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感染後反應性關節炎: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什麼是腸道感染後反應性關節炎?腸道感染後反應性關節炎,是指腸道感染後發生的關節炎,是關節外感染髮生的關節炎症,屬於非細菌性關節炎。
  • 患病情況如何?本病多見於青年男性,暫無準確的流行病學資料。
  • 為什麼會得這個病呢?一般是由腸道細菌感染導致的。吸菸、飲酒、男性以及 HLA-B27 基因陽性是本病的危險因素。
  • 腸道感染後反應性關節炎有什麼症狀?本病的主要症狀表現為關節腫痛、發熱、腹痛和腹瀉等。
  • 腸道感染後反應性關節炎如何治療?本病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包括非甾體消炎藥、腎上腺皮質激素和抗生素等,一般預後良好。
  • 腸道感染後反應性關節炎有什麼危害?如果沒有及時接受正規治療,本病隨病程進展會出現關節滑膜炎、關節僵硬以及關節畸形,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如果及時接受正規治療,則患者病情可得到有效控制,可以獲得良好預後。
  • 腸道感染後反應性關節炎病因明確,為良性疾病,預後良好。早期發現和治療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關節腫痛;
  • 發熱;
  • 腹痛、腹瀉。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高熱:體溫高於 40 攝氏度時。
  • 昏迷或意識障礙。

建議就診科室

  • 骨科
  • 感染科
  • 急診科

醫生如何診斷腸道感染後反應性關節炎?

當醫生懷疑腸道感染後反應性關節炎時,結合腸道感染病史、血化驗、大便細菌培養和藥敏實驗、細菌血清凝集試驗、關節 X 線等檢查來確診。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體格檢查:對醫生診斷本病有幫助,通過體格檢查可以排除其他型別關節炎如骨關節炎等。
  • 血化驗:是患者就診的常規檢查,包括血常規、C 反應蛋白、紅細胞沉降率等,可以判斷患者是否合併感染,同時排除如痛風性關節炎和類風溼性關節炎。
  • 大便細菌培養和藥敏:對本病的診斷有重要意義,可以明確腸道感染病原體,以便於選擇最佳抗生素控制腸道感染。
  • 細菌血清凝集試驗:可以用於糞便細菌培養陰性的輔助診斷,如耶爾森菌和大腸埃希菌,一般會有抗體滴度的升高。
  • 關節 X 線:可以用於排除其他型別關節炎如創傷性關節炎等,常表現為關節腔積液。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有無不衛生飲食?
  • 出現症狀有多久了?
  • 是否曾到其他醫院就診?用藥及其他治療措施如何?療效如何?
  • 自己買藥治療了嗎?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是什麼毛病?
  • 病情嚴重嗎?
  • 要怎麼治療?
  • 治療效果如何?這種病可以根治嗎?
  • 會復發嗎?
  • 以後要注意些什麼?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用藥注意事項:用藥期間可能出現噁心、嘔吐、乏力等不良反應,一般都可忍受,若症狀嚴重應及時告知醫生。
  • 定期複查:每 6 個月需要到醫院複查 1 次,主要複查血化驗和關節 X 線,評估患者關節活動功能以及關節炎症是否控制。
  • 運動:關節炎症急性期以休息為主,禁忌參加各種運動,以避免關節炎症放大,關節疼痛和水腫加重,恢復期積極參加體育運動但需要適度,如跑步、游泳和籃球等,每週 2~3 次,每次不超過 1 個小時,增強體質和免疫力。
  • 飲食:清淡飲食,多吃富含維生素 C 的水果和蔬菜,如橘子、西紅柿等,多吃瘦牛肉、羊肉和雞肉,禁忌油膩、辛辣、煙燻食物、燒烤、油炸食品,如肥肉、方便麵、火鍋、烤肉等。
  • 其他:應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睡眠;防寒保暖,根據氣候變化增減衣服等。

本病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包括非甾體消炎藥、腎上腺皮質激素和抗生素等,一般預後良好。

