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蛋白尿(Protein in urine)是指患者尿液中的蛋白含量超出了正常範圍。腎臟負責將血液中的代謝廢物過濾、濃縮後,隨同最終生成的尿液排出體外。在健康人的尿液中蛋白質的含量非常低。假如腎臟發生病變或損傷,其過濾功能就會被破壞,導致血細胞和蛋白質隨同代謝廢物一起排出體外,就形成了蛋白尿。

  • 絕大部分蛋白尿是由於腎臟發生病變或感染,造成腎功能受損所致。一些其他系統疾病或治療藥物也可累及腎臟,引起蛋白尿,例如澱粉樣變性、糖尿病等。此外,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極端情況也可能引起蛋白尿,例如嚴重脫水、巨大壓力或劇烈運動等。
  • 持續性蛋白尿往往提示患者伴有慢性腎病。蛋白尿初期患者病情輕微,腎功能基本正常,無明顯症狀。當腎病進展至終末期,患者可表現為大量蛋白尿,導致血液中的功能性蛋白大量流失,感染和血栓風險顯著上升。
  • 通過體檢、驗血、驗尿,以及影像學檢查和組織活檢,醫生可以得出初步診斷結果,並制定相應的治療措施。
  • 治療蛋白尿的關鍵在於積極控制原發病,做好長期的疾病管理;同時採取必要措施,緩解患者的臨床症狀。慢性病患者除了遵醫囑用藥,徹底改善生活方式對於維持病情長期穩定也具有決定性的意義。例如,對於糖尿病引發的慢性腎臟病,首先應控制血糖。此外,還應限制飲食中蛋白質、磷和鉀的攝入,治療貧血、心衰等併發症,嚴重的患者可採取透析或腎移植治療。

  • 蛋白尿患者應注意多喝水、飲食中少放鹽並戒菸戒酒。還應避免服用一些可能造成腎毒性的藥物,包括一些中草藥或保健品。

何時就醫?

無論任何時候發現有蛋白尿,都應及時就醫以查明原因,及早控制病情進展。

就診科室

  • 腎內科

就醫前準備

為了幫助醫生明確蛋白尿的原因,患者在就醫前請準備好以下資訊:

  • 日常飲食習慣、是否長期抽菸酗酒。
  • 家庭成員中是否有腎病患者。
  • 發現蛋白尿的原因是體檢中偶然發現,還是身體不適去基層醫院檢查而知曉。
  • 如果有症狀,需詳細描述其何時開始、持續多長時間、具體的症狀表現、病情進展趨勢。
  • 發現蛋白尿至此次就診相隔多久時間,期間是否曾經接受過治療,服用了哪些藥物,達到了怎樣的治療效果。
  • 近期及長期服用的藥物和保健品:包括降壓藥、降糖藥、免疫抑制劑、化療藥物和各類維生素礦物質補充劑等。

常用檢查

醫生通常採取以下方法來診斷蛋白尿並明確蛋白尿的原因。

  • 病史:患者需告知醫生自己的病史、治療史、具體症狀以及正在使用的處方和非處方藥物等資訊。
  • 體格檢查:醫生通常會檢查患者腹部,觀察腎臟區域是否有疼痛、壓痛或出現腫大;隨後檢查全身各處是否存在異常跡象,從而初步分析可能的病因。
  • 血樣檢查:
    • 測定血液中的血細胞和生化成分,評估感染、炎症水平,以及肝腎功能等各項指標。
    • 測定其他生物學標誌物:例如自身抗體的水平、IgA 水平。
    • 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功能測定:評估止血、凝血功能是否存在障礙。
  • 尿樣檢查:
    • 鑑別其中是否存在蛋白質、葡萄糖、氨基酸等各種生化成分。
    • 尋找尿液中是否存在血細胞、癌細胞或病原體感染。
  • 影像學檢查:通過超聲、CT、磁共振成像等手段,觀察腎臟以及其他泌尿系統的病變位置、嚴重程度、波及範圍等。
  • 病理活檢:醫生有時還會要求進行腎活檢,將取樣針穿過患者的面板刺入腎臟,取出一小部分腎臟組織進行顯微鏡觀察或其他實驗室檢測,評估病變的性質和嚴重程度。

治療蛋白尿的關鍵在於積極控制原發病,做好長期的疾病管理;同時採取必要措施,緩解患者的臨床症狀。慢性病患者除了遵醫囑用藥,徹底改善生活方式對於維持病情長期穩定也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例如,對於慢性腎臟病患者,治療首先應對原發疾病和因素進行控制,特別是糖尿病腎病患者。此外,還應限制飲食中蛋白質、磷和鉀的攝入,治療貧血、心衰等併發症,嚴重的患者可採取透析或腎移植治療。

詳情請參見相關疾病的治療:

