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乳頭狀瘤: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什麼是鼻乳頭狀瘤?鼻乳頭狀瘤,是一種發生於鼻腔或鼻竇(鼻腔周圍的骨頭內含氣的空腔)的良性腫瘤,來源於上皮組織(覆蓋在體表或體內管腔表面等部位的組織),腫瘤表面一般形成乳頭狀或指狀突起。
  • 患病情況如何?在鼻腔和鼻竇的良性腫瘤中,鼻乳頭狀瘤發病率僅次於鼻血管瘤。在所有鼻腔腫瘤中,鼻乳頭狀瘤大約佔到 0.4%~4.7%。好發於中老年人,40 歲以上多見,高發年齡為 50~60 歲。男性患者較女性患者多,性別比大約為 3∶1。
  • 為什麼會得這個病?發病原因目前還不確定,可能與慢性炎症刺激、上皮化生(鼻內原來的上皮組織分化成另一種組織)、或吸入有毒氣體有關。此外也有相關研究顯示,人類乳頭狀瘤病毒(一種主要感染人類面板和黏膜等部位的病毒)感染與該病的發生有關。
  • 鼻乳頭狀瘤有什麼型別?按照腫瘤的生長方式和腫瘤細胞的形態特點,可將鼻乳頭狀瘤分為內翻性乳頭狀瘤、外生性乳頭狀瘤和柱狀細胞乳頭狀瘤。根據腫瘤累及範圍和是否發生癌變,可分為 T1~T4 期。其中,T1 期腫瘤僅侷限在鼻腔以內,且無惡變,也就是未轉變為惡性腫瘤;T4 期腫瘤累及鼻腔和鼻竇以外組織,且有惡變。
  • 鼻乳頭狀瘤有什麼症狀?鼻內腫塊、單側鼻塞、流鼻涕、鼻出血等是該病最典型、最主要的症狀。偶爾還可出現頭面部疼痛、嗅覺減退等。腫瘤表面不平整,形狀像息肉,但質地比較硬,呈紅色或略帶灰色,觸碰後容易出血。
  • 鼻乳頭狀瘤如何治療?本病主要治療方法是根治性腫瘤切除術,可在鼻內鏡下進行治療。治療關鍵點在於應保證切除徹底,否則可能會導致後期的復發。治療難點在於本病在治療後容易復發,甚至是發生癌變。
  • 鼻乳頭狀瘤有什麼危害?本病具有區域性的侵蝕和破壞能力,若腫瘤呈侵襲性生長(腫瘤生長並向鄰近組織和結構擴張),可影響鼻腔、鼻竇及周圍組織正常結構和功能。此外,該腫瘤在切除後易復發和惡變,可進一步侵犯和累及附近的骨和神經等,如破壞鼻竇周圍的骨組織,侵襲頭或眼眶裡的組織。
  • 鼻乳頭狀瘤還有什麼需要注意的?術後注意個人護理,應根據醫生建議進行定期複查,謹防復發和惡變。對於高危患病人群來說,應積極防治誘因,定期體檢。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發現鼻內出現息肉樣腫塊或新生物。
  • 單側鼻塞,伴有流鼻涕,鼻涕中可帶血。
  • 頭面部疼痛和嗅覺變弱。

建議就診科室

  • 耳鼻喉科
  • 腫瘤科

醫生如何診斷鼻乳頭狀瘤?

