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骨造釉細胞瘤: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長骨造釉細胞瘤是一種生長緩慢的罕見骨原發低度惡性腫瘤(惡性程度不高),多表現為疼痛和腫脹。
  • 長骨造釉細胞瘤佔原發性骨腫瘤的 0.4%,男性的患病率高於女性,大部分患者好發於脛骨(位於小腿的內側),也可發生於長骨(主要存在於四肢,呈長管狀),長骨造釉細胞瘤的平均就診年齡為 34 歲。本病具體發病率仍不詳。
  • 本病具體病因尚不明確,外傷、年齡位於 20~40 歲、男性等為長骨造釉細胞瘤的危險因素。
  • 長骨造釉細胞瘤根據組織形態不同可分為 4 種類型,即基底細胞型、梭形細胞型、鱗狀細胞型和腺樣結構型。
  • 本病的主要症狀是病變部位出現區域性腫脹和疼痛。本病好發於長骨的骨幹和幹骺端,尤其好發於脛骨。
  • 長骨造釉細胞瘤主要治療方法為手術治療,對放療、化療都不敏感(治療無效)。
  • 長骨造釉細胞瘤會影響肢體功能,嚴重時截肢處理。如果腫瘤得不到徹底切除會轉移,一般向肺、淋巴結、骨內轉移,嚴重時會縮短壽命。
  • 長骨造釉細胞瘤早期以區域性淋巴結轉移為主,遠期多轉移到骨和肺部。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脛骨及長骨部位區域性腫脹和疼痛。
  • 肌肉萎縮。
  • 鄰近關節功能障礙:如出現活動不便、無法做腿部彎曲動作等。
  • 感染:如出現發熱、疼痛、皮疹、全身不適、乏力、嘔吐等。
  • 肢體畸形:如出現內翻足(兩足呈向內翻的畸形)、O 型腿等。
  • 骨折。

建議就診科室

  • 骨科
  • 腫瘤外科

醫生如何診斷長骨造釉細胞瘤?

醫生通常通過體格檢查及影像學檢查疑診長骨造釉細胞瘤,最終通過病理檢查確診。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體格檢查:為了檢查患者四肢的腫脹情況、關節運動障礙的程度,若四肢出現畸形,觀察畸形具體型別,便於後期的手術治療。
  • X 線檢查:該檢查是長骨造釉細胞瘤主要檢查,為了確定長骨是否出現骨質破壞。
  • CT:該檢查可清楚顯示骨質破壞的部位,對後期的治療有幫助作用。
  • 磁共振成像:該檢查可反映腫瘤的囊實性成分,以協助鑑別診斷,並清楚顯示骨質破壞程度、骨髓腔侵及範圍、軟組織腫塊與周圍結構的關係,協助對該病進行分期。
  • 病理檢查:該檢查是確診本病的重要依據,可與其他骨骼及腫瘤性疾病相鑑別。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何時發現有腫塊的?按壓腫塊會有疼痛感嗎?
  • 夜間疼痛會更明顯嗎?
  • 除了此腫塊外,身體的其他部位還有腫塊嗎?
  • 此前曾受外傷嗎?如果曾受外傷,具體在身體的哪個部位?
  • 現在有頭痛、鼻衄、耳聾等症狀嗎?
  • 現在還能正常活動嗎?提起重物時會疼痛劇烈嗎?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為何會患此疾病?
  • 此疾病會導致哪些併發症?
  • 需要接受哪些檢查?
  • 若想治癒此疾病大約需要多長時間?
  • 此疾病會復發嗎?複查頻率如何?
  • 此疾病是否會導致骨折?
  • 醫保可以報銷此疾病的治療費用嗎?

應按時複查,飲食以清淡為主,避免勞累,注意休息,避免受傷。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術後注意事項:如果患者接受了手術,術後敷料 1 天應更換 2 次,保證衛生。保持引流管暢通,避免擠壓。
  • 用藥注意事項:患者需注意不良反應,若出現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等症狀,應及時就醫。
  • 術後複查:6 個月或 1 年需要到醫院複查一次,主要複查 X 射線、CT 等專案以評估腫瘤是否復發。
  • 飲食:
    • 若為手術患者,術後清醒無噁心、嘔吐症狀即可飲食,應進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粗纖維流質低糖食物,如芹菜、白菜、米湯等。
    • 若為非手術患者,應多吃含有高蛋白、高能量、高維生素類的食物,如肉類、蛋類、豆類、水果蔬菜等。避免吃發黴變質、醃製、熏製、烤制、油炸類的食物。
  • 運動:
    • 若為手術患者,術後是需要臥床休息、2~3 周後可下床活動、活動度要小,術後患者應定時按摩,可進行適當的鍛鍊,如負重行走、上下樓梯等。
    • 若為非手術患者,可以運動,運動強度適中,每次運動 1 個小時左右,1 周運動 1~3 次。
  • 其他:患者在治療期間應戒菸、限酒。