  • 腎小球硬化症
  • 腎小球腎炎
  • IgA 腎病
  • 腎盂腎炎
  • 紅斑狼瘡
  • 腎病綜合症
  • 澱粉樣變性
  • 糖尿病
  • 高血壓
  • 心內膜炎
  • 心力衰竭
  • 霍奇金淋巴瘤
  • 多發性骨髓瘤
  • 類風溼關節炎

常見原因

絕大部分蛋白尿是由於腎臟發生病變或感染,造成腎功能受損所致。此外,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極端情況也可能引起蛋白尿。具體病因如下:

  • 腎臟由於感染、病變而發生功能受損:
    • 腎小球硬化症;
    • 腎小球腎炎;
    • IgA 腎病;
    • 腎盂腎炎;
    • 腎病綜合症。
  • 其他系統疾病或治療藥物累及腎臟,可包括:
    • 澱粉樣變性(腎臟中蓄積了顆粒狀的異常蛋白質);
    • 糖尿病;
    • 心內膜炎(心臟內層組織受到感染);
    • 心力衰竭;
    • 高血壓;
    • 霍奇金淋巴瘤;
    • 多發性骨髓瘤;
    • 鐮狀細胞性貧血;
    • 自身免疫病,例如紅斑狼瘡、類風溼關節炎等;
    • 藥物不良反應,例如非甾體抗炎藥。
  • 日常生活中可能導致蛋白尿的情況包括:
    • 嚴重脫水;
    • 巨大的精神壓力;
    • 身處於極端寒冷的環境中;
    • 高燒不退;
    • 劇烈運動。

高危人群

存在下列情況的人群更容易出現蛋白尿:

  • 年齡超過 40~50 歲的中老年。
  • 嗜好高糖、高脂、高鹽飲食。
  • 長期久坐,缺乏運動。
  • 高血壓或糖尿病未得到有效控制。
  • 肥胖/超重。
  • 伴有腎病家族史,即家庭成員中有人被確診患有腎病。
  • 伴有自身免疫病,例如血管炎、紅斑狼瘡。
  • 伴有血液系統腫瘤,例如多發性骨髓瘤、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等。
  • 惡性腫瘤或正在接受放、化療患者。
  • 孕婦。

臨床表現

蛋白尿早期無明顯症狀,必須通過儀器檢測才能發現患者存在微量蛋白尿。隨著尿液中的蛋白質含量不斷升高,患者在排尿時可能會出現很多不易消散的泡沫。不過,通常情況下此類症狀很容易會被患者忽視。

持續性檢出蛋白尿往往提示患者伴有慢性腎病。當慢性腎病進展至終末期,患者可表現為大量蛋白尿,血液中的功能性蛋白大量流失,感染和血栓風險顯著上升,嚴重危害總體健康狀況。

伴隨症狀

不同原因的蛋白尿會伴有相應的其他臨床症狀:

  • 蛋白尿伴皮疹、乏力、口腔潰瘍、關節疼痛、器官功能受損:可見於狼瘡性腎病。
  • 蛋白尿伴血糖升高、代謝紊亂、多飲、多食、多尿:常見於糖尿病腎病。
  • 蛋白尿伴腹部疼痛、絞痛,全身性發燒、寒顫、乏力:可見於腎臟感染、腎結石。
  • 蛋白尿伴面板蒼白、低燒乏力、淋巴結腫脹,經常發生出血或感染等:可見於先天性血液系統疾病,惡性血液系統腫瘤、血管炎等。
  • 蛋白尿伴頭暈、頭痛、乏力、血壓升高:可見於高血壓誘發的腎臟病變。
  • 蛋白尿伴關節疼痛,且病變關節在長時間靜止不動後,難以立刻活動,將維持一定時間的僵硬狀態(即所謂“晨僵”):可見於類風溼關節炎相關的腎臟損傷。

日常護理

蛋白尿患者應改善生活方式

  • 每天適量飲水,既要確保體內水分充足,又要避免過量飲水造成身體負擔。
  • 根據醫生指導,調整飲食結構,控制糖、脂肪、蛋白質的攝入量。
  • 做菜應少放鹽;外賣餐食往往油鹽含量高,最好少吃。
  • 避免各種醃製食品、方便食品、油炸食品,減輕腎臟壓力。
  • 戒菸、戒酒、避免食用咖啡、濃茶和巧克力。

蛋白尿患者應加強疾病管理

  • 患者必須遵醫囑用藥,治療過程中按時複診,以便於醫生適時調整用藥方案。
  • 發生任何異常情況或不良反應,都要及時去醫院就診,醫生會採取相應的處置措施。
  • 切勿隨意改變治療方案或擅自加用其他藥物,這都可能對病情造成不利影響,尤其不要濫用中草藥和成分不明的保健品。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