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動障礙: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抽動障礙(tic disorder,TD)是一種兒童及青少年常見的神經精神疾病,主要表現為抽動症狀(一種不自主、無目的、快速、刻板的肌肉收縮),並伴有共患病。
  • 抽動障礙多發生在兒童期(0~14 歲),平均起病年齡為 7 歲,多數患者在 14 歲前起病,極個別在 21 歲後起病。三種亞型的患病率均表現為男性高於女性,男女比例為(3~5)∶1。
  • 遺傳因素在該病的發生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遺傳方式尚不明確。
  • 主要分為三個型別:
    • 短暫性:既表現出運動抽動又有發聲抽動;
    • 慢性:只表現出運動抽動或只表現出發聲抽動;
    • Tourette 綜合徵:表現為發聲與多種運動聯合抽動。
  • 典型症狀是運動抽動與(或)發聲抽動。
  • 輕症(即抽動症狀可以受意志控制而暫時不發生)患兒應儘量避免使用藥物,首選科學的家庭教育和心理治療。日常生活和學習受到嚴重影響的患兒應適量使用藥物治療。目前該病的根本發病機制尚不明確,根治方法尚不明確。
  • 身體任何部位隨意抽動,都會給兒童日常生活、社會交往、學習等帶來不便。而共患病,如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睡眠障礙等可能會進一步影響患兒的日常生活並增加該病治療的難度。嚴重抽動者,還可能有自殘行為,或伴有其他心理行為問題,如攻擊行為、品行障礙、口吃等。
  • 目前無有效的控制手段。早期確診和干預治療是預防該病的有效途徑。

當孩子長時間(一年以上)頻繁且持續的出現多種動作抽動和(或)發聲抽動並可能伴有共患病時,需要及時去醫院確診。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請及時就醫:

  • 運動抽動:具體表現為:眨眼、噘嘴、皺鼻、搖頭、聳肩、甩手舉臂、怪異地踢腿等。
  • 發聲抽動:具體表現為:吸鼻聲、清嗓聲、尖叫、學狗叫、說髒話、重複他人說話等。
  • 運動性抽動合併聲音性抽動。

建議就診科室

  • 兒童神經內科
  • 兒童心理醫學科

醫生如何診斷抽動障礙?

當醫生懷疑是抽動障礙時一般通過孩子的發病年齡、病程長短,臨床表現以及是否伴有發聲抽動來診斷。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臨床描述性診斷:目的是診斷患兒是否患有抽動障礙。方法是:家長描述患兒的抽動症狀及可能伴隨的共患病症狀,如注意力下降、情緒障礙、自傷行為等;或醫生與患兒直接會談,觀察兒童抽動或一般行為表現。
  • 體格、神經系統、精神檢查:目的是避免抽動障礙的誤診、漏診。體格檢查包括:測量患兒體溫、血壓、脈搏與呼吸;全身淋巴結觸診。
  • 腦電圖、誘發電位、神經影像學檢查(CT、MRI、SPECT、PET)、實驗室檢查:檢查目的是排除腦部其他功能性或器質性病變。是抽動障礙診斷的輔助檢查。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家屬哪些問題?

  • 患兒有什麼具體症狀?
  • 這些症狀大概持續多久了?
  • 家屬裡有沒有得過同樣或類似疾病的?
  • 患兒除了抽動以外,有別的問題嗎?比如注意力不集中,成績下降,失眠。
  • 自己買藥治療了嗎?

患者家屬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孩子為什麼會有這個症狀?
  • 病情嚴重嗎?
  • 治療的話是吃藥還是手術?有沒有副作用?
  • 多久才能康復呢?
  • 會不會復發?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遵從醫囑定期複診:糾正家長對藥物的偏見,遵從醫囑服用藥物,避免反覆發作影響預後。
  • 改善家庭環境:父母在確診後不必表現得太過緊張,幫助患兒合理治療。
  • 減輕患兒學習壓力。
  • 限定看電視時間:減少電視時間,不看暴力、血腥的節目。
  • 提高患兒應對應激的能力:父母、老師與患兒多溝通交流日常生活,及時疏導不良情緒。
  • 鼓勵社會交往:鼓勵患兒與同伴玩耍,或者分配任務給患兒。

本病目前治療尚無特效治療方法。主要治療手段為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和中醫輔助。

