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先天性心臟病: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先天性心臟病是由於胎兒時期發育異常而引起的先天性心血管疾病。該病多在兒童期發病,為什麼會出現成人先天性心臟病?主要見於以下幾種情況:
    • 幼兒時期沒有症狀,成年後體檢時偶然發現,或者成年後才出現症狀,被診斷為先天性心臟病。
    • 幼兒時期症狀較輕,沒有接受特殊治療,發育至成年。
    • 幼兒時期發現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經過治療後長大成人。
  • 由於醫療技術進步,大部分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經治療後能長大成人,導致成人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增多。目前在成人中,約有 0.3% 患有成人先天性心臟病。
  • 先天性心臟病實際是一大類出生時即患有的心血管疾病的統稱,包括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房間隔缺損、法洛四聯症、大動脈轉位、肺動脈瓣狹窄、主動脈縮窄等。
  • 輕者可沒有症狀,病情較重的患者常表現為口脣青紫(紫紺)、感覺心跳得厲害(心悸)、呼吸急促、乏力、眩暈等。
  • 目前治療方法主要包括手術和藥物治療。治療主要是糾正心臟的異常血流、缺損、狹窄等,恢復心臟正常結構和血液流動。但是部分患者由於患病時間較長,身體情況較差,手術難度大或難以耐受手術。
  • 成人先天性心臟病可能誘發心力衰竭、肺水腫、心律失常等疾病,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嚴重時可能導致猝死。此外,有些女性患者還面臨著心功能差難以負擔懷孕的問題。
  • 為預防先天性心臟病,母親在懷孕早期應積極預防感染,如風疹、流行性感冒、腮腺炎等,避免接觸放射線及有害物質,注意均衡飲食。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心悸。
  • 呼吸急促。
  • 乏力。
  • 胸悶胸痛。
  • 出現杵狀指。
  • 出現紫紺。
  • 眩暈。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持續心悸不能緩解。
  • 意識喪失,暈厥。
  • 嚴重呼吸困難。

建議就診科室

  • 心臟外科
  • 心血管內科
  • 急診科

醫生如何診斷成人先天性心臟病?

醫生首先會查體和詢問病情和病史,如果懷疑是成人先天性心臟病,通常會建議進行心電圖、超聲心動圖等檢查。

  • 查體:主要是觀察患者是否消瘦、呼吸情況如何、是否精神狀態不佳、聽診是否存在心臟雜音等。
  • 心電圖:瞭解心臟是否有心肌缺血、結構異常和跳動節律異常。
  • X 線檢查:觀察心臟是否增大,還可觀察是否存在肺部血液過多。
  • CT 及增強 CT 檢查:通過注入造影劑(一種染料、讓血管更好顯影)及三維成像技術,評估心臟畸形的具體情況。
  • 造影檢查:該檢查過程是,一般是在大腿根部穿刺插入一根導管到達心臟,通過導管向心髒部位注射造影劑,通過 X 線觀察顯影情況,瞭解心臟畸形的具體情況。一般只在診斷複雜性先天性心臟病時運用此手段,還可幫助決定是否進行手術治療。
  • 超聲心動圖:判斷心臟畸形的具體情況,是否存在異常血流等。
  • 磁共振成像(MRI):也能起到輔助診斷的作用。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發現胸口不適、心悸有多久了?
  • 還有哪些不適?
  • 一般在什麼情況下感到不適?
  • 有哪些因素會加重或緩解不適嗎?
  • 有沒有被診斷過先天性心臟病?
  • 如果有先天性心臟病,接受過治療嗎?採用何種藥物?曾接受手術嗎?療效如何?
  • 母親在懷孕時曾篩查風疹病毒嗎?
  • 母親在懷孕時曾服用藥物嗎?具體是何種藥物?
  • 母親在懷孕時是否曾接觸射線?是否曾接觸有毒有害物質?
  • 父親、母親及直系親屬是否有心臟病史?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患的是何種疾病?對壽命有影響嗎?
  • 此疾病能治癒嗎?為什麼先天性心臟病現在才發作?
  • 該如何治療?可以僅用藥物治療嗎?
  • 手術可以根治此疾病嗎?費用多少?醫保可以報銷嗎?
  • 手術對未來的生活有影響嗎?
  • 此疾病會復發嗎?
  • 可以運動嗎?
  • 生活中有哪些注意事項?
  • 此病會遺傳嗎?
  • 此病有預防措施嗎?
  • 術後注意事項。術後應注意保持傷口清潔、乾爽,防止細菌感染。如有滲血、滲液,應及時求助醫護人員更換敷料。注意保持引流管通暢,不可摺疊引流管。若有其他不適,應及時告知醫生。
  • 用藥注意事項。用藥期間可能出現乏力、噁心、嘔吐、腹痛、皮疹、發熱、倦怠或睡眠異常等不良反應,一般都可忍受,若症狀嚴重應及時告知醫生。
  • 複查。通常建議每 3 個月到醫院複查一次,主要複查心電圖、超聲心動圖等,目的是評估疾病進展情況及心功能情況。
  • 飲食。
    • 若接受了手術,術後 1~3 天內,應進食流質飲食,逐漸過渡至半流質、普通飲食。日常應多吃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如雞蛋、豆類、瘦肉粥等。
    • 若未行手術,飲食一般沒有明顯禁忌,建議多進食高蛋白、高熱量、高纖維含量的食物,保持大便通暢。
  • 運動。
    • 若接受了手術,術後應遵醫囑臥床休息,在術後早期儘量避免下床走動,可在床上活動四肢,在護士或家屬幫助下變換體位,保持下肢血流回流通暢。視患者恢復情況,醫生會建議適時下床在床邊活動。
    • 若未行手術,也應避免劇烈運動,防止因為缺氧出現暈厥。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適當的運動。
  • 大小便管理。保持大便通暢,避免用力排便,如大便乾燥或排便困難,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軟化大便的藥物。
  • 戒菸、戒酒。吸菸飲酒均不利於心臟健康,應戒菸戒酒。

