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結石: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膽結石(gallstones)又稱膽石症(cholelithiasis),是指膽道系統,包括膽囊和膽管內發生結石的疾病,是一種常見病。

  •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本病在我國發病率為 0.9%~10.1%,平均 5.6%,女性明顯高於男性。
  • 膽結石病因迄今尚未闡明,一般認為與膽汁內物質失衡或膽囊排空失常有關。
  • 大多數膽結石並沒有症狀,這些患者一般不需要治療;或出現胃部、腹部右上方或蔓延到右上背部、肩胛骨區域的疼痛,或噁心、嘔吐、黃疸等,這些有症狀的患者在兩次發作後一般需要通過膽囊切除術治療。

患者可能因為腹痛而去就醫。這種情況下,醫生會詢問疼痛何時開始、疼痛部位以及這種疼痛是間歇性的還是持續性的。醫生還可能會要求患者做影像學檢查,這些檢查會幫助醫生看到患者腹部內部的情況。無創的腹部超聲檢查是檢查膽結石的最佳方法。

超聲檢查可能沒有檢測出膽結石,但如果醫生仍然認為患者的膽囊存在問題,可能會建議進行膽囊掃描。在膽囊掃描檢查中,醫務人員會將一種特殊的放射性染料注入到患者的手臂靜脈中,隨後,當染料流動並通過患者的肝臟、膽管、膽囊和腸道時,機器會拍攝 X 光片。

由於沒有症狀,大多數膽結石患者對自己患病並不知情。膽結石可能是在患者接受其他疾病檢查,或女性孕期進行超聲檢查時被發現。

膽結石常用的檢查手段有哪些?

  • 膽結石影像學檢查:
    • 腹部超聲。腹部超聲是確診膽結石的首選方法。在檢查過程中,醫生用探頭掃描患者的整個腹部以便在視訊顯示器上成像。這種檢查可能會發現膽囊或膽管的其他問題。超聲影像學檢查通常是發現和評估膽結石的唯一方法。
    • 膽囊掃描。如果膽囊在腹部超聲檢查中顯示正常,但仍懷疑存在問題,醫生可能會要求進行一次膽囊掃描。在膽囊掃描檢查中,醫生將一種特殊的放射性染料注入到患者手臂靜脈中,並拍照以檢視膽囊是否正常工作。該檢查也可以檢測出其他問題,例如膽管阻塞(膽管是連線在膽囊上的管道)。
    • 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 (ERCP)。如果醫生懷疑連線肝臟與膽囊、胰腺及小腸的管道中有結石,則會採用 ERCP。ERCP 是將一個靈活的、帶燈頭的觀察內鏡輕輕地伸入患者咽喉部,並穿過胃部來檢查引流肝臟、膽囊和胰腺的管道。如果膽結石阻塞了膽總管,醫生可在內鏡中插入儀器將結石移除。
  • 血液檢查:全血細胞計數、肝功能和胰腺炎檢查有助醫生評估可能由膽結石引起的腹痛症狀。這些檢查有助判斷患者的症狀是否由其他原因而非膽結石引起。
  • 其他檢查:
    • 內鏡超聲 (EUS)。內鏡超聲可用於觀察膽總管中的結石。醫生將一根細而靈活、帶燈頭的觀察儀器(內鏡)用超聲探頭輕輕地伸入患者咽喉部,並穿過胃部來檢查引流肝臟、膽囊和胰腺的管道。
    • 磁共振膽管造影 (MRC)。MRC 使用磁場和無線電波能量 (MRI) 的脈衝來生成腹部內器官和結構的影象。在開始手術或檢查膽管和膽囊的問題之前,醫生可使用磁共振膽管造影進行膽結石定位。

儘管難以完全擺脫症狀,飲食和運動方式調整能夠一定程度上幫助患者緩解症狀、預防疾病發作,讓患者保持更好的生活狀態。在膽囊切除術後,患者需要關注一些方面來監測術後情況,促進康復。

膽結石患者在生活中有何注意事項?

改變飲食習慣可能不能幫助患者完全擺脫症狀,但一些生活方式調整的措施能夠減輕症狀、預防發作:

  • 平衡攝入多種營養素
  • 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入
  • 減少高膽固醇的攝入
  • 避免極低卡路里飲食
  • 規律運動

膽囊切除術後有何注意事項?

