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骼筋膜脂肪疝: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是各種原因導致腰骶部深淺筋膜破裂,使筋膜下脂肪組織通過筋膜破裂口或裂隙孔疝出,直接卡壓或液化機化後形成粘連帶,壓迫刺激周圍末梢血管或區域性皮神經,使區域性組織代謝發生障礙,組織胺及激肽類物質增高,引起一系列腰腿痛症狀和體徵。
  • 臨床資料統計表明,本病多見於體型肥胖的中年婦女,約佔 87%。
  • 骶髂關節外上方的骶髂筋膜,有來自腰神經後支、外側支的臀上皮神經,以及伴隨的小血管分支在此穿過,形成固有孔隙;骶髂筋膜比較薄弱,其深面的脂肪組織較豐富,當劇烈的彎腰活動、腰扭傷、臀大肌猛烈收縮時,深部脂肪組織受壓,經固有孔或骶髂筋膜撕裂處膨出,而形成脂肪疝。
  • 骶髂脂肪疝分為三種類型:有蒂脂肪疝、無蒂脂肪疝、固有孔脂肪疝。
  • 主要表現為下腰部酸脹痛或劇烈性疼痛,多伴有同側,或以一側較重的雙側腰部、臀部和大小腿外側的反射痛。大多數呈酸脹痛,可有下肢的反射痛。
  • 因腰扭傷、彎腰、下蹲或無明顯原因發病,咳嗽、彎腰、大便、站立較久後疼痛加重。
  • 首先可採取封閉治療。對於腫物少而小、疼痛較輕者,經數次封閉後,腫物可逐漸縮小或消失。對封閉無效、腫物大且多、病程長、症狀重的,行手術治療。
  • 脂肪疝形成後,因區域性刺激可發生水腫、充血、嵌頓、蒂扭轉,壓迫附近神經,引起區域性疼痛,還會引起腰神經前支所分佈的同側下肢相應部位反射痛。
  • 單以藥物及物理等治療方法,雖有一定效果,但不能從根本上解除筋膜下脂肪組織的疝出,也無法緩解臀上皮神經與其伴行血管的受壓情況,因而,絕大多數患者不能治癒。只有通過手術切除疝出的脂肪結節,鬆解或部分切除筋膜囊周圍粘連的臀上皮神經.才能有效地去除病因,達到治癒目的。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當出現以下任何一種情況時,都應及時就醫,以免病情發展,影響治療。

  • 腰部酸脹痛或劇烈性疼痛,或者伴有同側或以一側較重的雙側腰部、臀部和大腿外側的反射痛。
  • 因腰扭傷、彎腰、下蹲或不明原因發病,咳嗽、彎腰、大便、站立較久後疼痛加重。

建議就診科室

  • 骨科
  • 運動醫學科
  • 理療科

醫生如何診斷骶髂筋膜脂肪疝?

結合病人性別、年齡特點,根據病史、症狀和體徵,可以做出診斷。

  • 常規查體:患者俯臥位,在兩側髂嵴上緣偏內側腰骶部一側、或兩側對稱性皮下摸到腫物,腫物呈圓形或不規則形,一個或多個,大小不等,有的多個融合在一起,下面基底呈蒂狀相連,表面光滑,活動性較好,較硬韌,壓痛明顯,部分患者可引起同側下肢酸脹,直腿抬高多為陰性。
  • 通過 CT 或磁共振成像檢查(MRI)診斷準確率較好,但檢查費用較高,且 CT 有電離輻射。
  • 通過高頻超聲也能準確診斷骶髂部筋膜脂肪疝,並確定脂肪疝的部位、數目、大小、疝口的大小,且檢查費用低,可重複性好,無放射性損傷。超聲可見:正常皮下脂肪層,脂肪小葉為低迴聲,有細線狀強回聲被膜,脂肪小葉排列較為規則。出現脂肪疝時,患側皮下脂肪小葉正常結構破壞,脂肪小葉間線狀強回聲中斷,可見較獨立的,邊界清晰的由深部往淺層突出呈低迴聲團的脂肪球。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有沒有症狀?嚴重程度如何?每次持續多長時間?已經出現了多久?
  • 哪些情況下症狀會緩解或加重?
  • 有沒有外傷史?
  • 有沒有類風溼等自身免疫相關疾病?
  • 平時工作壓力大嗎?工作性質有無負重?
  • 平時是否有規律的體育運動?飲食方面有什麼偏好?
  • 有沒有直系親屬也有類似症狀?
  • 在服用哪些藥?
  • 做過哪些治療?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什麼原因導致骶髂筋膜脂肪疝?
  • 需要做哪些檢查可以確診?
  • 推薦採用什麼方案治療?
  • 需要治療多長時間?
  • 能治癒嗎?會復發嗎?
  • 有併發症和後遺症嗎?
  • 治療期間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休息,緩解臨床症狀。
  • 控制飲食,減輕體重。
  • 減少彎腰持重等動作,避免負重。
  • 適當理療、按摩可以緩解臨床症狀。

