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食物供應不足或疾病因素引起的一種營養缺乏病,表現為進行性消瘦、皮下脂肪減少、水腫及各器官功能紊亂。
  • 本病發病率普遍,不發達國家發病率高於發達國家,在自然災害和戰爭時期發病率最高。患者以嬰幼兒為主,發達國家的蛋白質-營養不良症多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併發症。據統計,歐美髮達國家住院病人中發病率可達 28%~80%。
  • 主要原因是蛋白質攝入不足,消化吸收不良,機體需要增加而供給又不足。精神失常、患有神經性厭食等是該病的危險因素。
  • 根據體型可分為消瘦型、水腫型和混合型三種類型。根據營養缺乏的程度,分為輕、中、重三度;根據發病過程,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種。
  • 主要症狀為消瘦、皮下脂肪減少、水腫及各器官功能紊亂。
  • 主要依靠藥物治療,以補充營養為主。關鍵點在於早發現、早確診,及時補充營養和治療併發症。難點在於併發症導致的死亡率比較高,惡性營養缺乏的後遺症難以根除,並且年紀越小,後遺症越嚴重。
  • 該病導致身體消瘦、無力,給患者帶來巨大痛苦。該病的併發症較多,如果治療不及時,患者常死於嚴重的併發症。
  • 此病可能會嚴重損害患兒的抽象思維能力。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短期內突然消瘦;
  • 渾身無力,畏寒怕冷;
  • 煩躁不安、精神萎靡;
  • 腹瀉、嘔吐。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極度消瘦 ;
  • 嚴重腹瀉嘔吐;
  • 無力暈厥;
  • 眼角膜軟化,視力減退;
  • 腿上出現紅色小斑點;
  • 全身水腫。

建議就診科室

  • 營養科
  • 消化內科

醫生如何診斷病?

當醫生懷疑是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時,將通常進行問診、視診、觸診,結合相關檢查檢驗,最終確診。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問診、視診、觸診:檢視患者身體,瞭解症狀,瞭解病史和病因。
  • 血液檢查:血漿白蛋白和運鐵蛋白檢查,評估營養狀況,判斷是否發生病理變化。
  • 尿液化驗:尿素與肌酐比值檢測和尿中羥脯氨酸排出量檢測。初步判斷患者飲食中蛋白含量是否過低,以及患者體內蛋白質流失情況。
  • 心電圖檢查:為輔助檢查,區別其他心臟疾病,進一步確診病情。
  • 心臟彩超檢查:為輔助檢查,區別其他內臟疾病,進一步確診。
  • 胸部 X 線檢查:為輔助檢查,區別其他病情,進一步確診病情。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是否身患慢性病,比如糖尿病,腎衰竭和高血壓?
  • 哪裡感覺不舒服?有哪些具體症狀?
  • 症狀出現多久了?
  • 有沒有腸胃炎等消化道疾病?
  • 日常飲食狀況怎麼樣?營養是否均衡?
  • 蛋白質攝入是否充足?
  • 是否患有精神疾病?生活能否自理(問患者家屬)?
  • 是否患有進食障礙症?
  • 近期有沒有節食減肥?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病情嚴重嗎?
  • 什麼原因引起的?可以治得好嗎?
  • 需要手術嗎?
  • 大概多長時候可以康復?
  • 日常生活中和飲食上,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
  • 複發率高嗎?
  • 有沒有後遺症?

患者應注意飲食結構的合理性和蛋白質的攝入量,飲食結構均衡,營養要全面,保證攝入足夠的能量和蛋白質。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術後注意事項:如果因治療併發症而需要手術,要遵照醫囑,進行術後護理。
  • 在家用藥注意事項:按照醫囑,補充維生素 A 和 C,服用適合的抗菌藥物,服用利尿劑和保護心血管的藥物。
  • 術後、用藥複查:根據醫囑,康復兩週內,複查身體。抽血化驗,檢查血液蛋白質相關指標是否恢復到正常值。
  • 飲食:
    • 飲食結構要合理,肉、蛋、奶,水果和蔬菜都要有,不能挑食和偏食。
    • 食量要足夠,保證身體能夠攝入充足的能量。
    • 不能隨便節食,也不能一味地用保健品代替食物。
  • 運動:
    • 適當地運動,增強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
    • 要選擇力所能及的運動,每次運動時間不要過長,注意勞逸結合。
  • 其他:
    • 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和室內衛生,防止細菌或真菌感染。
    • 如果是其他疾病引起的營養不良,要積極治療原發病。
    • 成年人不抽菸,不喝酒。