藥物治療

  • 氟哌啶醇:通常作為首選藥,有效率 70%~80%。對控制興奮躁動、敵對情緒和攻擊行為的效果較好。主要副作用有遲發性運動障礙、口乾、嗜睡、頭痛、乏力、注意力下降等。,遲發性運動障礙是指在長期(1 年以上)服用該藥後,停藥或減少藥量會出現舌、口、軀幹的不自覺重複運動。
  • 可樂定:是目前治療抽動障礙應用最多的藥物,能夠抑制中樞神經,但總療效不及 50%。常見的副作用包括嗜睡、易激惹、頭暈、頭痛、口乾和失眠等,還可引起低血壓。

手術治療

基底核損毀術:適用於部分難治性抽動障礙患者。可起到治療抽動的目的。但一般不推薦。

其他治療方法

  • 中醫推拿:適用於部分患兒,且治療效果顯著。但不建議家長在家中自己嘗試,建議去正規中醫院遵循醫生意見進行治療。
  • 家庭心理干預治療:父母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減少對抽動患兒的刺激.
  • 社會支援療法:同學和老師不歧視或嘲笑患兒,使其心理健康成長。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疾病自然發展、不接受正規治療,患兒的抽動症狀不減輕甚至會加重,影響到患兒日常生活。同時,部分患兒的共患病會直接影響到學習和社交質量。患兒不僅無法完成學業,難與他人正常交往,連生活自理都會比較困難,落後於同齡人。
  • 經過正規治療後,大部分患者的抽動症狀能在短期內逐漸減輕或消失,對生活、學習和社會交往能力影響不大。但需注意 Tourette 綜合徵(抽動穢語綜合徵)患兒的治療效果普遍比較差,症狀緩解的時間也會比較長,一般需要較長時間服藥以控制抽動症狀,但停藥後容易復發。

抽動障礙的具體病因尚不明確。Tourette 綜合徵和慢性抽動障礙可能與生物學因素,特別是遺傳因素有關;短暫性抽動障礙可能與生物學因素、心理因素相關。

抽動障礙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具體病因不明確。

哪些人容易患抽動障礙?

  • 家庭氛圍緊張的兒童:父母頻繁吵架;父母對患兒辱罵、體罰。
  • 心理壓力過大的兒童:學習壓力、同伴壓力等。
  • 心理應激兒童:兒童在家庭或學校中遇到重大事件,引起的焦慮緊張情緒會誘發抽動。如:父母離異、成績驟降、校園霸凌等。
  • 免疫系統異常的兒童:患有呼吸道感染,哮喘,眼結膜炎等。
  • 男性:該病更多見於男性。
  • 妊娠期,母親受到嚴重驚嚇、持續精神緊張。
  • 兒童出生時,發生驚厥、窒息。

此病的典型臨床表現是在運動功能正常情況下,身體任何部位的肌群不自主、無目的、重複快速地收縮(即運動抽動與發聲抽動)。

最先出現的症狀是許多患兒於抽動前自身感覺到身體區域性有不適感,包括壓迫感、癢感、痛感等。

運動性抽動通常從面部開始,逐漸發展到頭、頸、肩部,而後波及軀幹。一般分為簡單運動抽動(主要以面部抽動為主)和複雜運動抽動(慢的、似有目的但其實並無意義的行為動作)。發聲性抽動是指患兒所發出的聲音、詞彙或短語一般沒有意義或聽起來比較怪異。

抽動障礙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 高頻率眨眼
  • 高頻率噘嘴
  • 高頻率皺鼻
  • 高頻率搖頭
  • 高頻率做“鬼臉”
  • 高頻率旋扭手指
  • 用拳擊胸
  • 四肢甩動
  • 刺戳動作
  • 高頻率吸鼻聲
  • 高頻率清嗓聲
  • 尖叫聲
  • 犬吠聲
  • 穢語

抽動障礙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是最常見的合併症。
  • 強迫症。
  • 抑鬱。
  • 學習障礙。
  • 睡眠障礙。
  • 自傷行為。
  • 這些障礙通常比抽動更多地影響兒童的發育和健康。

對於可改變的危險因素,預防方式如下:

  • 改善家庭環境:父母避免在孩子面前爭吵,給予太多壓力。
  • 增強應激能力:患兒學會控制情緒,處理突發事件。

對於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於疾病的預防或防止疾病復發:

  • 減少母親孕期和胎兒出生時不利因素,產婦需穩定情緒,保持心情舒暢。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