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橈骨幹骨折: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尺橈骨骨折指的是尺骨骨幹和橈骨骨幹同時骨折,即前臂骨幹骨折,約佔所有骨折的 10%~14%,往往需要手術治療,應按照關節內骨折的原則進行處理。中青年男性和老年女性是高發人群[2],兒童和老人的發病率存在季節性差異:兒童的發病率高峰為夏季,多由運動外傷引起;老人的發病率高峰為冬季,主要由摔傷跌倒所致[3]

  • 尺橈骨幹骨折通常由高能量損傷造成,偶由站立位跌倒所致, 損傷機制多為暴力經手掌部沿前臂軸向傳導;
  • 表現為前臂腫脹疼痛、活動受限、出現骨摩擦音或畸形;
  • 高能量外傷、跌倒時手掌著地,前臂出現腫脹疼痛等症狀時,應及時就醫,X 光片可以幫助醫生很好的診斷該病;
  • 治療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兒童骨折一般接受保守治療,情況嚴重時需接受手術處理;
  • 治療後需經常進行功能鍛鍊,恢復前臂功能,避免劇烈運動等;
  • 由於該病多數由運動損傷和跌摔上引起,預防應以避免外傷為主。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高能量運動、跌倒等外傷後在出現前臂疼痛、腫脹、手腕、手指活動受限等表現時,應及時去醫院就診,這些表現可以包括:

  • 前臂區域性疼痛、腫脹、活動受限;
  • 前臂成角畸形;
  • 手、手指的感覺減退,屈伸活動受限;
  • 手、手腕活動受限;
  • 前臂區域性明顯腫脹,面板張力增加,膚色變白;
  • 橈動脈搏動減弱甚至消失;
  • 其他表現:前臂有明顯伸長傷口等。

就診科室

  • 骨科

醫生是如何診斷尺橈骨幹骨折的[4]

醫生會根據你的外傷情況、上肢區域性症狀、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等考慮是否有尺橈骨幹骨折。

  • 病史:醫生一般需要了解受傷的時間,受傷的型別,例如是摔跌傷還是機器損傷,並且希望瞭解受傷是前臂的動作,例如摔倒時是手掌著地抑或是手揹著地,手臂有無旋前或旋後等;
  • 體格檢查:包括患側肢體區域性壓痛、活動度檢查、腦動脈搏動情況,前臂是否有骨擦音等,醫生可能會囑患者活動手腕、手指,詢問手掌感覺情況等,以檢查正中神經、尺、橈的損傷情況;
  • 影像學檢查:前臂中立位 X 線攝片可很好的幫助醫生明確診斷,判斷骨折移位、旋轉的情況;CT 可協助診斷無明顯移位的隱匿性骨折;必要時可做前臂磁共振檢查以便於觀察軟組織情況。

醫生可能會問的問題?

  • 受傷過了多久?
  • 受傷時手臂在做什麼動作?
  • 手臂哪個位置疼痛?
  • 按壓的時候是否會加劇疼痛?
  • 手腕、手指能否活動,活動時有沒有疼痛的加重?
  • 是否有手、手指感覺的異常?
  • 首次出現這些症狀是什麼時候?
  • 哪些動作能改善這些症狀?
  • 哪些動作會惡化這些症狀?
  • 服用過或外用過哪些藥物,效果怎麼樣?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我需要做哪些檢查?
  • 我的病情嚴重嗎,會不會越來越差?
  • 是否需要馬上手術治療?
  • 都有什麼其它治療方法,各有什麼利弊?
  • 治療後會出現什麼併發症?
  • 治療過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
  • 保守治療前臂固定多久後可以活動?
  • 如需手術,手術後需要如何康復?
  • 手術植入物是否需要取出,何時需要取出?
  • 如果治療後骨折沒有癒合,我該怎麼辦?
  • 如果保守治療後或已經出現畸形癒合,下一步需要如何處理?
  • 多久需要回來複查?
  • 在家中鍛鍊前臂功能,促進消腫、防止關節粘連和僵硬;
  • 骨折後應儘早復位固定,避免加重損傷;
  • 治療後按照醫囑,在家加強功能鍛鍊,並定期去醫院複診;
  • 骨折治療後早期應避免過早負重以及劇烈運動;
  • 保守治療後 2-3 天應及時返院調整固定支架的鬆緊程度;
  • 如果你接受了外科手術,應定期至醫院複查前臂 X 線攝片,必要時複查磁共振及 CT;
  • 如果出現任何新的不適,或下肢疼痛、麻木再次出現,請立即去醫院就診;
  • 平時可進食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飲食,如牛奶、肉類、蝦皮等以促進骨折癒合;
  • 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戒菸、健康飲食、規律鍛鍊並保持健康的體重。

治療初期的治療目的是恢復尺橈骨長度,解除成角畸形和旋轉畸形,恢復橈骨弓;治療後期的目的則為骨折癒合,恢復關節活動度和旋轉功能,移除引起併發症的內固定物[5]