如果近期剛做過膽囊切除術,患者需要:

  • 密切注意感染的跡象。如果切口周圍發紅、浮腫,或者有發熱,請就診。
  • 如果面板或鞏膜黃染(黃疸)、糞便顏色變淺、尿液顏色加深,請就診。

如果沒有症狀,一般情況下可以不進行治療。

如果患者首次發作時有輕微疼痛,醫生可能建議服止痛藥並觀察疼痛是否消失。患者可能不會再有另一次發作。觀察等待是安全的,通常不會造成什麼問題。

如果有嚴重發作,或者出現二次發作,可能需要切除膽囊。二次發作意味著未來再次發作的可能性更大。

許多患者會選擇將膽囊切除,這類手術通常都會比較順利。醫生最常用腹腔鏡手術,這種手術會在患者腹部製造一個小的切口並取出膽囊。患者可以在一到兩個星期內恢復正常工作。有時手術必須製造更大的切口才能去除膽囊,這樣的手術需要更長時間恢復。

如何治療無症狀膽結石?

一般來說,無症狀膽結石不需要治療。但醫生可能會在一些情況下建議患者手術,包括:

  • 鐮狀細胞病
  • 計劃進行器官移植
  • 有巨大結石、膽囊鈣化等膽管癌危險因素

醫生一般不會建議合併糖尿病的無症狀膽結石患者做手術,因為糖尿病患者的手術風險可能高於膽結石發作的風險,比較推薦在第一次症狀出現後做手術。

如何治療有症狀膽結石?

觀察等待

如果膽結石首次發作,觀察症狀是否自行消失(觀察等待)是最佳選擇。在考慮進行手術之前,觀察並等到下一次症狀發作通常是安全的。下列情況通常首選觀察等待:

  • 首次出現由膽結石引起的疼痛。
  • 膽結石引起的疼痛較輕微。如果膽結石引起劇痛,需考慮手術以防止將來疼痛發作及潛在的併發症。
  • 未出現併發症,如膽管堵塞。
  • 未來出現問題的風險不高。

手術治療

如果需要治療,大多數情況下應首選手術切除膽囊(即膽囊切除術)。膽囊切除術是引起中重度疼痛或其他症狀的膽結石的首選治療。膽囊切除後通常症狀不再出現。

一般來說,腹腔鏡手術通常是切除膽囊的最佳術式。在這類手術中,醫生將光照可視儀器(被稱為腹腔鏡)和手術工具通過數個小切口伸入腹腔內。這類手術很安全,進行腹腔鏡手術的患者通常在 1 周內完全恢復開始上班或正常生活。

開腹膽囊切除術恢復時間更長且疼痛更顯著。開腹膽囊切除術有一個較大的切口,通過此切口移除膽囊。如果無法進行腹腔鏡或在腹腔鏡手術過程中發現併發症,可能進行開腹手術。大部分開腹手術在嘗試腹腔鏡膽囊切除後進行。如果凝血較差、解剖異常或既往手術遺留過多瘢痕,開腹手術也可能是最佳選擇。

非手術治療

對於手術風險較高的患者來說,藥物和衝擊波碎石可能是一種選擇。但是,這兩種方法效果並不理想,膽結石往往在治療後的 5 年內復發。

  • 藥物治療:包括熊去氧膽酸 (Ursodiol) 和鵝去氧膽酸 (Chenodiol),它們含有能夠溶解膽結石的成分膽汁酸。相對來說,這些藥物對於小的膽固醇結石比較有效。為了溶解所有結石,患者可能需要數月至數年的治療。
  • 衝擊波碎石:指用超聲波進行碎石,可單獨使用或與膽汁酸聯用碎裂結石。這項操作目前很少應用。

膽結石的形成機制目前尚未完全闡明,一般認為膽汁中的膽固醇、膽紅素過多或膽囊無法正常排空,便可能形成膽結石。

一些因素會增加膽結石的患病風險,包括年齡超過 40 歲、女性、膽結石家族史、超重和試圖快速減肥、不吃早餐、肝臟疾病患者等因素。

什麼會導致膽結石的發生?

