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息肉: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腸息肉是指腸黏膜表面突出的異常生長的組織,在沒有確定病理性質前統稱為息肉。其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男性多見。以結腸和直腸息肉為最多,小腸息肉較少。息肉主要分為炎症性和腺瘤性兩種。

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癒後可自行消失;腺瘤性息肉一般不會自行消失,有惡變傾向。檢出息肉和確定其病變性質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進行全結腸鏡(包括病理)檢查並在腸鏡下進行干預治療。

檢查

1.直腸指診可觸及低位息肉。

2.肛鏡、直腸鏡或纖維結腸鏡可直視見到息肉。

3.鋇灌腸可顯示充盈缺損。

4.病理檢查明確息肉性質,排除癌變。

診斷

1.便血或黏液血便史。

2.肛診或腸鏡發現息肉。

3.鋇灌腸見充盈缺損。

4.病理診斷排除癌變。

1.微創治療(內鏡)

符合內鏡下治療指徵的息肉可行內鏡下切除,並將切除標本送病理檢查。

2.手術治療

息肉有惡變傾向或不符合內鏡下治療指徵;或內鏡切除後病理髮現有殘留病變或癌變。

3.藥物治療

(1)對症治療如有出血,給以止血,並根據出血量多少進行相應處置。

(2)病因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導致的炎性息肉參見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

(3)預防治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患者可服用塞來昔布減少腺瘤性結直腸息肉數目,每日兩次,與食物同服。

1.炎症、病毒感染

感染炎性息肉與腸道慢性炎症有關,腺瘤性息肉的發生可能與病毒感染有關。

2.年齡

結直腸息肉的發病率隨年齡增大而增高。

3.胚胎異常

幼年性息肉病多為錯構瘤,可能與胚胎髮育異常有關。

4.生活習慣

低食物纖維飲食與結直腸息肉有關;吸菸與腺瘤性息肉有密切關係。

5.遺傳

某些息肉病的發生與遺傳有關,如家族性非息肉病大腸癌(HNPCC);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等。

臨床表現

根據息肉生長的部位、大小、數量多少,臨床表現不同。

1.間斷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帶血,多為鮮紅色;繼發炎症感染可伴多量黏液或黏液血便;可有裡急後重;便祕或便次增多。長蒂息肉較大時可引致腸套疊;息肉巨大或多發者可發生腸梗阻;長蒂且位置近肛門者息肉可脫出肛門。

2.少數患者可有腹部悶脹不適,隱痛或腹痛症狀。

3.伴發出血者可出現貧血,出血量較大時可出現休克狀態。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