  • 保守治療:對於大部分兒童,及無移位或移位程度較輕的閉合骨折可行保守治療,但對於大齡兒童前臂骨折,目前也傾向於選擇手術治療。保守治療包括閉合復位和復位後的固定。
    • 閉合復位:對於兒童患者,通常在全麻狀態下進行骨折復位。兒童不完全的青枝骨折和弓形骨折無需通過牽引進行閉合復位。對於移位程度較輕的患者,可沿著與損傷相反的方向“倒轉”骨頭至其解剖形態下進行復位。
    • 石膏支具固定:一般選擇屈肘中立位固定,石膏託需要同時限制腕關節和肘關節活動,通常需要固定 6 ~ 12 周。
    • 小夾板固定:有傳統的四板法固定前臂掌側、背側、尺側和橈側,以及改良的二板法固定。
  • 手術治療:適應症包括尺、橈骨雙骨折,骨折成角大於 10°、旋轉移位大於 10°、多段骨折、粉碎性骨折、合併腕關節、肘關節脫位,以及所有開放性骨折等。治療方法包括閉合復位外固定支架固定、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髓內固定等。
    • 閉合復位外固定支架固定:對於開放性骨折,且對於面板軟組織條件差,或因為高齡等原因無法耐受切開復位內固定術的患者,可在閉合牽引復位後,使用外固定支架進行固定。對軟組織條件較差,甚或開放骨折,也可在早期用外固定支架臨時固定,等軟組織條件好轉或允許內固定時再改為內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操作便捷,對術者技巧、麻醉深度和手術室環境的要求較低,但針道感染和固定針鬆動率較高,目前臨床上一般不將其作為最終治療手段。
    • 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對於移位較大,多段骨折,甚至尺橈關節脫位等成人患者,可考慮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對於 10 歲以上的兒童,其橈骨上 1/3 骨折,尺骨成角 15° 以下,也可考慮該方法治療。復位後通過加壓鋼板固定,可促進骨折癒合,利於早期功能鍛鍊。
    • 髓內固定:對於多段骨折、粉碎性骨折、軟組織覆蓋不良等骨折可考慮髓內固定。髓內固定手術時間短,創傷小且美觀,對軟組織對創傷小,感染率較低,對骨質的破壞較輕[6]。但相對的,其術中透視時間較長,難恢復橈骨弓,術中擴髓操作容易引發血栓事件,且骨筋膜室綜合徵發生率較高。
  • 術後康復[5]:對於尺橈骨雙骨折的患者,採取早期康復訓練,可以有效的促進其前臂功能恢復情況,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 術後即可主動活動手部及腕/肘/肩關節;
    • 簡單骨折或復位良好的多節段骨折,應佩戴吊帶保護;
    • 病情複雜時可選擇階段調節型支具,便於功能鍛鍊;
    • 術後第 1 周可以開始循序漸進地被動訓練腕、肘關節的屈伸功能和前臂旋轉功能;
    • 8 周內注意限制負重(通常應小於 2~3kg);
    • 骨痂形成後可開始負重練習;
    • 術後 4 個月內禁止競技運動或前臂過度負重。

導致尺橈骨幹骨折常見原因是什麼[1][3][4]

直接暴力損傷:

  • 多為打擊或機器損傷;
  • 引起的骨折為橫型或粉碎型,骨折線在同一平面。

間接暴力損傷:

  • 跌倒時手掌著地,暴力向上傳導至橈骨中上段引起骨折;
  • 殘餘暴力通過骨間膜傳遞到尺骨導致尺骨骨折;
  • 骨折線位置較低;
  • 橈骨為橫型或鋸齒狀骨折,尺骨為短斜型骨折,且有多移位。

扭轉暴力:

  • 跌倒時身體同一側傾斜,前臂過度旋前或旋後,導致雙骨螺旋性骨折;
  • 骨折線方向一致,尺骨幹骨折線在上,橈骨骨折線在下。

尺橈骨骨折的風險因素有哪些?

  • 青少年:多為高能量損傷所致;
  • 中老年:多由跌倒所致;
  • 兒童:多由運動外傷引起。

尺橈骨幹骨折有哪些臨床特徵[4]

主要症狀:

  • 前臂區域性疼痛、腫脹、活動受限;
  • 可出現前臂成角畸形;
  • 前臂活動出現骨擦音;
  • 兒童尺橈骨幹出現青枝骨折時,出現成角畸形,而無骨折端移位。

合併神經損傷的症狀:

  • 正中神經損傷:手的橈側感覺障礙,拇指活動受限;
  • 尺神經損傷:手的尺側、小指、環指等感覺減退,活動受限;
  • 橈神經損傷:手腕下垂,掌指關節活動受限,拇指內收畸形.

尺橈骨骨幹骨折會出現哪些併發症?

  • 尺橈骨骨橋形成(交叉癒合):同一水平粉碎、移位嚴重的雙骨折,或復位固定不佳等情況下可出現尺橈骨之間形成骨橋,影響前臂旋轉活動。
  • 骨筋膜室綜合徵:為尺橈骨骨幹骨折嚴重的併發症,表現為前臂腫脹、面板肌肉張力增大;被動伸直手指時,前臂疼痛出現或加劇;橈動脈波動可消失。需要及時進行減壓術。

尺橈骨幹骨折多由高能量運動損傷及摔跌傷引起,預防應以防止外傷為主,如防止兒童、老年人跌倒。另外,老年人可適當補充鈣劑,預防或改善骨質疏鬆,亦可減少尺橈骨幹骨折的發生。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