目前主要的治療方式為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經過有效規範的治療,能夠消除大部分患者的症狀,使其維持正常的生活質量。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的目的是,改善症狀,提高生活質量,維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常用藥物包括以下。

  • 強心類藥物:例如地高辛、米力農等,有助於改善心臟功能。
  • β受體阻滯劑:如美託洛爾、比索洛爾等,可以減慢心率、降低心肌的耗氧量,從而改善心臟功能。
  • 利尿劑:如呋塞米、螺內酯、氫氯噻嗪等,有助於減少體內的水分,降低心臟需要泵出的血液總量,改善心力衰竭。
  •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此類藥物名稱中通常帶“普利”二字,例如卡託普利、貝那普利等,其作用是抑制微觀上的心肌細胞結構和功能改變,防止心臟擴大。
  • 抗生素:如頭孢曲松、阿奇黴素等,主要是用於治療伴發於先天性心臟病的肺部感染。
  • 肺動脈高壓治療藥物:如西地那非等,目的是降低肺動脈壓力,改善症狀。

手術治療

  • 介入治療:醫生通常是在患者的大腿根部穿刺,伸入一根導管到達心臟,然後沿導管送入封堵器(用以封堵缺損)、球囊(可擴張以治療狹窄)等器械,治療心臟的缺損、狹窄等。該手術的優勢是創傷小,患者恢復快,缺點是不能治療某些複雜性病變。
  • 外科手術:指通過開胸等手術,糾正畸形的心臟解剖結構。若病變復發,手術難度高,還可選擇心臟移植。外科手術的優點是,在直視病變的情況下進行手術,缺點是創傷大,患者恢復慢。
  • 雜交手術:將介入和外科手術方式有機結合起來,同時實施。該方法的手術時間短,麻醉風險低,治療費用少,取得了 1+1>2 的治療效果,但目前僅部分醫院可開展該手術。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的病情可能會繼續進展,出現心力衰竭、心內膜炎、肺動脈高壓等,嚴重時可導致死亡。少部分病情較輕者,可能生活不受影響,但在懷孕、運動等心臟負擔明顯增加的情況下,可能出現相關症狀。
  • 經過正規治療後,大部分患者能被治癒,生活質量基本可恢復,可以正常參加日常工作與生活。

母親懷孕時感染、受到一定劑量的輻射、營養不良、接觸有毒有害物質,都可能導致先天性心臟病,有時還可能與遺傳有關。但有些先天性心臟病原因不明。

成人先天性心臟病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感染。母親在懷孕期間、特別是前三個月時,感染有些病毒(如風疹病毒),可能影響胚胎髮育,導致心臟發育不良。
  • 電離輻射。母親在懷孕的前三個月期間接觸大量射線,例如經歷原子彈爆炸、遭遇核電站事故、頻繁接受 CT 和 X 線檢查等,導致胚胎異常發育,發生先天性心臟病。需要注意的是,單次 CT、X 線檢查的輻射劑量對人體通常是安全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但是,頻繁接受 X 線輻射(例如,母親為影像科醫生、心內科介入醫生),仍有一定的致胎兒畸形風險。
  • 接觸有毒有害物質。孕婦在懷孕期間由於患病等原因接觸有毒有害物質,例如服用環磷醯胺,可導致下一代發育畸形。
  • 遺傳。父母一方可將先天性心臟病遺傳給下一代。
  • 營養不良。孕婦在懷孕期間營養不良,例如缺乏葉酸,可能導致胚胎髮育畸形。

哪些人易患成人先天性心臟病?