長骨造釉細胞瘤最常用的治療方法為手術治療。

藥物治療

止痛類藥物:常用藥物如布洛芬、酮洛芬、雙氯芬酸、萘普生等,其作用為緩解腫瘤帶來的疼痛感。

手術治療

  • 截肢術:適用於具有惡性改變特徵、常伴有轉移且容易復發的患者,目的是切除腫瘤。該方法會使患者日後活動不便,降低患者的生存質量。
  • 脛骨橫向骨搬移術:該方法可促進下肢的血液迴圈重建,也可彌補骨骼缺失,能較好解決骨缺損問題,對軟組織創傷小,適用於幼年及青少年長骨造釉細胞瘤患者。
  • 刮除術:只是將腫瘤刮除,適用於早期的體積較小的腫瘤。
  • 區域性切除骨水泥填充術:此方法取材方便、方法簡單、安全可靠、費用低廉,也可有效解決較大面積切除腫瘤帶給患者的不良反應。骨水泥填充時會產生高溫,可殺滅腫瘤切緣殘餘的腫瘤細胞。適用於良性病變特徵的患者,一般預後較好,不易復發。
  • 植骨術:將正常骨組織移植到患者體內骨骼缺陷的部位,減少患者因缺失骨骼引起的不良反應,植骨效果好,適應度高,可儘快恢復患者的生存質量,但費用較高。此為常用的治療方法,適用於良性病變的患者,預後好、一般不易復發。

疾病發展和轉歸

長骨造釉細胞瘤區域性完整切除多預後良好,少部分區域性刮除可復發,少數患者術後 10~20 年還會復發,故應長期隨訪。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可引起一系列併發症,如病理性骨折、骨纖維異樣增殖症等,該病早期會向淋巴結轉移,晚期向骨及肺轉移,會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導致其行為不便,嚴重時影響壽命。
  • 經過正規治療後,大部分患者治癒率較高,複發率較低,若患者晚期才採用正規治療,一般會截肢處理,降低生活質量,若患者及時採用正規治療,不會對生活質量有太大影響。

長骨造釉細胞瘤主要病因尚不明確,但與年齡、性別、外傷等因素密切相關。

長骨造釉細胞瘤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此類腫瘤的病因尚不明確,有待進一步研究予以證實。

哪些人容易患長骨造釉細胞瘤?

有如下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該疾病:

  • 20~40 歲者:長骨造釉細胞瘤發病年齡在 3~85 歲,但好發於 20~40 歲。
  • 男性:雖然男性和女性都可能發生,但該病更多見於男性患者。
  • 外傷史:該病常發生於具有外傷史的人群。

區域性(好發於長骨、脛骨處)腫脹和疼痛等症狀是長骨造釉細胞瘤最常見的症狀。

長骨造釉細胞瘤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長骨造釉細胞瘤的常見症狀包括:

  • 疼痛:早期為症狀輕微疼痛,隨著疾病發展,可出現四肢腫脹和疼痛(間歇性微痛或鈍痛),夜間較明顯。
  • 體表包塊:大小為 1.5 釐米左右,好發於長骨及脛骨處,質地堅硬、表面凹凸不平、伴有肌肉萎縮。
  • 鄰近關節功能障礙:活動不便、無法做腿部彎曲動作等。

長骨造釉細胞瘤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隨著長骨造釉細胞瘤進展,常見併發症包括:

  • 病理性骨折:表現為在沒有外力或輕微外力在作用下發生的骨折,嚴重者還可導致肢體畸形。
  • 骨纖維異樣增殖症:這是因為良性腫瘤惡變會使骨質受到破壞,表現為骨骼畸形和腫脹,並伴有眼球移位、額頭隆起、頭痛、鼻衄(流鼻血)、耳聾、面癱等。
  • 感染:表現為發熱、疼痛、皮疹、全身不適、乏力、嘔吐等。
  • 假關節形成(骨折不癒合):骨折部位在移動或負重時長生強烈的疼痛感。
  • 轉移至淋巴結、肺部相關表現:表現為咳嗽、淋巴結腫大、咽痛等。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避免受傷:在工作和生活中,避免受到外傷。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