藥物治療

  • 非甾體消炎藥:代表藥物是雙氯芬酸鈉和塞來昔布,可以緩解關節疼痛,控制炎症,消除關節腫脹,常見不良反應是乏力、腹部不適、噁心和嘔吐等。
  • 腎上腺皮質激素:代表藥物是地塞米松和潑尼鬆,起效快,可以迅速控制關節炎症反應,消除關節腫脹和疼痛,一般用於症狀比較嚴重的患者,常見的不良反應有消化道潰瘍、肢體水腫等。
  • 抗生素:使用抗生素控制腸道感染。三代頭孢類抗生素(如頭孢曲松、頭孢克肟、拉氧頭孢等),因具有較為廣泛的殺菌範圍和較低的副作用,往往被作為早期經驗性用藥,同時取標本(如糞便、血液)送檢, 後續根據藥敏試驗的結果調整用藥方案。本藥最嚴重不良反應為藥物過敏反應,可導致休克危及生命,因此用藥前常需皮試。
  • 保胃藥:由於本病需要用到非甾體類消炎藥和激素治療,為消除其副作用,因此往往需要加用保胃藥,這類藥物包括:質子泵抑制劑(代表藥物奧美拉唑、泮托拉唑),胃黏膜保護劑(代表藥物枸櫞酸鉍鉀)等,主要不良反應是食慾減退。

疾病發展和轉歸

  • 本病若不及時接受治療,隨著關節炎的反覆發生,可能會出現關節滑膜炎、關節僵硬以及關節畸形,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 經過正規治療後,患者病情可得到有效控制,可以獲得良好預後。

腸道感染後反應性關節炎的病因明確,主要為腸道細菌感染。

腸道感染後反應性關節炎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腸道感染:腸道感染常見的病原菌有福氏桿菌、志賀氏菌、大腸埃希菌、沙門氏菌、幽門螺旋桿菌、耶爾森氏菌和空腸彎曲菌等,一般是食用變質的肉類、蔬菜以及海鮮等造成腸道感染。

哪些人容易患腸道感染後反應性關節炎?

  • 吸菸:吸菸可以破壞血管內皮,降低機體免疫力,易導致腸道感染細菌進入血液,增加發病風險。
  • 飲酒:易造成基因突變,增加患病風險。
  • 男性:男性和女性均可發生本病,但該病更多見於男性患者。
  • 基因:HLA-B27 陽性患者本病發生率是陰性患者的 50 倍,故 HLA-B27 陽性基因與本病有很強的相關性。

關節腫痛、發熱、腹痛、腹瀉是腸道感染後反應性關節炎最主要的症狀。

腸道感染後反應性關節炎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腸道感染後反應性關節炎的常見症狀包括:

  • 關節腫痛:是本病最典型的症狀,常累及膝、踝和趾等關節,常呈不對稱性。
  • 發熱:一般伴有發熱,體溫在 39 攝氏度左右。
  • 腹痛、腹瀉:是腸道感染的常見症狀,腹痛一般呈痙攣性,劇痛難忍。不同的細菌感染糞便呈不同形狀,大腸埃希菌感染呈血樣便,空腸彎曲菌感染呈黏液便或稀水樣便,志賀氏菌感染呈膿血便。

腸道感染後反應性關節炎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本病隨病情進展可能會出現關節滑膜炎、關節僵硬以及關節畸形。

常見併發症包括:

  • 關節滑膜炎:以膝關節常見。
  • 關節僵硬:因關節滑膜增生,可以導致關節屈伸活動受限,再加上關節疼痛,長期可以導致關節僵硬。
  • 關節畸形:關節炎反覆出現,可以導致關節軟骨破壞,最終造成關節畸形。

通過以下預防方式,可以有效避免腸道感染後反應性關節炎的發生。

  • 戒菸。
  • 限酒:每日飲酒不超過 50 毫升。
  • 煙齡和酒齡大於 5 年者需每年到醫院體檢,主要檢查血化驗。
  • 需注意飲食健康,不吃生食,如生牛肉、海鮮等,儘量不吃火鍋、剩菜剩飯等。
  • 平時注意加強鍛鍊,多參加跑步、籃球和足球等運動,每週 3~4 次,每次 1~2 個小時,增強身體體質和免疫力。
  • 有條件者可行基因檢測:HLA-B27 基因的監測。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