有如下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者,容易罹患成人先天性心臟病。

  • 父母患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父母若有先天性心臟病致病基因或者基因變異,可能遺傳給子女導致其患病。

如果孕母有如下危險因素,子女也易罹患先天性心臟病,但下列因素是可以改變的。

  • 母親懷孕期間,曾被病毒感染。如果母親懷孕期間,尤其是懷孕前三個月,感染風疹病毒、柯薩奇病毒等,其胎兒就容易患病。
  • 長期接觸輻射。長期接觸輻射的母親生下的孩子,也易患先天性心臟病。
  • 母親在懷孕期間,接觸有毒有害物質,或營養不良。

輕症患者可能沒有任何症狀,如有,最常見的症狀包括口脣青紫(紫紺)、感覺心跳得厲害(心悸)、呼吸急促、乏力、眩暈等。

成人先天性心臟病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 紫紺:這是由於血液中的氧氣供應不足,導致患者嘴脣、舌、指甲、面板黏膜發紫。紫紺主要出現在被診斷為法洛四聯症、大動脈轉位的患者中,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房間隔缺損的患者,如果患病時間長,病情進展,也可能出現紫紺,醫生稱之為艾森門格綜合徵。
  • 心悸:即突然感覺到心跳得厲害。
  • 呼吸急促:由於心功能不佳、血液中氧氣供應不足,患者可能有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的表現。
  • 乏力:在日常生活中易疲乏。
  • 眩暈:在勞動等中等強度以上的運動後,由於大腦嚴重缺氧,可產生頭暈乃至昏厥。
  • 心絞痛:由於血液供應不足,心肌可能會缺血,出現胸悶、胸痛等不適,一般易發生在體力活動或者情緒激動後。
  • 杵狀指:表現為手指末端指節膨大,是由長期缺血缺氧所致。

成人先天性心臟病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隨著病程延長,如果未經過正規治療,成人心臟病患者可能出現一系列症狀,甚至可能猝死。常見併發症包括以下:

  • 心律失常:表現為心臟停跳感、心悸等,這是由於心肌缺血而導致的心臟跳動節律異常,嚴重者甚至可能猝死。
  • 心力衰竭:表現為運動或活動後乏力、氣促,夜間因呼吸困難不能平臥,雙下肢水腫等,這是心臟泵血能力受損的表現。
  • 心內膜炎:心內膜是覆於心腔內面的一層薄膜,由於心臟結構異常,可能導致病原體易侵犯心內膜,導致心內膜炎。發熱是最常見的症狀,醫生聽診時可以聽到原先不存在的心臟雜音。
  • 肺動脈高壓:有些患者的肺動脈(與心臟相連的大血管,通往肺部)血流量明顯增加,肺血管被持續刺激,可導致肺動脈壓力增高,可出現呼吸困難、乏力、胸痛、紫紺等表現。
  • 肺炎:由於肺部血液過多、肺功能降低,患者常發生肺部感染,出現咳嗽、咳膿痰、發熱等。
  • 血栓、膿腫等:由於心臟存在缺損或狹窄等,畸形部位更容易形成血栓,如果脫落,可能造成全身其他部位血管被栓塞(堵塞),還可能合併感染,出現膿腫。

針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可採用如下方式預防先天性心臟病。

  • 孕婦在懷孕後應避免接觸有毒有害物質,例如放射線等,儘可能健康飲食,保證充足的營養攝入。若需服藥,請遵循醫囑。
  • 放射科醫生、心內科介入醫生、核電站員工等特殊職業的人群,懷孕前應當進行產科諮詢,懷孕後應當調休或調整工作崗位,儘量避免頻繁接觸輻射。

針對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於疾病的預防。

  • 有先天性心臟病病史的父母應做好疾病篩查、產前診斷,力爭優生優育。
  • 成人應定期體檢,如有活動耐力差的情況,及時檢查心臟超聲。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