封閉治療簡單易行,既可作為診斷,也可用於治療。對於腫塊較小且病程較短的患者,一般封閉後疼痛可立即消失或明顯減輕,部分患者可達到治癒。但疼痛較重而腫塊較大,或者腫塊不大而病史較長的患者,手術治療最佳。

藥物治療

對病程短、症狀輕、腫物少又小的,應給予臥床休息,腰骶部熱敷、理療,腫物基底部用強的鬆龍 25 毫克或曲安奈德 40 毫克加 2% 普魯卡因 2~4 毫升封閉治療,7 天 1 次,經 3~5 次後症狀消失或明顯好轉。

手術治療

手術是將疝出的脂肪組織切除,縫合疝孔,防止深部脂肪再疝出為目的。

  • 患者俯臥位,下腹墊高,區域性浸潤麻醉或持續硬膜外麻醉,切口沿臀肌起點後緣呈弧形切開面板及淺筋膜,向兩側牽開顯露突出的脂肪團。脂肪團界限清楚,外包一層完整包膜,基底呈蒂狀與疝孔下組織相連,完全分離後斷蒂,徹底消除疝孔周圍脂肪組織,修補縫合疝孔。
  • 若疝孔多,應將骶髂整塊脂肪切除後,修補縫合骶髂筋膜,以防復發。
  • 若找不到疝孔的,應將薄弱的骶髂筋膜縫合修補,或將深筋膜淺面與皮下剪開分離,以切斷區域性皮下神經。

疾病發展和轉歸

  • 骶髂筋膜由腰背淺筋膜和覆蓋臀大肌的臀筋膜聯合形成,筋膜下有脂肪組織,該處有豐富的神經末梢及腰背神經背支的後側支從筋膜孔中穿出,解剖上屬於比較薄弱部位。由於外傷或勞損,該處筋膜易撕裂損傷,加上肥胖者皮下脂肪組織豐富,淺筋膜張應力大,在人體負重彎腰時,皮下脂肪受壓力過大從筋膜神經孔及裂孔處擠出筋膜,形成異物。
  • 基層衛生院外科門診常常收治各種腰腿痛的病人,而骶髂筋膜脂肪疝是腰腿痛常見的原因之一,不易與其他病因區分,患者症狀常常不重,體徵較隱蔽,以致部分患者得不到正確診斷與治療。診斷明確後給予對症治療,一般採用手術方法基本可以治癒。

骶髂關節外上方的骶髂筋膜,有來自腰神經後支、外側支的臀上皮神經,還有伴隨的小血管分支在此穿過,形成固有孔隙。骶髂筋膜比較薄弱,其深面的脂肪組織較豐富。當劇烈的彎腰活動、腰扭傷、臀大肌猛烈收縮時,深部脂肪組織受壓,經固有孔或骶髂筋膜撕裂處膨出,而形成脂肪疝。

骶髂筋膜脂肪疝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導致腰骶部深筋膜破裂的真正原因目前不十分清楚,其好發處均為腰骶部筋膜有一定活動度的部位,可能是由於肥胖、勞損、外傷及風溼等原因所致。
  • 本病多發生於中年婦女,不排除與妊娠及內分泌系統有關。
  • 有報道顯示,孕期分泌的鬆弛素,可導致腰椎和骨盆韌帶的鬆弛。

哪些人容易患骶髂筋膜脂肪疝?

  • 中年女性。
  • 超重肥胖者。
  • 有風溼、類風溼病史者。

多見於中年肥胖女性。常表現為下腰痛,多突然發病,翻身、彎腰、解大便等都可使疼痛加重,疼痛常可放射至同側腰部、臀部、大腿外側,有酸脹的感覺,嚴重者難以忍受。

骶髂筋膜脂肪疝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骶髂筋膜脂肪疝的常見症狀包括:

  • 無明顯誘因的持續性疼痛,勞累後加重,休息後減輕,反覆發作;疼痛多侷限於腰骶部附近。
  • 在壓痛區可摸到單個或多個,栗子或核桃大小的光滑圓形腫物,質韌有彈性。
  • 咳嗽等增大腹壓的動作都能使疼痛加重。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 合理膳食,控制體重。
  • 增強髖部及骶髂部位肌肉鍛鍊,增加肌肉力量。
  • 避免外傷因素增加疾病風險。

感謝中日友好醫院骨科二部博士研究生  龔龍醫生  參與本文撰寫。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