當醫生懷疑是鼻乳頭狀瘤時,將通常進行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病理活檢等檢查予以確診。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視診:通過視診,檢視鼻部外形、鼻腔和鼻竇的情況,可幫助醫生確定是否出現鼻部外形改變,以及是否存在鼻內腫塊和流鼻血的表現,以初步判斷是否存在本病的可能。
  • 觸診:通過觸控頭和脖子處的淺表淋巴結(與免疫有關的器官,出現炎症或者腫瘤轉移時,可能會腫大),檢視其是否發生腫大,可幫助醫生判斷腫瘤是否有擴散及擴散程度。
  • 影像學檢查:通過影像學檢查,如鼻竇 X 線片、CT 和核磁共振檢查等,可幫助醫生確定病變部位、累及範圍、邊界清楚與否、周圍組織結構破壞程度、腫塊內部出血情況等,從而制定相應的手術方案。
  • 鼻內鏡檢查:通過鼻內鏡檢查,檢視腫塊的位置、大小、形態、顏色、生長範圍、根部位置,可幫助醫生判斷鼻腔正常結構是否發生改變。檢查後鼻腔可出現少許滲血,這屬於正常現象,可自行緩解。當出血量較多時,需及時諮詢醫生。
  • 多部位病理活檢:通過多部位病理活檢,能夠幫助醫生確診病變組織的性質,以避免漏診和誤診。取組織時,可能出現不適或者輕微出血,屬正常現象,請配合醫生完成檢查。如果出現嚴重不適,及時與醫生溝通。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出現鼻內腫塊或新生物有多久了?
  • 是否出現過流鼻血的情況?出現流鼻血有多久了?流鼻血的頻率有多高?
  • 是否經常感覺到鼻塞?出現鼻塞有多久了?
  • 是否經常流鼻涕?鼻涕是水樣的還是粘樣的?
  • 鼻涕是膿鼻涕嗎?鼻涕裡是否帶血?
  • 是否出現嗅覺減退?出現嗅覺減退有多久了?
  • 是否出現頭面部疼痛?疼痛範圍有多大?是什麼樣的疼痛?
  • 是否有鼻炎或者鼻息肉病史?
  • 是否經常接觸一些有毒的氣體或化學物質?
  • 是否有吸菸史?吸菸有多久了?
  • 是初診還是因為復發而就診?
  • 是否曾因鼻息肉或鼻乳頭狀瘤做過手術?手術後多久復發的?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治療花費高嗎?哪些治療費用在醫保範疇內?
  • 如果不治療的話,會有影響嗎?
  • 手術治療效果好嗎?
  • 有沒有可能復發?
  • 腫瘤會不會惡變?
  • 有什麼日常注意事項?

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我護理和個人衛生,密切關注手術部位的變化,積極配合醫生進行定期複查,避免腫瘤的復發和惡變。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術後注意事項:術後注意避免刺激鼻部黏膜,比如用不乾淨的手挖鼻孔。術後請勿用力擤鼻涕,儘量避免用力咳嗽和打噴嚏,如有出現咳嗽或打噴嚏的先兆時,可先張口深呼吸進行緩衝。若術後仍出現流鼻血、流鼻涕等症狀,應及時回醫院進行檢查,儘早實行治療。
  • 術後複查:由於本病在術後容易復發,而且具有惡變的可能性。因此,需根據醫生建議定期進行復查,如進行鼻內鏡檢查,以觀察是否再次有腫塊生長。
  • 飲食:建議多吃富含維生素 C 的食物,如橘子、橙子、西蘭花等。少吃高鹽、辛辣的食物,如辣椒、醃菜、臘肉等,以減少對鼻部的刺激。
  • 運動:
    • 若為手術患者,術後如果已恢復清醒,麻醉作用已消除,則可儘早下床進行輕微活動,如散步等。
    • 若為非手術患者,可以進行適當運動,但要避免刺激鼻部黏膜。建議不要游泳或在寒冷天氣跑步等,以免鼻子進水或鼻黏膜過於乾燥,從而加重症狀。
  • 其他:避免接觸有毒氣體和化學物質,以便造成二次刺激,影響恢復情況。戒菸或避免吸入二手菸。戒酒,以避免引起鼻內黏膜腫脹。

鼻乳頭狀瘤對於放射治療不敏感,主要以根除性手術治療為主,確保已完全切除,以防復發和惡變。

手術治療

由於鼻乳頭狀瘤存在侵襲和破壞性生長、易復發和惡變的性質,應當對腫瘤進行根治性切除。術式和徑路以能夠切除腫瘤根基部為依據,具體參考醫生建議。

  • 鼻外路徑切除術:該項手術的目的是將病變黏膜徹底切除,包括鼻側切開術、鼻腔外側壁切除術等傳統術式,創傷較大。該術式適用於腫瘤發生惡變、腫瘤超出鼻和鼻竇範圍,或者前期手術導致大量瘢痕增生的患者。
  • 經鼻內鏡下切除術:該項手術的目的是將病灶徹底切除,但可避免面部切口和瘢痕。對於目前鼻內鏡技術來說,該術式不適用於腫瘤已發生惡變、腫瘤侵犯鼻外組織的患者。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鼻內腫塊、鼻塞、流鼻涕、鼻出血等症狀可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嚴重者有可能發展為惡性腫瘤。
  • 經正規治療後,大多數患者可以治癒。但腫瘤切除後容易復發,可與手術切除不徹底有關。如果是老年患者,或者發生了多次復發,則有可能惡變。本病治療效果與患者年齡、性別以及腫瘤發生的部位等因素無關。大約有 20% 的外生性乳頭狀瘤患者在手術後復發。柱狀細胞乳頭狀瘤如果切除不徹底,則有可能復發,但是一般不會發生惡變。內翻性乳頭狀瘤則較容易在術後復發,一般發生於術後兩年內,而且大約有 10%~15% 會發生惡變。

