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石性腸梗阻: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腸石性腸梗阻是指由不溶於水和消化液的沉澱物、進食的食物和腸內容物生成的結石(即腸石)堵塞腸腔所引起的腸梗阻,好發於小腸下段,症狀表現不典型,容易誤診、延誤治療。
  • 腸石的形成是最主要病因。進食柿子、便祕、精神病、胃大部切除術後等是腸石性腸梗阻的危險因素。
  • 根據發病原因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前者腸石形成原因可能是由於胃酸分泌過度和腸腔細菌過度繁殖,其又可分為真性腸石(由腸黏膜上皮、小糞石、果核等組成核心,經無機鹽沉積形成結石)、藥物性腸石(長期服用鈣、磷、鎂等藥物後在腸道內形成結石)和混合性腸石(又稱植物毛糞石,是由進食的食物或吞食毛髮形成的結石);後者腸石是由膽結石進入腸道形成。
  • 早期常為高位不全性腸梗阻,表現為噁心、嘔吐、陣發性腹痛,腹痛隨腸蠕動加劇,排便、排氣後緩解;當腸石蠕動到迴腸末端時出現完全性腸梗阻,表現為腹痛加劇、腹脹明顯等。
  • 腸石一般較硬,可引起腸壁潰瘍、出血、壞死、穿孔,故疾病一旦確診,應以手術治療為宜。
  • 若治療不及時,可發展為嵌頓疝或絞窄疝,表現為機械性腸梗阻(腸管堵塞不通,患者會出現腹脹、肛門停止排便排氣)、腸穿孔、急性腹膜炎(患者會出現腹部壓痛、腹肌緊張和手指按壓後突然放開時腹部劇烈疼痛),甚至威脅患者的生命。
  • 一旦發現後,應儘早手術,解除梗阻,其預後效果尚可。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腹部絞痛;
  • 腹脹;
  • 噁心、嘔吐。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腹痛加劇;
  • 肛門停止排氣排便;
  • 腹膜炎體徵:腹部壓痛、腹肌緊張及手指按壓後突然放開時腹部劇烈疼;
  • 暈厥、休克表現:可出現脈搏細速、呼吸急促、面板溼冷和意識淡漠等變化。

建議就診科室

  • 急診科
  • 普通外科

醫生如何診斷腸石性腸梗阻?

臨床醫生一般通過詢問患者病史,結合患者症狀、體徵和相關輔助檢查,即可初步診斷腸石性腸梗阻。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B 超檢查:具有無創、簡便、便宜等優勢,可以排除佔位性病變,可發現腸腔內出現腸石的聲團,則有助於明確診斷;
  • 胃十二指腸鏡檢查:無創,可直接肉眼下觀察,可發現小腸上段結石;
  • X 線檢查:腹部 X 線平片可顯示腸腔結石影,有助於明確診斷;
  • 電子計算機斷層檢查(CT):腹部 CT 不僅可以清晰顯示腸梗阻,而且在明確腸腔結石影上明顯優於腹部平片,是目前腸石性腸梗阻最具價值的檢查。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什麼時候發現症狀的?持續多長時間了?
  • 症狀是間歇性發作的,還是持續性發作的?
  • 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嗎?
  • 有進食柿子、山楂等食物嗎?
  • 有做過胃大部切除手術嗎?
  • 是否在別的醫院做過什麼檢查或治療?相關資料有帶過來嗎?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為什麼會出現這個症狀?
  • 這個病會遺傳嗎?
  • 目前最好的治療方案是什麼?
  • 治療後會有後遺症嗎?
  • 治好後還會復發嗎?
  • 平時要怎麼預防?

腸石性腸梗阻一旦確診,就應進行積極手術治療,且要關注日常注意事項,才能取得最大的獲益。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術前注意事項:腸石性腸梗阻一般需要手術干預,術前需要調整自己的不安情緒;
  • 引流管注意事項:術後一般會放置腹腔引流管,應注意引流管的通暢,避免擠壓,術後第 1 天正常量為 300 毫升以內,若過多,應及時告知醫生;另一般引流液的顏色為淡黃色的,若出現異常,要及時告知醫生;
  • 傷口:腹部切口 3 天左右換一次藥,縫線一般術後 1 周拆除,如有發現切口紅腫、疼痛或滲出的,應及時告知醫生;
  • 飲食:腸切開取石,術後禁食時間較長,期間需要靜脈營養支援,待胃腸功能恢復排氣後,可從流質飲食、半流質飲食、普食慢慢過渡;
  • 運動:術後患者應避免 3 個月內劇烈運動或重體力勞動。

腸石性腸梗阻原則上一經確診,應以手術治療為宜,解除梗阻。

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是治療腸石性腸梗阻最有效的方法,手術的目的是處理腸石,解除梗阻。

手術方式應根據術中情況而定:

