增生,應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

  • 主要適用於保守治療無效的 Barrett 食管及併發症的治療。臨床上出現如下情況可考慮手術治療:內科正規治療症狀不能控制,經久不愈的出血性潰瘍,食管狹窄擴張術無效者,中度以上異型增生或證實有癌變者。對伴有重度異型增生的 Barrett 食管和限於黏膜層的早期癌患者,內鏡治療和手術治療能達到同樣的效果,此時選擇怎樣的治療方法可依據患者本人意見和醫師的經驗來定。
  • 抗反流手術:包括外科手術和內鏡下抗反流手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 Barrett 食管患者的反流症狀,但無法改變自然病程。遠期療效有待觀察。常用手術方式為 Nissen 胃底摺疊術,有嚴重併發症的患者可實行部分食管切除術。

疾病發展和轉歸

Barrett 食管是一個緩慢發展的過程,在疾病進展的過程中加以干預可以延緩程序、改善結局,及早干預有助於預防出現嚴重併發症。

早在 1950 年,Barrett 提出本病由先天發育異常所致,近年來更多研究支援本病的發生與嚴重胃食管反流有關。

Barrett 食管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 先天性學說:胚胎髮育過程中食管形成初期表面為單層柱狀上皮,從 16 周起逐漸被複層鱗狀上皮替代,若此替代過程發生障礙,則會導致 Barrett 食管的發生。
  • 獲得性學說:是目前大多學者認可的主要機制,認為此病的發生與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有著密切的關係。胃液、鹼性膽汁、胰液等反流物,均會引起食管下段的鱗狀上皮受損,結果由耐酸、再生能力強的柱狀上皮進行修復,從而形成 Barrett 食管。

哪些人容易患 Barrett 食管?

  • 有超過五年的長期的胃食管反流症狀。
  • 男性。
  • 年齡大於 50 歲。
  • 有重度抽菸史。
  • 腹型肥胖。
  • 長期飲食不規律者。
  • 白種人。
  • 有 Barrett 食管家族史易患此病。

部分患 Barrett 食管的患者沒有症狀,部分患者會有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狀。

Barrett 食管有哪些症狀?

  • 初期多會出現反酸、燒心、胸痛、上腹痛等症狀。服用抗酸藥物可緩解。
  • 如果食管有糜爛或潰瘍,會出現吞嚥困難,開始時為食物黏附感,隨病情進展症狀逐漸加重。

Barrett 食管有哪些併發症?

  • 食管潰瘍:發生於嚴重 Barrett 食管的基礎上,主要表現為反酸、燒心、吞嚥困難伴吞嚥疼痛。穿入縱隔可引起縱隔感染,穿入呼吸道,可出現慢性咳嗽、咳痰、咯血。
  • 食管狹窄:約 54.7% 的患者可出現食管狹窄,主要表現為頑固性持續性吞嚥困難。
  • 上消化道出血:主要表現為嘔血、黑便,由潰瘍侵蝕食管壁或周圍血管所致。
  • 食管腺癌:Barrett 食管伴有異型增生者易轉變為食管腺癌,Barrett 食管癌變的風險是普通人群的 30~40 倍。

預防的重點在於健康的生活方式、平和的心態。

  • 戒菸戒酒。
  • 健康飲食,儘量少吃咖啡、巧克力、糖果、肥肉等高糖、油膩的食物。
  • 平時要少食多餐,餐後不要立即躺下,可以適當地散步。
  • 加強鍛鍊,控制體重。
  • 減輕壓力,放鬆心情。
  • 高發人群,如中老年人、肥胖者、有家族史者等,要定期到醫院做相關的檢查。

感謝南京醫科大學附屬逸夫醫院腫瘤科 任勝楠醫生的共同撰寫。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