一般採用藥物治療法,同時補充營養。如果是其他疾病因素引起的營養不良,在補充營養素的同時,要積極治療原發病。如果已經引起了併發症,還要及時治療併發症,以免留下後遺症。

藥物治療

  • 營養素補給:蛋白質和能量的供給要高於正常需要量。隨著治療,逐漸加量,並根據病情調整。補充液體和無機鹽,預防患者出現電解質紊亂。注意維生素 A 和維生素 C 的補充,防止患者因免疫力低下,而出現口角炎、紫癜等併發症。
  • 抗感染治療:根據患者具體病情,選擇適用的抗菌藥物。
  • 抗心力衰竭治療:患者可服用利尿劑和吸入氧氣,來治療因營養不良引起的心力衰竭。

手術治療

已經引起嚴重併發症,比如各種內臟器官衰竭的患者,為了挽救生命,可能需要相應的手術治療。

其他治療方法

膳食療法:在疾病康復期,患者可根據中醫食療方法,搭配營養的膳食,改善身體營養狀況。膳食食譜最好由醫生或者專業的營養師參與制定。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會引起惡性營養不良綜合徵,給患者帶來生命危險。
  • 成年患者,經過及時正確的治療,能夠儘快康復,且沒有嚴重後遺症。但是兒童患者,治療起來較為困難,即使康復,此病也會嚴重損害患兒的抽象思維能力。

在饑荒、戰亂和經濟不發達的地區,食物攝入不足,營養不均衡是發病的主要原因。在經濟發達的地區,該病大多數是由其他疾病因素導致的併發症。

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能量攝入不足,蛋白質缺乏。
  • 消化吸收不良,身體營養缺乏。
  • 機體需要增加而供給不足。

哪些人容易患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

有如下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患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

  • 身處饑荒、戰爭、經濟落後地區的人:因為營養攝入不足而患病。
  • 精神失常的人:精神嚴重失常的人,會喪失知覺,沒有飢餓感,不能自理,導致營養攝入不足。
  • 患有神經性厭食的人:不能攝入足夠的營養而患病。
  • 患有上消化道梗阻、消耗性疾病的人:因腸胃吸收功能不好,導致人體營養缺乏而患病。

有如下可改變的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患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

  • 妊娠及哺乳期婦女、嬰幼兒:營養需求增大,但攝入量不足,容易導致營養不良。

該病以消瘦和皮下脂肪減少為主要症狀。嚴重時可導致身體水腫和各器官功能紊亂。如果治療不及時,會有嚴重的後遺症甚至生命危險。消瘦型、水腫型和混合型的症狀有一定差異。

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症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症的常見症狀包括:

消瘦型:

  • 體貌特徵方面:通常有進行性消瘦面容消瘦,雙頰凹陷,有的患者會出現面板乾燥鬆弛,頭髮枯黃稀疏,體弱無力等症狀,這也是該病的主要症狀。
  • 精神面貌方面:表現為精神萎靡、煩躁不安。有的患者可伴隨身體的其他症狀,比如對冷敏感、腹瀉、嘔吐。

水腫型:

  • 體貌特徵方面:主要表現為全身水腫,渾身無力。
  • 精神面貌方面:主要表現為表情淡漠,萎靡不安。
  • 腸胃方面:主要表現為食慾減退、腹瀉、腹脹。

混合型:

  • 兼有消瘦型和水腫型症狀。

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水和電解質紊亂
  • 維生素 A 缺乏症
  • 維生素 B 缺乏症
  • 呼吸道感染
  • 麻疹、結核等傳染病
  • 寄生蟲病
  • 敗血症
  • 泌尿道感染

保證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質攝入,積極治療可能引發營養不良的疾病,可有效預防營養不良的發生。

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針對可變因素:

  • 作為發病率高的兒童,一定不要挑食和厭食。
  • 家長可以定期給兒童做體檢,瞭解孩子的營養狀況,恰當地調節飲食結構。
  • 多吃肉、蛋、奶等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
  • 多參加鍛鍊,增強身體內臟器官功能,促進營養的吸收。
  • 不要盲目地節食或絕食減肥,不要用保健品代替正餐。

針對不可變因素:

  • 成年人,積極治療消化道梗阻、進食障礙等疾病。
  • 針對精神失常,不能自理的人,家屬要耐心照顧,保證他攝入充足的營養素。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