發病原因目前還不確定,可能的病因包括人類乳頭狀瘤病毒感染、慢性炎症刺激、上皮化生或者吸入有毒氣體等。

鼻乳頭狀瘤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人類乳頭狀瘤病毒感染:感染人類乳頭狀瘤病毒,可能誘發鼻乳頭狀瘤的發生和惡變。
  • 慢性炎症刺激:如慢性鼻-鼻竇炎(發生在鼻和鼻竇黏膜的慢性炎症)可促進鼻乳頭狀瘤的發展。
  • 上皮化生:鼻內原來的上皮組織被另一種上皮組織所取代,也就是鼻或者鼻竇黏膜發生了變性,有一定可能發展為鼻乳頭狀瘤。
  • 吸入有毒氣體:如硫酸氣霧、金屬粉塵等有害物質,可通過對鼻內黏膜造成刺激和損害,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鼻乳頭狀瘤的發生。

哪些人容易患鼻乳頭狀瘤?

有如下可變因素的人群,容易患該疾病:

  • 患有慢性炎症性疾病的人群:慢性鼻-鼻竇炎為促進鼻乳頭狀瘤發展的因素,患有該類疾病的患者更容易發生鼻乳頭狀瘤。
  • 感染人類乳頭狀瘤病毒的人群:感染人類乳頭狀瘤病毒,可能導致鼻乳頭狀瘤的發生和惡變。
  • 常接觸有害化學物質的人群:如電鍍作業工人、粉塵作業工人等,由於經常接觸硫酸、鹽酸氣霧,或者金屬粉塵、煤粉塵等有害物質,可造成鼻黏膜損傷(請補充具體例項,哪些有害物質,或者有害化學氣體?),從而更有可能患有鼻乳頭狀瘤。
  • 吸菸人群:由於菸草燃燒後產生大量有害物質,吸菸人群相對易患有鼻部疾病,包括鼻乳頭狀瘤。

有如下不可變因素的人群,容易患該疾病:

  • 男性:雖然男女均可發病,但本病更多見於男性患者。
  • 中老年人群:雖然基本上任何年齡階段均可發生該病,但兒童較為少見,而好發於中老年人,尤其是 40 歲以上者更為多見,高發年齡則為 50~60 歲。

鼻內腫塊、鼻塞、流鼻涕、流鼻血等症狀是鼻乳頭狀瘤最常見的症狀,隨著病情發展,可出現頭面部疼痛、嗅覺減退等症狀。

鼻乳頭狀瘤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鼻乳頭狀瘤的常見症狀包括:

  • 鼻內腫塊:腫瘤在鼻腔或鼻竇生長形成腫塊,大小不一致,呈紅色或者灰紅色,表面形態為乳頭狀、桑葚狀或顆粒狀。
  • 鼻塞:單側鼻塞最為常見,隨著病情的發展,症狀更加嚴重。
  • 流鼻涕:可表現為流黏稠的膿性鼻涕,有時鼻涕中帶血。
  • 流鼻血:鼻乳頭狀瘤容易出血,經常流鼻血。

鼻乳頭狀瘤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鼻乳頭狀瘤的進展過程,可能隨著腫瘤的增生和累及範圍的不同,表現出相應的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頭面部疼痛
  • 嗅覺減退
  • 鼻竇炎和鼻息肉

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避免接觸對鼻黏膜有刺激性的有毒氣體,對於高危人群而言,應提高警惕,積極治療原發病,定期體檢。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針對可變的因素:

  • 患有鼻息肉、慢性鼻-鼻竇炎等慢性炎症疾病的患者,應及時就醫、積極治療疾病、控制病情發展。
  • 感染了人類乳頭狀瘤病毒的人群,應積極進行對症治療。
  • 對於在含有大量有毒物質的環境中工作的人群,應該注意做好防護措施,如佩戴面罩等。
  • 吸菸者應該積極戒菸。

針對不可變的因素:

  • 中老年男性:對於男性,尤其是 40 歲以上中老年人群,請根據醫生建議進行定期體檢。平時注意規避前述危險因素,如積極治療鼻部慢性炎症疾病、避免接觸有害氣體、戒菸等。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