目前膽結石的形成機制並沒有完全闡明,但可以明確的是,以下這些情況會造成膽結石的發生:

  • 膽汁中膽固醇過多:正常情況下,膽汁中的化學物質可以充分溶解肝臟排出的膽固醇;但是一旦肝臟排出的膽固醇量超過膽汁能溶解的水平,多餘的膽固醇可能會形成結晶、最終變成結石。
  • 膽汁中膽紅素過多:膽紅素是體內紅細胞代謝的一種產物,肝臟在某些情況下會產出超量的膽紅素,這些情況包括肝硬化、膽道感染和某些血液疾病。這些多餘的膽紅素會促使膽結石的形成。
  • 膽囊不能正常排空:如果膽囊不能充分排空,膽汁的濃度會變得很高,這也促進了膽囊結石的形成。

按照結石的化學成分,膽囊結石分為以下兩類:

  • 膽固醇結石:最常見的膽結石型別,包括膽固醇結石或以膽固醇為主的混合型結石,結石常呈黃色。
  • 膽色素結石:以膽色素為主要成分的結石,結石常呈深棕色或黑色。

哪些因素會增加膽結石的患病風險?

如果存在以下情況,患有症狀的膽結石可能性更大:

  • 女性。女性患膽結石的可能性是男性的 2 倍。
  • 大於 40 歲。
  • 有膽結石家族史。

如果存在以下情況,也可能增加膽結石的風險:

  • 超重。
  • 快速減重或通過節食減重後體重再次增加。
  • 飲食習慣。高脂肪、高膽固醇、低纖維素會增加患病風險。
  • 妊娠。
  • 服用雌激素(絕經後)或大劑量避孕藥。
  • 久坐、運動很少或無運動。
  • 禁食一段時間。
  • 糖尿病。
  • 肝臟疾病。

大多數膽結石患者沒有症狀。

如果出現症狀,患者最可能出現胃部或腹部右上方的輕度疼痛。疼痛可能蔓延到右上背部或肩胛骨區域。這種疼痛有時會更嚴重,可以是持續的或間歇性的,或者在吃飯時加重。

當結石持續阻塞膽管時,患者可能會出現發熱和寒顫,也可能出現面板或眼睛鞏膜黃染,此時應立即就醫。膽管結石可增加胰腺腫大(胰腺炎)的風險。這些症狀也可能是膽囊感染的徵兆。

如果腹部或胸部出現不明原因的突發疼痛或劇痛,應立即就醫。膽結石的症狀可能與由心臟病或其他嚴重疾病引起的胸痛症狀相類似。

膽結石會出現哪些症狀?

大多數膽結石患者沒有症狀,稱為無症狀膽結石。如果出現症狀,最常見的是胃痛或右上腹、肋骨下方部位疼痛。

這種疼痛可能:

  • 在上腹部中心突然開始,並向背部右上方或肩胛骨區域蔓延。通常很難得到緩解。四處走動也不能使疼痛消失。
  • 患者不能正常呼吸或深呼吸。
  • 可持續疼痛 15 分鐘至 24 小時不等。通常為 1 ~ 5 個小時。
  • 夜間開始,並嚴重到足以使患者驚醒。
  • 餐後發生。

膽結石疼痛可引起嘔吐,嘔吐可緩解腹部的疼痛和壓力。伴有發熱、噁心嘔吐或食慾不振的疼痛可能是炎症或膽囊感染(急性膽囊炎)的徵兆。膽結石阻塞膽總管的症狀包括:

  • 面板和眼睛部分黃染(黃疸)
  • 深色尿
  • 大便色淺
  • 發熱及寒顫

許多其他疾病也會引起類似的症狀,包括燒心、心臟病發作引起的疼痛以及肝臟疾病。胃腸炎和食物中毒也可引起與膽結石類似的症狀,雖然兩者時常伴有腹瀉和嘔吐,但非膽結石發作的疼痛往往是間歇性而非持續性的。此外,這兩種情況下的疼痛往往波及整個腹部而非區域性。

腹部間歇性(非持續性)疼痛並伴有噁心、嘔吐和輕度發熱的情況更可能是由腸胃炎或食物中毒引起,而非膽結石引起的。如果患者周圍的其他人也有類似症狀,則腸胃炎或食物中毒的可能性更大。

發生膽結石後,疾病會怎樣發展?

