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繫膜惡性淋巴瘤: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腸繫膜實性腫瘤多為惡性,其中以惡性淋巴瘤發生率最高,其次為平滑肌肉瘤,纖維肉瘤等。良性腫瘤則以淋巴管瘤、纖維瘤、神經纖維瘤等多見。

  • 淋巴瘤是以主要原發於淋巴結或其他外周淋巴組織(如胃壁、腸壁等)的惡性腫瘤。淋巴結外器官中原發於胃、腸道惡性淋巴瘤相對較多見,但原發於腸繫膜的惡性淋巴瘤則較為少見。
  • 惡性淋巴瘤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未確定。現認為其病因和發病機制可能與以下幾點有關:1、長期暴露與化學汙染環境;2、特殊病毒及其他病原體感染,如 EBV、HTLV-Ⅰ(人類 T 細胞淋巴瘤/白血病病毒)、肝炎病毒 C(HCV)、HIV、人類皰疹病毒-8(HHV-8)、博氏疏螺旋體等;3、免疫功能異常,如器官移植後的免疫功能低下;4、放射線的接觸;5、化療藥物等。
  • 對原因不明的腹部腫塊,腹痛及消瘦、排便排氣不暢等症狀要引起重視;也有少部分患者區域性症狀不明顯,以發熱、面板瘙癢、盜汗及消瘦等全身症狀為最早出現的臨床表現。因其臨床症狀不特異,易與其他腹痛、腹部包塊、發熱等相同症狀的臨床疾病相混淆,較易漏診。
  • 腸繫膜惡性淋巴瘤是全身淋巴系統病變的區域性表現,腫瘤常為多發,且多位於腸繫膜根部,患者全身症狀較明顯,手術切除率低。若能早期發現,臨床診斷後以手術治療,配合及時而系統的放療、化療等綜合治療,是可能獲長期生存的關鍵。
  • 建立健康規律的生活方式,避免經常熬夜、長期接觸化學物質和未防護的放射線等。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 腹部包塊,經影像學提示為淋巴結腫大,經一般抗炎治療無效時。
  • 腹部淋巴結腫大及發熱雖有反覆,但總的發展趨勢為進展性。
  • 不明原因的長期低熱或週期性發熱應考慮淋巴瘤的可能,特別是伴有面板瘙癢、多汗、消瘦及發現淺表淋巴結腫大,尤其是雙側滑車上淋巴結腫大時。

建議就診科室

  • 普外科
  • 血液科

醫生如何診斷腸繫膜淋巴瘤?

此病較易誤診,發病早期診斷率很低,早期腫瘤較小,臨床無症狀或輕微,不易引起患者重視,不能早期發現。一旦腫塊增大,常伴有急腹症或其他症狀,易誤診為其他病變。

具體檢查方法

  • 臨床體檢與影像學檢查相結合:腸繫膜腫瘤多有可橫向推動的特點,綜合 B 超、胃腸造影檢查可獲得腸繫膜腫瘤的間接徵象。
  • CT 檢查:不僅能從發生部位鑑別出腸繫膜腫瘤,而且能檢出體積較小的腸繫膜腫瘤。
  • 病理診斷:此為診斷的金標準,可通過腫塊穿刺或剖腹探查取活檢以明確診斷。
  • 腹腔鏡檢查:近年來較多應用於臨床,進一步提高了腸繫膜淋巴瘤的確診率。

需與之相鑑別的診斷

炎症所致腸繫膜淋巴結腫大、腸繫膜淋巴結結核、腸繫膜囊腫等。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有何症狀?症狀持續了多久?
  • 症狀有何變化?有何原因會導致症狀加重或減輕?
  • 症狀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 症狀持續加重還是維持穩定?
  • 是否自行用過藥?是否有效緩解症狀?
  • 是否有其他疾病史?
  • 是否長期口服免疫抑制劑?
  • 平時工作與生活的環境,如是否長期接觸化學物質或放射線,是否長期吸菸等?
  • 是否有近親的家族史?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什麼原因導致腸繫膜淋巴瘤?
  • 需要做哪些檢查可以確診?
  • 推薦採用什麼方案治療?
  • 需要治療多長時間?
  • 能治癒嗎?會復發嗎?
  • 有併發症和後遺症嗎?
  • 治療期間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 在生活中需要注意什麼?
  • 這種疾病是否有遺傳傾向?我的家人需要進行該病的篩查嗎?
  • 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減少熬夜;
  • 多接觸大自然,加強鍛鍊身體,增強自己的體質;
  • 飲食上要均衡營養,多吃新鮮的食物,減少防腐劑及食品新增劑的攝入;
  • 不要頻繁的使用化學物品;
  • 有症狀後,應及時就醫,避免拖延加重病情。

腸繫膜惡性淋巴瘤是全身淋巴系統病變的區域性表現,腫瘤常為多發,且多位於腸繫膜根部,患者全身症狀較明顯,手術切除率低。因此,腸繫膜惡性淋巴瘤應以放療和化療為主要治療手段,系統而及時的放療、化療、免疫、中醫中藥等綜合治療。