  • 壓碎結石,擠入大腸:部分患者腸腔的膽石可先擠壓碎,然後將小結石送入盲腸後從肛門排出,但切忌強行擠壓,損傷腸壁;
  • 腸管切開取石術:腸管沒有明顯病變或壞死穿孔的,先將結石擠壓到近端擴張的腸管,再切開腸繫膜緣取石;
  • 病變腸管切除吻合術+腸管切開取石術:如出現腸管壞死或狹窄者,則需將病變腸管切除吻合和取出結石;
  • 腸外接術:當患者一般情況較差,病情不允許切除腸管時,可先將病變腸管近端置於腹壁,做個造瘻,待患者一般情況改善時,再予行病變腸管切除術;
  • 術中腸管探查,排除膽道結石或膽道疾病,如有,可同時予以處理。

其他治療方法

非手術治療:對於少數患者,可嘗試保守治療,如胃腸減壓(下胃管,將胃內容物引流出來,減輕腹脹)、糾正水電解質平衡、加用腸道潤滑劑及食用麻油促進腸石排除等,如保守效果欠佳,應果斷手術治療,避免延誤病情。

疾病發展和轉歸

  • 如不積極治療,隨著病程進展,可發生腸管嵌頓或絞窄,導致腸缺血、壞死,進而引起中毒性休克,嚴重威脅患者生命。
  • 如若儘早手術治療,其預後尚可。

腸石的形成是腸石性腸梗阻的直接病因。

腸石性腸梗阻形成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胃酸分泌過多:胃酸分泌過多使空腸的 pH 值降低,膽酸在較低的 pH 值環境中不溶於水,形成膽酸結晶,膽酸結晶作為結石的核心,經無機鹽沉積形成結石;
  • 腸腔細菌過度繁殖:細菌在腸袢中過度繁殖,可使空腸的 pH 值降低,同時分解膽鹽為膽酸,如上述進而形成結石;
  • 不適當進食(尤其是進食柿子):柿子中含有鞣酸,鞣酸與胃酸接觸後形成膠狀凝固,當空腹大量進食柿子時,越容易形成柿石,進入腸腔後停留在狹窄部位,尤其是回盲部,導致梗阻。

哪些人容易患腸石性腸梗阻?

  • 進食柿子:因柿子中的鞣酸與胃酸接觸後形成膠狀物沉澱;
  • 便祕:尤其是老年人便祕時,腸道糞便蓄積,水分逐漸吸收,糞便乾硬,大的容易堵塞腸管;
  • 精神失常者:精神病失常者有異食癖,進食自己或他人、動物的毛髮,形成堅硬團塊堵塞腸管;
  • 胃大部切除術病史:胃大部切除術後患者,胃蠕動緩慢、排空延緩,使胃內容物與胃酸接觸時間延長,容易形成胃石;
  • 有腸道憩室病史:腸道憩室處容易沉積,形成腸石;
  • 有腸腔狹窄病史。

腸石性腸梗阻早期常為高位不全性腸梗阻,表現為噁心、嘔吐、陣發性腹痛,腹痛隨腸蠕動加劇,排便、排氣後緩解;當腸石蠕動到迴腸末端時出現完全性腸梗阻,表現為腹痛加劇、腹脹明顯等。

腸石性腸梗阻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腸石性腸梗阻的常見症狀包括:

  • 腹部絞痛:當結石嵌頓於腸管時,刺激腸壁肌肉痙攣收縮,引起痙攣痛;
  • 噁心、嘔吐:腸石梗阻平面較高時,引起高位腸梗阻,可出現噁心、嘔吐;
  • 腹脹進行性加重:腸石梗阻平面較低時可引起低位腸梗阻,引起腹脹;
  • 停止排氣、排便:腸石梗阻平面較低,且阻塞嚴重時,可導致肛門停止排氣、排便。

腸石性腸梗阻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腸扭轉:腸石所在的腸管與周邊腸管比較,受重不協調,在體位突然變化或劇烈運動時,容易產生腸扭轉;
  • 腸絞窄:嵌頓的腸石持續性壓迫腸壁,易導致腸壁血運障礙;
  • 腸穿孔:腸絞窄進一步進展,可導致腸壁壞死、穿孔;
  • 感染性休克:患者因為嚴重感染,引起的脈搏細速、呼吸急促、面板溼冷和意識淡漠等變化;
  • 術後併發症:如切口感染、敗血症、消化道出血等。

腸石性腸梗阻主要原因是因為腸石的形成引起的腸腔梗阻,因此預防腸石的形成是關鍵。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 避免長期進食含有鈣、磷、鎂的藥物;
  • 對於有進食動物毛髮、樹葉纖維的精神失常者,應注意行為引導和治療;
  • 避免一次性進食過多柿子,尤其是空腹時;
  • 老年應積極防治便祕,如飲食或藥物調理;
  • 有胃大部切除病史的患者,可輔助促胃排空的藥物,並定期複查胃鏡。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