膽結石的進展取決於是否有症狀。

大部分膽結石患者不會出現症狀,並且這種無症狀狀態會一直持續。無症狀膽結石並不會影響肝臟、膽囊和胰腺正常工作,這種患者一般情況下也不需要治療。

一部分膽結石患者會出現症狀,這些患者未來出現症狀發作和其他問題的風險比起無症狀患者更高,但目前尚不能預測發作頻率或嚴重程度。約三分之一的患者在首次發作後再也沒有出現發作;但如果出現兩次發作,將來可能有更多發作。因此,如果初次出現膽囊症狀,最佳選擇可能是不手術並觀察疼痛是否消失;但如果疼痛嚴重或既往出現過疾病發作,可能需要切除膽囊。

膽結石可能會引發一些其他疾病(併發症),包括:

  • 膽囊炎:膽結石如果嵌頓於膽囊頸或膽囊管,會造成膽囊炎性病變。膽囊炎會引發嚴重疼痛、發熱。
  • 胰腺炎:在很少見的情況下,膽結石可能會引起胰導管阻塞,引發胰腺炎。胰腺炎會引起劇烈的持續性腹痛、噁心、嘔吐、發熱,並常常需要住院治療。
  • 膽囊癌:膽結石史的患者患膽囊癌的風險會增高,但膽囊癌非常罕見,因此儘管風險增加,膽結石患者發生膽囊癌的概率依舊很低。

何時應就醫?

腹痛可能是一種嚴重的、甚至危及生命的徵兆,尤其是當患者患有心臟病或年齡大於 60 歲。如果患者腹部突發疼痛或劇痛且不能確定病因,應立即就醫。如果患者呼吸困難、昏迷或失去意識則應更加警惕。

有以下症狀請立即就醫:

  • 出現可能由膽結石引起的疼痛(右上腹部持續性的中度到重度疼痛)並伴有 38°C 或更高體溫的發熱和寒顫,且這種發熱和寒顫明顯不是由胃腸炎或其他原因引起的。
  • 腹部或上腹部疼痛,伴有面板和眼睛鞏膜黃染、小便暗黃褐色、大便色淺。
  • 糖尿病或免疫系統受損,並且表現有可能由膽結石引起的症狀。

如果出現膽結石症狀但不伴發熱、寒顫或面板和眼睛鞏膜黃染的表現,仍應接受檢查和治療。

觀察等待通常是膽結石疼痛首次發作時的首選,觀察等待期間,患者應配合醫生觀察症狀和病情來判斷是否需要治療。

膽結石相關症狀可由以下醫生進行檢查評估並提供更多幫助:

  • 肝膽外科醫生
  • 普外科醫生

膽結石的發生和某些飲食、運動習慣有關,也和一些藥物服用有關。規律就餐、平衡飲食、維持健康體重、規律運動,以及謹慎服用藥物可以降低膽結石的患病風險。

生活中預防膽結石有哪些注意事項?

以下措施能夠降低膽結石的患病風險:

  • 維持健康體重:保持健康體重可以降低膽結石的患病風險。如果想減肥,務必要保持緩慢的節奏,以每週減重 0.2 ~ 0.9 kg 為目標。過快的減重或當通過節食減輕體重並且隨後再次增重時,膽結石風險增加,對於女性來說尤其如此。
  • 規律用餐,均衡營養:規律進食,避免不吃早飯。進食含有部分脂肪(引起膽囊排空)的食物,這能有助於預防膽結石。 限制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的攝入;多吃雜糧和纖維素(全麥穀物、蔬菜);確保鈣的攝入(奶製品和綠葉蔬菜)。
  • 規律運動:運動可能降低膽結石風險。運動和健康飲食有助於保持健康體重並且降低體內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有效方法。
  • 慎重服用雌激素:一些醫學證據表明絕經後服用激素(如雌激素),或者大劑量避孕藥,可能增加女性患膽結石的風險。如果正在服用激素,需要與醫生溝通以明確利弊、最佳選擇。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