  • 臨床診斷為腸繫膜惡性淋巴瘤者,若及時而系統地行放療、化療,可能獲長期生存。
  • 對於體積較小或數量不多的腸繫膜惡性淋巴瘤,應儘量作腫瘤切除,然後再輔加放療和化療。
  • 腫塊較大或在腸繫膜多處發生,則可作減瘤手術或切取活檢,病理診斷明確後再輔以化療和放療。

腸繫膜淋巴瘤發展及轉歸

原發性腸繫膜惡性淋巴瘤雖屬一般結內惡性淋巴瘤範疇,但因臨床上少見,早期發病隱匿,較易誤診,延誤治療,預後欠佳。

腸繫膜淋巴瘤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惡性淋巴瘤的發病原因至今仍然不很明確。流行病研究發現其與多種因子相關,包括免疫功能失調、感染、家族易感性、化學因素、物理因素、生活方式等,大多是多種因子共同作用的結果。

  • 免疫功能失調與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發病密切相關,器官移植後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發生 NHL 的風險增加 2 ~ 15 倍。患者有免疫缺陷病,如干燥綜合徵、類風溼關節炎、橋本甲狀腺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患者淋巴瘤的發病率高於普通人群。
  • 病毒感染和細菌感染。EB 病毒(EBV)與 HL、伯基特淋巴瘤、NK/T 細胞淋巴瘤以及腸道 T 細胞淋巴瘤的發病有關。Ⅰ型人類 T 細胞淋巴瘤病毒(HTLV-Ⅰ)與成人 T 細胞白血病/淋巴瘤有關。
  • 有時可見明顯的家族聚集性,有惡性淋巴瘤家族式的人群患病的概率高。
  • 可能與淋巴瘤相關的化學物質有有機溶劑、殺蟲劑、除草劑、燃料等。苯妥英鈉、麻黃鹼以及某些抗癌藥物也可能與 NHL 有關。

哪些人容易患腸繫膜淋巴瘤?

  • 器官移植後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
  • 患有免疫缺陷病,如干燥綜合徵、類風溼關節炎、橋本甲狀腺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且病情控制欠佳者。
  • 有直系親屬患有疾病的,曾經在瑞典進行的一項大規模病例對照調查表明,同胞兄弟姐妹患有淋巴瘤的人群發病率比一般人群高 2 倍多,父母有淋巴瘤疾病的人群發病率比一般人高 1.6 倍。
  • 長期暴露於某些化學物質,如接觸除草劑、殺蟲劑,未做好防護。
  • 放射線長期接觸,未做好放射防護的人群。
  • 吸菸,尤其是重度吸菸者(≥720 支/年)比不吸菸者發生濾泡淋巴瘤可能的相對危險度增加 45%。

腸繫膜淋巴瘤常缺乏早期的臨床表現,以腹痛及腹部腫塊為主,同時伴有發熱、消瘦、食慾減退、腹瀉、黑便等症狀。

如腫瘤較大時,可觸及多個腫塊融合的節結狀腫塊,一般都較硬,伴有壓痛,多數腫塊較固定。

如有的浸潤腸壁可引起腸梗阻,多為慢性不完全性腸梗阻,這可能與腫瘤組織直接浸潤破壞腸壁,及影響腸功能的緣故。腫瘤一旦破潰則併發腹膜炎,出現急性腹痛等症狀。

腸繫膜淋巴瘤有哪些常見症狀?

  • 腹痛:可為慢性或急性的腹痛;
  • 腹部包塊:一般都較硬,伴有壓痛,多數腫塊較固定,難以推動;
  • 腸梗阻:如噁心、嘔吐,腹痛、腹脹,停止排氣排便;
  • 黑便及便血:若侵犯至腸管可出現黑便或便血;
  • 淺表淋巴結腫大:惡性淋巴瘤除了區域性腸繫膜淋巴結腫大,還可能會伴有其他部位的淋巴結腫大,如頸部淋巴結,鎖骨上淋巴結;
  • 全身症狀:發熱、面板瘙癢、盜汗及消瘦等;
  • 貧血:10% ~ 20% 患者在就診時即有貧血,甚至可以發生於淋巴結腫大之前。

腸繫膜淋巴瘤併發症有哪些?

  • 腸梗阻:腫瘤生長浸潤腸壁時可引起腸梗阻,多為慢性不完全性腸梗阻,患者可出現發熱、腹痛、腹脹,噁心、嘔吐,厭食,排便、排氣不暢或停止排便排氣。
  • 腹膜炎:腫瘤一旦破潰則併發腹膜炎,出現急性腹痛等症狀,如發熱,噁心、嘔吐,持續、劇烈的腹痛,深呼吸變換體位時可加重。嚴重的腹膜炎可出現感染中毒症狀,如高熱、脈率增快、脈搏細弱、呼吸急促、血壓下降,意識不清等。
  • 平時要注意接觸環境的安全,避免長期接觸化學制劑和無防護的放射線環境,減少患病機會;
  • 改善生活作息,增強體質,減少特殊病毒的感染機會;
  • 合併風溼免疫系統疾病時應及時診治,避免造成嚴重發展。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